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贯穿于他一生的理论探索,具体包括对同权市民社会的批判,对资本家生产方式主导下的市民社会的批评,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批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实现了经济学与哲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品格和总体性特点,具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不同的价值功能、侧重点和概念体系。以市民社会批判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一个学术视阈,有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理论的实质、特点及思想发展历程,并对马克思理论的诸范畴形成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最好的方式是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最深刻、最具变革性的方法是"把对象理解为感性活动""把思想理解为阶级思想""把原则理解为研究结果"。这三种方法为历史唯物主义所特有,是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发现和提出的,标志着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并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性方法。准确把握并自觉运用这三种根本性方法,对于我们在当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重读马克思,必须重申马克思的分工思想并给予其当代性阐释。重申马克思分工思想,应该将分工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与现代社会的实践视域中来考察,从"分工的观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以分工为起点"回到马克思";从分工的视角透视现代社会。重申马克思分工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超越纯粹的经济学视角,开显分工的哲学话语;拓展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立足中国社会实践,彰显分工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 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著作中含有大量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历史是人类活动不可绕过的时间空间,马克思的历史思想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对马克思历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思想涉及多种话语体系,其中有四种称谓值得关注:从新旧哲学区别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证主义与结构主义角度,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科学;从历史整体中,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哲学;从历史概念出发,马克思的历史思想称为历史理论.四种称谓和范式,展现了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多重维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历史 科学与历史哲学相统一、历史理论与历史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看待马克思历史思想,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理论是当今一种十分流行的理论,但其理论的发展目前遇到一种困境,要破解这种困境,我们需要到马克思那里去寻找智慧,马克思的社会资本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并且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马克思还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社会资本思想,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可以为当今的社会资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加强对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文本中的思想,“代表理论”包含了代表的实质、主体性、实现机制和层面形式等诸多问题。“代表”是一个关涉社会历史发展并蕴涵历史主体性活动的重要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对马克思的“代表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确定研究单位是科学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维科、黑格尔、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只是立足于民族国家或文化与宗教的历史研究,不可能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律.马克思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所确立的立足点,即“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能够自行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围、逻辑框架、目标选择和理论任务的基本单位.对此,需要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有机统一中去理解,更需要有世界历史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干所在,贯穿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全过程,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它整理成系统的理论,即使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做的"经典表述",如马克思所言,也只是从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简要说明,这给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了许多问题.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结合起来,即必须从实践出发,找到唯物史观中"唯物"和"历史"的所指,进而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试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范式特征.作为一种宏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不仅具有涵盖或涉及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内容的理论广度,更具有运用独创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来解剖制度本质和制度变迁内在历史逻辑的理论深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结构是科学的,是一种开放的科学体系,它需要综合和补充的是不同制度经济学流派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自身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马克思制度经济学范式统一和综合新制度经济学,将会拓展和丰富马克思制度经济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是一种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深化,符合科学发展的正常模式.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批判马克思的劳动观为基础和契机的.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所建构的"生产模式"的反思性,为历史唯物主义沦落为历史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埋下了祸根.重建一种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就是要以主体间性上的沟通行动理论去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文认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解有偏颇,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12.
透视唯物史观中的发展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林 《河北学刊》2005,25(3):111-115
刘森林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中未经反思的发展主义信念提出了反思与批评,并结合当代生态学的有益成果,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建构,必须清除那些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差距甚至不一致的观念,对发展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刘怀玉结合列斐伏尔这一个案研究,提出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个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即“空间”问题,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了空间理论在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郁建兴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出发,在厘清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随着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有着复兴的趋势,并构成了考察跨国资本逻辑的一个有力视角。吴向东关注的是制度与价值观问题的内在关系,以及它们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代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将制度维度引进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把握现实生活,特别是为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达到理论自觉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仰海峰则从消费社会这一现实前提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一特定阶段的主导性思想状况,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面对消费社会提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展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理解存在一个重大失误,即无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一般”等同于“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这种片面理解在理论上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实践上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在指导思想上抽掉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亟需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研究以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为起点,通过对市民社会既积极又消极的双重特征的分析与考察,马克思建立了由市民社会过渡到真正的共同体的理论演进逻辑.在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逐步一致和人的本质理论逐步展开的双重逻辑推动下,共同体必然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遵循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逻辑,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演进的最终归宿必然指向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科书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普遍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卢卡奇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虽对教科书体系构成批判,但卢卡奇将历史理解为一种抽象主体的历史,所以他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于,将历史理解为具体个人的具体活动的历史,将历史的总体理解为生活实践的总体;将历史理解为一种克服旧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为现代哲学具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人道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以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实际进程来表明,马克思在其历史观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即在其“费尔巴哈派”阶段上,存在着人道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因素,人道主义的历史观占有过主导地位,而在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人道主义的因素成为“弃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的自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人道主义。一、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方法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两种不同理解,即人道主义的理解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创新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中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不足,并不是马克思本身的理论局限造成的,马克思的思想至今依然散发出无限的光芒。本文从教科书出发,着重探讨了当前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对人、自然、社会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生态文明思想。刘希刚与徐民华合著《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发展、思想内涵、科学价值、历史传承、中国实践及理论创新。一、有利于读者理解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研究的总问题仍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自我反思、批判、重建为前提.以历史地透视、批判资本主义当代发展最新、最高形态为对象与任务.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城市化及空间化发展问题,对于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全球化问题有助于深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城市化问题有助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空间化问题有助于更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特别是历史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的交往概念社会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建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这种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与生产力、分工、生产方式、实践等重要范畴直接相关,又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以及共产主义理论密不可分;并且,从根本上说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这两条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都与马克思对社会交往概念的理解有着内在联系.所以说,社会交往理论本身就构成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