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异质语言文化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中州学刊》2007,(4):240-242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方面要照顾到译文读者群体的整体语言文化接受水平、读者的文化先构和认知域,灵活地处理语言文化差异和冲突,以读者的可接受性为基础,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另一方面,译者也不能一味消极地迁就读者,要超越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音乐表演艺术关注的同时,也应以新的观念和视角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建设填充的内容,并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新的思路。一、音乐教育在美学中的独特性1、音乐是以行感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就是说人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都是从客观的直觉形象开始,并通过形象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4.
在美学情境中审读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特点,以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美"为勘查中心,结合艺术学、美学、民族音乐学等相关理论,对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美的价值体现、构成因素进行剖析,尔后提出了实践方法;以期帮助歌唱者深入理解民族声乐作品特征和歌唱表演的独特价值,尽快达到"唱演俱佳"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试论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学科,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和接受,着重探讨读者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接受美学的产生对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乐艺术是指集声乐作品、声乐创作、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声乐评论为一体的艺术系统.对于声乐艺术的研究,很少有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去深度解析与阐释.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于具体作品个案的审美特点的分析以及具体唱法的研究上.一切声乐创作首先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芙学观念上,这个观念决定了作品的美学风格,美学品质,决定着声乐表演者表演的艺术深度和高度.对于鉴赏者来说,决定了声乐作品鉴赏的审美选择,同时,影响声乐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最后,声乐审美观的确立也决定着声乐审美评论的立场以及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我党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被赋予新的阐释,才会适应时代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毛泽东论著中阐发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其中蕴涵的接受美学思想,以期能为发扬和发展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的教育学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万民 《齐鲁学刊》2003,(4):118-120
接受美学理论高度肯定了读者在美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 ,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其中的许多观点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给予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它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是最本质的” ,接受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第二文本” ,学生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影响教育的效果 ,“学生参与”是实现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最佳路径等  相似文献   

9.
旅游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差异之外,更需要考虑较多的非文本因素。汉英旅游文本在文体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有所不同,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结合具体实例,对汉语旅游文本英译进行探讨。认为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关照译文读者反应,才能采取指导性的翻译策略;采取指导性的翻译策略,才能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才能有效实现旅游文本翻译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声乐表演理论上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谢红秀  冯卉卉 《云梦学刊》2013,34(2):142-145
接受美学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倡导把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到研究的首位,肯定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建构意义。电影是一种属于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任何高水平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文化理解力和艺术理解力,还要预见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语言和文化审美习惯等,让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的审美体验融为一体,而这些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魅力。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光晕的消失,审美的堕落。本文引入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审美经验、空白召唤等概念,对大众文化进行考察,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大众文化的审美诉求、审美体验、审美归宿等,旨在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与西洋歌剧拥有相同审美标准的表演形式不同,中国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表演形式,一种是西洋歌剧模式的表演形式,另一种则是民族歌剧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这两种表演形式逐步走向融合,共同构建着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中国歌剧表演体系。  相似文献   

14.
理论接受是一种复杂的科学认知现象 ,它要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在理论验前去接受一个理论 ,总是与其对该理论的逻辑可行性、简单性的主观信念密不可分 ;而在验后接受一个理论 ,则与理论所得到的确证程度紧密相关 ,尤其是理论的真理性与似真度更深深地影响着理论接受。  相似文献   

15.
谈声乐表演和器乐表演中的呼吸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兵 《云梦学刊》2003,24(3):83-84
声乐表演艺术和器乐表演艺术,作为二度创造,把握好“呼吸”(即“气”)是关键,把握好了“呼吸”才能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  相似文献   

16.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在于他明确的翻译目的和灵活的翻译策略以及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另一方面,在于他重视“读者反应”的翻译批评观.这其中考虑“读者接受”,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译文,是朱生豪翻译莎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接受美学翻译观的指导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宣传画册《发现崇左》的翻译实践展开个案分析,得出:译者在进行地方宣传画册翻译时,需明确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借鉴译入语平行文本常用的范式,灵活使用直译法、释义法、加注法、省译法,采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达,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对于宣传画册中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译者需发挥主体性,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讲好地方故事,传播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作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行于世的主要美学思潮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也不是几个主要的天才理论家杜撰出来的,而是在很多理论思潮和美学派别的影响下产生的,特别是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的现代诠释学理论和英迦登的现象学理论对接受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接受美学由时作者、作品的研究走向对读者研究的坚定道路,也彰显了接受美学的主要特色是一种读者美学.接受美学对读者的重视,提高了读者的地位,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开拓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以往将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学说理论笼统称为"接受美学"是不确切的,可取的说法是将姚斯的"接受美学"与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统称为"接受理论",而将两者视为"接受理论"的两支流。值得注意的是,接受理论的要义并不只是在于肯定文学接受使文学创作得以完成,并且通过反馈作用使文学创作得以完善和提升,更在于突破那种从创作到接受、再从接受回馈创作的封闭式的轮回,将文学接受进一步转换为新的"艺术生产"。接受理论的贡献在于表现出一种凝练批评范式的理论自觉,如姚斯的期待视野、视野交融,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等概念的提出,奠定了接受理论在20世纪美学史、文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极具生长性和未来性的核心问题就是"生产""生产性"问题,与之相关的是"艺术生产"的概念,这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不无关系。凝练批评范式乃是孕育和催生新的生产、新的作品的深层机制,其内涵的反思性、批判性和建构性显示了文学批评的成色。就接受理论而言,批评范式的凝练与生产性批评的建构是相互适应的。  相似文献   

20.
船山美学的挖掘与接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实的选择,更是船山美学与现实的对接。船山美学中许多理论的垂直接受影响着现代美学观念,对于构建中国现当代美学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