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3,(9):31-3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赋予语言学可形式化的科学外观,改变了语言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乔姆斯基也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代表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盛行的理性主义,其合理内核就是生成语法研究的先天语言能力的哲学基础。转换生成语法旨在用形式化的研究方法研究语言,揭示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能力。乔姆斯基在继承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同时又对其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主张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迁移(1anguage transfer)研究作为中介语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概述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普遍语法理论和以认知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迁移研究,分析语言可迁移性及其特征,指出语言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理论可分为普遍语法和具体语法.普遍语法的目标是解释的充分性,旨在探索人类语言共有的普遍一致的原则和特征,以解释人类语言知识的获得问题.解释的充分性依赖于描写的充分性.而具体语法研究的目标正是描写的充分性,即对一具体内在性语言的规则系统进行详尽的描写,以全面和准确解释人们具体的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4.
翟学凤 《学术探索》2012,(12):147-150
随着当代语言学有关语言使用研究的深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对语法特点的认识正经历着一个由一维到三维、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文章以功能语言观为理论基础,追溯了教学语法观演变历程,阐述了新形势下教学语法观新的含义和特征。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法三维观对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和外语教师及时转变语言观念、对于外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成语法理论是目前国际语言学的主流理论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也兴起了研究热潮.本研究在统计国内较为权威的12种语言学专业期刊、近十年来308篇生成语言学论文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类,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生成语法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高秀雪 《阴山学刊》2010,23(2):60-65
从《马氏文通》开始,中国汉语语法研究就走上了与西方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梳理和总结汉语结构语法研究、功能语法研究和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我们能够更加明晰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关系,更好地把握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语法与语义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界讨论的核心问题。任何语言学流派都不可避免地在其语言学理论中涉及语法与语义的关系问题,并明确其立场。本文比较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认知语法学派,在简要介绍了两种语法的基本理论之后,比较了两者在语言研究上的本质和语法的本质,并且着重比较了两种语法在语义理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了生成语言学,另一个更新的由Lakoff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目前正在迅速崛起.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对语法进行解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动词配价语法是认知语法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从认知的角度来解读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动词配价的性质可以促使学者们更多地关注认知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9.
语言共性,即普遍语法,是人类语言共享的原则系统,它决定着人类语言表面差异的范围和条件。真正的语言共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但在生成语言学之外,仍有很多人对这种研究持怀疑态度。从遗传学和语言学角度为语言共性假说提供了依据,对语言共性研究正朝着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化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相信对语言共性的研究必将在为揭示人类语言习得、揭开人类认知奥秘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变化和现实的需求,以及社会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社会语言学整合发展趋势,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整合,形成了变异社会语言学、交往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会话分析、符号交往、语言社会学等分支的发展,在语言结构、社会交往和文化意识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深入。整合受到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映认知,认知反映现实.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认为,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意义是体验的;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蒙太格语法是20世纪逻辑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一项重大理论成果,其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还难以作出准确的估价.而蒙太格其人即便对我国学术界而言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因此,以蒙太格语法的历史命运为题,详细地描述蒙太格语法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蒙太格语法进入语言学界的曲折复杂过程,通过蒙太格本人的心路历程的展示和对蒙太格语法理论发展真实面貌的描述,进而澄清蒙太格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就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揭示该理论真正的学术品质和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进入当代以后,已不再拘泥于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所界定的纯语言符号体系的研究,其视野已从微观世界转向宏观世界,当代语言学家不再完全以研究语言本身为己任,而将触角指向语言的宏观领域。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张寿康教授在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开拓性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他在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语言教学以及语言学新学科等领域的研究中,创立了构词法理论、构件论、组装语法理论、篇章修辞理论、文章学理论,并在语文教学中和语言学新学科建设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新理论和新观点已普遍为语言学界和语文教学界所接受,并引起同代人和后代人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语法的语言学理论阐释立论源于语言及其教学的认知性、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内在关系在语法教学领域的体现。探究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语法中的启发与应用,有助于英语师生的语法教学进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云梦学刊》2002,23(2):110-112
对于儿童是如何习得母语这个问题,不同的语言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学提出语言的本质特征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遗传的、物种的属性。并指出人类具有“语言获得机制”,在初始状态中表现为“普遍语法”。儿童在人类的语言环境中用五、六年时间将“普通语法”转换成“具体语法”,从而获得了语言能力——习得了母语。用乔氏的心智语言学去解释语言的产生和习得过程,解释自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形式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形式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方法、研究侧重点、形式化手段的实质和局限性等方面,其存在以下问题:语言是社会的语言,不存在独立于社会的语言;语言作为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心理系统不可分;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语法与语用密不可分;独立的形式语法理论不全面。  相似文献   

17.
经济语言学是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普遍发生"语言转向"的国际性思潮语境下诞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质.经济语言学与语言经济学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但两者的研究视角不同,从而体现出不同的理论维度.经济语言学业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议题以及针对经济理论文本进行修辞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学术追踪与框架梳理,不仅可以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还将提升理论经济学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西语言学理论差异的思想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孝泉 《社会科学》2003,(6):116-122
中西语言学是在非常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开始起步的。最初的语言学工作都是文本注释性的、教学语法性和规范语法性的。最初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都是由语言和现实的复杂关系而引起的。然而,使命和目的的相同并没有导致结果的相似。在中国和在西方形成了两种几无共同之处的语言学传统,对语言提出了非常不一样的分析模式。这是由于中西语言学是在不同的思想背景下从对语言现象提出完全不同的问题开始的。中国语言学传统的取向不同于西方语言学,它更着眼于对语言符号体系的整体把握。这个取向提供了创立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反映认知,认知反映现实。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哲学假设认为,语言不是人类大脑中独立的认知机制;语法是概念化;语言知识来自语言的使用。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义具有中心地位,意义是体验的;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法化理论是对语言演变现象的研究,语法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语义、语用变化.语法化的研究对象从最初的词向句子、篇章拓展,同时,语法化机制主要包括语义演变机制和句法演变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即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语法化与语言类型学研究相结合,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化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以及语义地图模型的运用,但是,汉语语法化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系统性不强和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