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兴起,除与佛学有密切关系外,道教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学术界对道、儒两家分别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二者的相互关系探讨似乎尚少.本文试以儒、佛、道三教的对立与融合为背景,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2.
道家、道教、道学是中国哲学史上先后出现的三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宗教流派.道家、道教、道学三者虽有联系,但毕竟是有区别的.本文拟就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加以论述,以期有所裨补.道家道家是先秦时的一个学术流派,创始人为老子,继承人是庄子,合称老庄.其学说中心是“道”.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用“有”和“无”解释宇宙本源的第一人.道家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堪称显学的儒、道两家,都崛起于百家争鸣、诸子横议的春秋战国之世,以后,又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伴生。儒、道的对立和补充,作为两千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一条基本线索,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演进,而且必不可免地会作用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然而,儒家尚礼乐,道家法自然。儒、道互补,毕竟是以它们之间的对立为前提的,没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中,自老子始就对宇宙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丰富的探索.道家与道教思想中的宇宙生成论有道的"道生一"理论,道教的"元气论"、"混沌说"、"老子创世说",以及受<周易>"太极"学说影响后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5.
由湖北省哲学史学会、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湖北省社科院、武汉大学哲学系、襄阳师专等十一个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道家(道教)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于7月10—15日在襄樊市隆中举行,与会代表67人,收到论文51篇。会议本着“全面推进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围绕道家(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道家(教)文化自身的特点、道家(教)重要人物和著作、道家(教)与儒释、自然科学、文学艺木的关系、道家(教)文化的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多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政治发展达到鼎盛的时代,动乱频仍,社会信仰日趋多元化,陶渊明思想中,儒、道、玄兼而有之而又逐渐偏向于道。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持久的,他的任自然、守个性、越生死、忘得失、弃功名、厌官场、追求个性自由、喜山乐水等思想及行为,不仅造就了陶渊明的人文品格,也构成了其道家思想的主色调。纵观陶渊明的一生,其思想演进轨迹大致先儒而后道,由儒入道;前期受儒家影响多,后期受道家影响多,由此形成了陶渊明思想的道家倾向。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新道家"的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理论形态的现代新道家目前还只是一种努力,但从小传统来看,道家的宇宙智慧、政治智慧、生活智慧传统并未中断,反而形成了有现代特色的实践形态的道家思潮.现代新道家思潮在大众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基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农业与工业并重这一现实,也是儒、道互补这一传统文化结构自我更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道家贵真重诚,主张质朴自然,与道合真,抱道推诚,精诚感天;早期道教经典《大平经》、《老子想尔注》等,在继承道家诚信观念的基础上,主张专精凝神,至诚感天,提倡诚信为善,积善成仙,并以诚信思想作为教诫教规,教育信徒“诚信不欺诈”,教化下层民众诚信为本、诸善奉行。道家道教诚信观对中国民间伦理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姚文放在儒、道、佛、禅、理诸家中,对于中国戏剧美学影响最力者无疑是道家思想。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审美的气质,观照天地万物更多审美的眼光,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也更多显示出素朴的心理学倾向,对于审美心理的规律有着大...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儒、道学术会通论盛行一时,它肯定儒、道二家存在着学术上的渊源关系,继承并超越了魏晋玄学道体儒用的会通模式,认识到儒、道二家各有其体、用,在本体论上会通儒家的道德与道家的自然,在政治思想上会通儒家的礼乐刑政与道家的清净无为。北宋时期的儒、道学术会通论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但其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根本性缺陷。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诸文化体系中,尚善与慈爱是共同的伦理价值取向,作为文化核心的宗教,尤其凝聚了人类慈爱伦理的精髓,并以此构建此岸或彼岸的大同理想社会.先秦儒家、道家等,都发挥了中国文化中深厚的慈爱思想,迨至道教的诞生,继承了先秦道家"尚善"、"慈爱"的伦理思想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六朝道教大乘思潮的盛行,更丰富了道教的慈爱思想资源.本文试梳理先秦道家慈爱思想之渊薮、发掘六朝道教慈爱思想之归旨,以发明"中华道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慈爱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黄老学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流派,它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汉初。黄老道家认为法是道的衍生物,以法治国是道家实现无为之治的必要手段。它从哲学层面讨论了法律的特征、起源以及立法、司法等问题,为法的存在进行了哲学层面上的论证,认为礼治和法治同样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并提出了刑德并用、礼法并用等主张。黄老道家打着无为的旗号吸收了法治和礼治的主张,将儒、法两家的学说融入道家哲学体系内,形成了一种温和的法治主义,深刻地影响了汉初政治和汉代新儒学。  相似文献   

13.
唐朝统治者以老子后代自居,极力抬高道教的地位。道教与佛教不同,佛教强调人们要忍受今生的痛苦,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而道教则不然,它宣扬人要看重今世的享受,强调及时行乐,追求长生不老,因此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在唐代兴盛一时,形成了儒、道、释三足鼎立的局面。道家与道教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至于道教,则是在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道家是学术,道教是宗教,一个讲道理,一个讲迷信,二者不是一回事。长期来,有人把道教同道家混为一谈,这是个误解。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道教在创立的过程中,借助道家的理论和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威望,并使其发生演变,人为地将道家、道教混淆起来,其实道家与道教之间,就其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道家到道教是怎样演变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演变呢?这些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所构建的新儒学体系实际呈现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结构,其中道家黄老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借鉴了道家哲学的道论,通过重新诠解"元"概念,使其理念中的"天"开始具有本体的意义。而在对这种本体之"天"的具体阐释中,则主要借助了稷下黄老"气"的概念,他把黄岩'无为"思想探合到其儒学体系中,其理论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董仲舒新儒学体系在表面的儒术独尊中,实际完成了中国文化两大主流儒、过二学的一次大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流行着一种“新道家”说,这种观点是把战国末年或者说是自秦开始到汉初盛行的黄老学派,称之为“新道家”,并且将《吕氏春秋》等几部“杂家”著作,指为新道家的代表作,这种观点,固然有其新意,然则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图略陈己见,以就教于道学方家。一、道家思想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道家学派形成于我国春秋后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就是由于井田制的瓦解,宗法政治体制的崩溃而导致周礼的废坏,它是从政治经济危机中引申出的思想文化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儒、道二家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儒家以“复礼”为己任,道家却是以“非礼”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7.
李建国 《船山学刊》2003,(3):157-158
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代学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中南大学吕锡琛教授长期以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工作,在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时,将视角深入到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神仙方术与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关系这个为前人所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领域,撰写了海内外第一部系统地研究道家道教与封建王朝政治关系的学术专著<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  相似文献   

18.
赵泽光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48-153
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北宋统治者在实行三教并重政策的同时,对道教采取扶持和尊崇的政策,道教与北宋政治之关系十分密切.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和道教对北宋政治的影响是十分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为主,盛唐时期,朝廷弥漫着崇尚道家和迷信道教的氛围,影响所及,道教诗歌兴盛。在唐玄宗周围形成几个道教人物的中心,他们既能对玄宗的政事产生影响,又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诗人,成为诗人与玄宗之间的桥梁。盛唐道教诗歌与前代游仙诗相比,在题材、风格、体裁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傅白芦 《船山学刊》2004,(2):192-192
自1985年在湖南湘潭召开第一次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以来,学术界对道家的研究逐渐"热"了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儒热道冷"现象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