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衡量村镇银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志是农村内部合理的金融竞争机制是否建立,农村金融抑制状况是否因此得到明显缓解,农民能否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而非村镇银行自身发展规模得到了多少扩大,营业网点有了多大程度的增加.村镇银行的产生触动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使区域内现存的正规金融机构受到震动,增强了其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警醒正规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促进正规金融系统深化改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约束与深化:我国村镇银行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改革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制度供给.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但由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致使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也面临各种约束.我国需要结合农村金融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的效应,创造性地展开业务经营.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增加朝阳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多元化、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朝阳村镇银行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制约因素,应该从加强风险管控、加大金融创新等方面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村镇银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质改革的产物。村镇银行在获得农村金融发展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本金问题、担保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限制着村镇银行的发展。从分析首家村镇银行的角度出发,试图构建政府、村镇银行、农户的三元机制以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并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供给不足.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目前正处于发育初期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它们各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此,为了促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应采用非审慎监管方式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尽量避免行政干预,优先鼓励发展合作社内部的金融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6.
设立村镇银行是我国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举措,村镇银行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再拘泥于体制内的修修补补,开始寻求体制外的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研究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经营现状做一个比较系统、全面、透彻的分析,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合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激活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的良性循环,村镇银行与"三农"共生共存,实现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在活跃农村地区金融竞争环境、扩大农村产业投资主体范围及降低主体准入门槛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村镇银行在我国建立已六年之久,然而其发展历程却并不平坦,遇到了很多对其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影响的问题。这些问题需依据村镇银行的实际发展状况,并借鉴国外相关成功的制度设计经验,通过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法律制度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任兆璋  郁方 《学术研究》2008,44(1):85-90
20多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客观特征是形成了金融资源供给强垄断的基本格局.我国农村金融垄断带有典型的制度和行政垄断特点.行政性金融垄断主要缘于我们的金融制度设计与监管的因素.农村金融垄断格局给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带来的后果是严峻的,一方面它带来金融资源供给不足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它还导致一个被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农村金融资源配给不平等所产生的农民资源享有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立农民“自有自营自享”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是近代中国农村金融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20世纪20- 30年代对培育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探讨表明:农村信用社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农村经济衰败的情况下需要银行出资推动建立.这一主张体现了经济合理性,但银行的出资者身份易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的最终决策者,银行的逐利行为往往使农村信用社在组织建设上疏离贫农与民主管理.由银行资助而形成的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容易与农民产生隔膜,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应当在健全内部制度的基础上引入银行资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虽然滞后于金融需求,但缺少制约主导了金融需求的发展,这种供需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农村外生性的金融制度演变决定的,以扼杀农村经济组织自发行为为代价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悖。而且这种强制变迁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长期受其他体制改革的“惯性”影响,导致了农村金融主体的缺位,农村金融容量的增长赶不上经济总量的增长。但随着农村产业化的加速,以及货币化、金融化程度的加深,必然对农村金融制度革新产生强烈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积极变化及其广泛的发展空间。虽然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但相信随着村镇银行网点的增加,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链条短、决策快、低利率、无包袱等优势的凸显,村镇银行必将发展成为一支有活力、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力军,为“三农”金融服务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二元分割与共存,浅层次上看,是实行金融进入管制与利率管制等金融抑制政策的结果,深层次上看,是农村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多层次化、内部与外部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政府作为金融外在制度的设计者与供给者,其制度安排应是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协调,是金融制度与农村社会内在制度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三农”贷款难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突出,农村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以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金融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然而农村的金融现状却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章立足于这个现实,分析城乡金融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目前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时空维度中,中国特色所独具的语词弹性包容了其不同向度与内涵:它既折射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变迁的历史语境,透析着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现实障碍,也能够昭示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未来选择。把握不同时期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中国特色,认清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中国特色式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问题,既是破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困境的前提,也是改革并最终形成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的新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上的缺失,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业务相对萎缩、非正规金融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农村金融资源非农化趋势加剧成为必然.这使得金融机构对农业的现实投入与农村经济对金融的现实需求极不相称.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农村金融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因素: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政策性金融服务领域、完善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如此,才能保持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适应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才能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学术界》2008,(1):101-10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源流失严重、供需矛盾突出,这两大难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一直是决策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国际"普惠金融体系"的启动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都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新一轮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底2007年初,中央对农村金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2007年村镇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外资银行的纷纷进驻,也预示着农村金融市场将迎来新的活力,农村金融市场曙光已初现.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迈因特,1978),即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同时并存的一种现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现状正是金融二元结构理论的现实反映.研究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现状并分析导致二元金融结构形成的原因,通过实证分析对影响农户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贷款可得性之关系的因素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从而为优化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满足农村地区资金需求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使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当前农村金融供给存在诸多问题,与农村金融需求很不对称。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则需要从农村的现实金融需求和潜在金融需求加快激活的情况出发,坚持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相一致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建立合理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积极而稳妥地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非公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零售银行经历了从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变迁,典当、钱庄和票号等构成了中国零售银行的初始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零售银行经历了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合作金融、邮政金融等几经废立.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断探索新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银行发展模式,积极推动零售银行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改革合作金融体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为发展城乡社区型零售银行创造条件,同时改革邮政金融体制,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我国大型零售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零售银行制度在变迁中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零售银行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组建社区型零售银行以及建立跨地域大型零售银行,实现对零售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