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近年来翻译社会学的兴起,翻译与伦理学的关系日渐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翻译伦理学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翻译学的一个新兴研究分支。本文对翻译伦理学进行了概括式的探讨,对其进行了界定,概述了其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以期能对翻译伦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和翻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哲学作为哲学——对哲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哲学作为哲学”这一重言判断,要从关系中去理解。“哲学”与“科学”都运用概念;但“哲学的概念”是“辩证的概念”,它自身变化发展。“辩证的概念”为“自由的概念”,以“自由概念”建构起来的“哲学大厦”,是“可移动—可变化”的“自由大厦”。概念是“自由”的,亦即概念为“创造”的。“哲学”为创造性的学问。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没有常规工作”的“科学”,“哲学”只是严格意义上“范式”的科学。在某种“哲学原则—范式”指导下进行的对具体问题的“解题”工作,主要是“科学性”的,而科学家在进行“范式转换—科学革命”工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做“哲学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方东美认为怀特海与华严宗思想最相似,认为二者可以从本体论、概念、思想范畴、理论系统上进行比较。方东美将华严哲学与怀特海哲学进行比较的意图是说明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在许多地方相似、相通。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相通说明有机哲学可以医治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弊病,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 相似文献
5.
吴培培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18-121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语言是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中介。不同的哲学思维会使语言呈现不同的特性,这一点在翻译理论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因此中西译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以中西哲学思维的差异来揭示中西译论相异的根源,并回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后,却遇到了两种哲学不可比的尴尬。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而应重新思考中国哲学的形态和内容,开展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新一轮的研究不是从文本上而是深入到从事哲学的不同方式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研究的结果不仅在于揭示中国哲学的特殊形态和特色,而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中西哲学给出一致性的说明,并期望着哲学观念的更新,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乃至中国哲学今后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董建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明确哲学的学科性质是哲学发展和哲学教学的首要条件。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对人类的意识、认识加以反思、批判而形成的学科;它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优化人的主体素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它探索真理,而本身不直接就是真理;它指导具体学科,而不是代替它们;它时时处处围绕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来探讨世界观,形成以此为基础的世界观,而不是总结和概括所谓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它以特殊的方式解决人生和伦理问题,廓清人们的“思想问题”;它以独特的方式联系、批判现实和实际,理性地为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8.
9.
近些年来,信任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在许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本文概括总结了当前有关信任研究的主要学科路径,探讨了从哲学维度研究信任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从哲学维度进行信任研究的五种思路取向。 相似文献
10.
华裕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4):156-157
20世纪70年代,在翻译学科发展陷入困境之时,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应运而生。翻译研究学派在推动翻译研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吸引着一部分人把关注目光投向了这一学派迅速崛起的背后成因。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本文将客观、真实地解读"翻译研究学派"的学术主张以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倪梁康先生提出的“思想翻译”等范畴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相关观点似有矛盾之处。本文由此从哲学角度对思想翻译的源本、程度、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索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学界在管理哲学学科性质的理解上一直无法达成一致。分歧的根源在于研究者所持哲学理论的不同。实证主义、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是当前学界在管理哲学学科性质界定所使用的常见的三种哲学理论,这必然会造成对管理哲学学科性质认识的不同并争论不休。这三种视角各有所长,不存在对错问题。不过,就当前的研究状况尤其是国内管理学的研究状况而言,将管理哲学定位为哲学的部门哲学有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哲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在学界引起广泛争鸣.在学科归属上,学界一般把经济哲学归为哲学的应用分支学科,漠视了经济学学科内也存在经济哲学.由此,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各执一端,把本位研究视作交叉学科,引发了许多无谓论争,使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模糊、淡化、重复,人们对新兴交叉学科的存在必要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只有按三维向度划分经济哲学的学科归属,才能消除诸多弊端,确保不同学科间有良好的合作,从而使新兴学科的学术地位得以确立,并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哲学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哲学研究从体系本位逐渐走向实践本位,哲学教育开始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哲学研究的当下关注,凸显了现实基础上的跨学科研究趋势,其中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与融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中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中现实关注与应用研究的兴起,美学与宗教学研究中审美取向与超越情怀的提升等.未来的哲学发展,可期望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从学科的分化走向整合,并结合实际进行文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与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文礼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6-81
翻译,从最广义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哲学活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浪漫诗人诺瓦利斯对哲学所下的定义是: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艺术创造活动都可以看成一种哲学活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活动,因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哲学活动。和其他文学创作活动一样,翻译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哲学活动渗透于整个翻译的过程。首先,哲学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言为心之声,为意之形……意属形而上,言属形而下,前者为一,后者为多。翻译的哲学基础,即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次,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译者要时刻留心辩证地处理种种矛盾对立的关系,避免“过”和“不及”。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或艺术。只有对翻译的性质和重要性具有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才能增强翻译工作的信心,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哲学理论及哲学学科的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核心 ,哲学创新包含理论与学科创新两个层面。目前哲学理论创新的主要问题在于思想力的不足 ,在建立哲学学术与历史时代的批判性关联方面 ,哲学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尚需要承担艰巨的任务。哲学学科创新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科建制方面没有跟上哲学研究以及时代的发展 ,也强化了学科间的壁垒 ,哲学人才的培养呈现单一的研究型模式 ,哲学教育在哲学人才的市场化方面缺乏作为。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在论与人生的在世方式,它要解决的是"有"与"无"这两个世界的对立与紧张关系;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一依于中观的修行而定。故中国的中观哲学其实是认识论、方法论、存在论与修行论的合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