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方面,孔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审美追求,反映了他较高的消费审美素养和水平.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审美思想的源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具有独特的特征:以中庸为审美方法,以中和为审美至境;以美、善为审美标准,以合礼为审美原则;此外,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还具有复古性、保守性、落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美学经济在人们的生产与消费中是一种具有创意性、体验性与审美性的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与消费中关注的不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追求商品的审美价值,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审美上的提升.因此,随着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美学经济在人们生活消费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产品的实用审美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引导美学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通俗性,反映在创作的审美追求上就是强调趣味.趣味审美追求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趣",情节要生动起伏;二是要有"味",具有很深刻的思想或寓意.趣味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在庄子美学思想中,“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不仅体现出其美学思想不同于现代西方主客二分认识论下美学的涵义,而且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强调“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两忘”审美境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20,(5)
部分大学生热衷符号消费,或者选择网红型消费以粘贴时尚新潮的标签,在趋同中追求身份;或者崇尚个性化消费,乐意通过一种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或"独特惊奇"的图像审美寻求身份认同。大学生如果过分追求符号消费,会因入不敷出而陷入生活窘境,在寻求外在认同中迷失自我,在虚幻满足中弱化使命担当,其负面影响十分明显。走出过度符号消费的困境,大学生应以自我反思为根本,"怯魅"符号消费;以自我实现为旨向,倡导自主性消费;高校应着力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国家应规范大众传媒,引领民众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6.
论休闲异化     
章辉 《兰州学刊》2014,(5):37-43
休闲和劳动一样也存在着异化。它表现为休闲自由的异化、休闲情绪的异化和休闲节奏的异化。它的成因是物质性追求与功利性情感、炫耀性消费与符号化风潮、技术性依赖与政治性行为、感官性沉溺与媒体性刺激。文章认为,其解决之道是减少功利性追逐,推崇无功利审美;减少非理性消费,破除符号化欺骗;简化复杂性程序,提倡简单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西方审美现代性所彰显的审美独立与救赎,在沈从文的文论中成为一个对西方资源与中国传统资源共同改造和穿越的中国式问题.沈从文主张审美与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但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将审美与启蒙功用联系在一起,从而扩展了审美范畴的社会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沈从文把思想文化的改造和人的启蒙教育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现代审美追求具有启蒙和人的心理本体建设的人文精神.其文论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和现实指向,构成了中国审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传统.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美学观是在魏晋玄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道自然审美观,是以人道自然观作为思想基础,并通过其抱朴归真的人生追求和田园审美实践,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力求把审美的外在目的和内在需求统一起来;把美对社会进步的间接作用与直接作用结合起来;把审美的自律和社会的他律结合起来.这些尝试和努力清晰地反映在其文学作品关于"新民"、"新小说"、"趣味"和"生活的艺术化"等思想的表述中."新民"和"新小说"启蒙民众的目的明确,彰显梁启超美学思想对进步、民主、科学和自由的精神追求;"趣味"和"生活的艺术化"潜蕴生活审美,用广义的生命趣味和艺术给审美以本体规定与价值定位."趣味"美论和"生活的艺术化"思想与"新民"和"新小说"思想折射出梁启超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独特美学品格,对于今天的文化审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庸思想凝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诸多内涵,是人们理解先秦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庸思想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所追求的和谐精神、在艺术接受方面追求的宽容性和在艺术表现层面追求的节制性,对中国文论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根本理念乃至价值核心,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和"色彩.  相似文献   

11.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受人生,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旨归,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萧绎宫体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兰州学刊》2005,(4):259-262
关于萧绎宫体诗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其诗歌追求辞藻华丽、语言洗练、音节婉转流畅、感情细腻丰富,肯定他在诗歌格律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认为其诗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吟风弄月、缺少审美价值的艳诗.本文汲取并扬弃今人研究成果,在对其宫体诗题材分类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入手,分别论述了其宫体诗"流连哀思"的情感特征、"纤秾绮丽"的语言以及内敛中和的风格,并从主体审美观念与时代审美风尚等方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三远"概念的思想背景,指出"三远"说三个层次的内涵,试图说明传统画论中对"远"的追求是怎样取代了对"透视"问题的关注.这三个层次即是:第一,"三远"说是郭熙在创作实践中对山水画空间形态的独特感悟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第二,"三远"说重在追求心性体悟的审美观照;第三,"三远"说旨在追求玄远的人生境界.因此,"三远"说不应被理解为三种不同视点下的透视法则,其真正的价值和意旨在于对审美境界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对"远"的理解对于山水画乃至整个传统画论,都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阐释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美学特征和文化态势,鲍德里亚使用了"类像"这一关键性术语。类像化将消费社会带入审美社会、泛审美社会,是对传统审美、现代审美的整体转型。碎片化、即时性的形态特征和海量复制、重组拼装的形成机理,决定了缺失"审美内容"的类像对于后现代审美的顺应与契合。"超美学"是类像化成就,它在审美对象、审美本质、审美效应上有悖审美的原初本意,是对美学的偏移和背离。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审美活动普遍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但是,这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带有对于"审美"的误解.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只能说是日常生活资料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商品和消费的审美化.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比以往更加广泛,实际上却是审美活动被利用和夸大,掩盖了商品消费全面侵占日常生活的真相.因而我们提出:让消费回归消费,让审美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16.
网络类型小说是特定文学消费时代和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从读者接受角度审视,网络类型小说注意迎合阅读者审美经验的变化,关注读者感官的享受,满足读者对情节离奇化的追求,表现出消费文化集体狂欢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讲究休闲的国度,中国古代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思想.把休闲仅仅定位于实用主义层面,无休不闲或只休不闲,只属于休闲的"致用层",是休闲境界中的较低层次;休闲的"比德层",注重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建立以道德内涵、人格蕴藉和情感寄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相互关联;而休闲的"畅神层"则是一个主体更加自在澄明、更加注重审美情趣和形上哲理意蕴追求的自由审美境界.由"致用"到"比德"再到"畅神",展现了中国古代休闲的不同境界,折射出古代休闲的追求之路与审美历程,更彰显出华夏民族对于休闲所持有的独特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18.
感性消费除了基于高兴、愉悦、兴奋等情绪体验的消费形式外,还包括基于感官层面即个人对于美好、趣味、新奇等直观感性认识的消费形式。在更高层面上,感性消费是区别于物质消费的精神消费,即追求审美价值与审美体验的审美文化消费。作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消费是个性化的消费,具有相当的弹性,且可塑性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感性消费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网络文化产业的感性营销策略,既包括网络词语元素、网络形象元素和混沌元素等网络感性营销元素的应用,也涉及网络娱乐营销、网络口碑传播和网络生活方式营销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3)
在消费时代,品牌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品牌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理论入手分析了在消费时代品牌是审美价值存在的重要载体,进而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品牌的识别价值、情感价值和体验价值。品牌的审美价值实现了审美与功利、精神追求与感官享乐的统一,是美学价值的重要"回归"。同时,品牌对欲望、低俗趣味的迎合则需要积极的审美价值评判标准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信息世界,是自动化世界,是高技术化世界,是多媒体世界。然而从商品与消费的发展来看,未来的世界应该是审美的世界。由于物质的逐渐丰富,人们享受的性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审美的因素和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其审美的范围也正在扩大。新材料不断出现,新技术迅速发展,新工艺高度完善,生产力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为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审美化创造了条件。人们在无限的精神追求中,将逐渐接近一个泛审美化的世界。商品和消费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商品的丰富性和消费的审美性提出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