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认为,按照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我国价格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作者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经济工作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困难,提出了2000年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阐明了2000年价格改革和价格工作的六大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国内生产总值运行情况、三大需求运行情况、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指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新思路,并提出了2014年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工作的新抓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服务消费,激励民间投资,发展区域经济带,城镇化三个"一亿人"。最后对2014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整体预测。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判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不仅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技术性方法,更需要把握一些正确的理念性原则。必须正确确定宏观经济变量比较的参照或基准;区分经济变量的"自主的"增长率与"受干预的"增长率;区分经济变量的临时性波动与趋势性变化;既要比较名义变量,也要比较真实变量;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切忌犯"混淆因果"和"多因之果归于一因"的错误;必须全面考察宏观经济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平衡关系;既要看宏观经济基本面,也要看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必须综合考虑国内因素和国外影响。这样,才能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增强宏观经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构性矛盾,既是河南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根源,也为河南走出危机、走向复苏增加了困难.在全国各区域经济体相继破题布局"后危机时代"、谋划"十二五"的背景下,河南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机遇期,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论扩大内需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历史而客观地反思了我国出口导向战略,指出扩大内需并非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作者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角度还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1、扩需的重点是刺激投资还是刺激消费;2、财政政策是继续增发国债还是加大减税;3、货币政策是主要防通胀还是防通缩.  相似文献   

6.
1997年是自治区实施"九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都比较有利。从当前全国的情况看,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平稳实现"软着陆",新一轮经济周期性增长前景在望。从我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看,总体经济运行己进入周期性扩张阶段,景气不断上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针对当前新疆宏观经济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下阶段宏观调控取向是:"以稳为主、稳中求进、适时微调",基本稳定目前投资、消费、贷款的增长界限,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7.
1995年我国经济改革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将给宏观经济生产的基本因素——企业带来根本性变化,同时,这一改革也必将对宏观经济环境条件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和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仅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金融改革有些什么特殊要求和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解目前基本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水平,由此造成宏观调控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本文将宏观调控定义为: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异常波动频发的中国,具有独特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独立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从本质上看,宏观调控是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职能的结合体;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存在着两大政策手段体系,适应于不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机制,形成了内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和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前者接近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者则是典型的"宏观目标、微观手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存在收入分配结构、内需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四大"失衡,因而需要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效应、调整内需经济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能够成为破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机制,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等措施,发挥公共服务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使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从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在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大势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指明了方向.认真落实好总书记指示精神,是当前一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经济结构失衡的综合表现,有国内、国际因素,也有宏观、微观层面的因素。治理流动性过剩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出发。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机制构建:公共服务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存在收入分配结构、内需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四大"失衡现象,因而需要构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公共服务具有收入分配效应、内需经济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能够成为破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机制,因而通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等措施,发挥公共服务的宏观经济结构效应,使之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研究思路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西方经济学的静态研究方法、两个基本假设("资源有限"假设、"经济"假设)和帕累托最优标准出发,指出了其相对于现实情况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微观经济组织的变化是非连续的,只有适当的外部因素激励,才能促成经济组织向希望的状态变化.宏观经济状况是微观经济状况的有机叠加,宏观经济管理应通过促使经济组织的变化实现全社会的整体改进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以扩大总需求特别是有效需求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通过启动市场来刺激经济增长通常是比较有效的。但这一政策实施在我国面临着新的环境,因而其实施效果也具有既不同于其他国家、也不同于我国以往的经验的特点。因此,当前我国的需求管理政策必须与刺激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有机结合,同时在供给方面更多地下力量,从而使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与导向、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民俗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之所以十分缓慢,究其基本原因:一是市场机制未能发挥有效的调节功能;二是宏观经济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是加快改革开放,包括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以提高市场机制调节的功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调整投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等。这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是当前企业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都很关心的问题 ,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精彩纷呈、变化莫测的市场 ,如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抓住市场热点 ,调整产品结构 ,满足市场需求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和社会经济发展?我认为 ,必须紧紧抓住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这三个方面 ,从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分析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它们的发展变化趋势 ,才能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思想中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思想,即宏观经济管理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运用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等具有首创性和深刻性。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快,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适当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十分必要。邓小平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思想对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呈现的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有效供给不足等现状,需求管理理论和供给学派都没有直面"促进增长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这一悖论,难以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根据"资本经济体系的庞局运行机理",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理论成因是资产价格滞胀与预期收益率过高。针对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都存在的供给侧壅塞问题,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应是"促进经济正常运行",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宏观政策思维也需相应转变为"促进高效产能替代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理论逻辑是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使各类资产的价格、预期收益率回归到真实可信水平,使资产由各种无效和低效占用状态转变为有效运转状态,恢复经济主体信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中,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态势将体现出新的特征,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导向将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这是因为我国经济所处的增长阶段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也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些稳定性和持续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逐渐形成和具备稳定和持续的内生属性,从而为实现"全面小康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