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天府新论》1987年第5期发表了朱同丹同志的文章《片面性在辩证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下简称朱文),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掩卷而思,却疑窦丛生。何以“片面性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辩证思维发展过程中的环节和因素”。反复思索,仍不甚了了。在我看来,片面性与辩证思维是根本对立的两个东西,不容混淆其界限。由于朱同丹同志提出的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不揣冒昧,略加剖析,就教于朱同丹同志。  相似文献   

2.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提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观点,我们曾经发表过《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见《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该文对几本辩证逻辑论著中把“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和“辩证的思维形式”确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形式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的思维模式并未超出知性分析的思维水平,在本质上仍属于形式逻辑的模式。马佩同志对我们的异议提出了质疑。为了重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并引起逻辑学界广泛深入讨论,本文对《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以下简称《马文》)作出辩析。  相似文献   

4.
章世鸿同志在《肃清真理论的形而上学流毒》(载1980年第5期《社会科学》)一文中认为,在《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个学说是在“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以后才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兴奋地向读者推荐一本好书,就是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达同志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这部哲学专著,有助于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批判“四人帮”的极其猖狂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里刊载的《掌握辩证规律,反对形而上学》一文,选自该书的第四篇《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题目是我们拟加的。  相似文献   

6.
何新同志的《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本来涵义及其演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0年第4期),对新编《辞海》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辞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少意见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一文(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纠正了何新同志对形而上学看法上的缺点,但回避了新编《辞海》这两个辞目的不足之处。这里,我也想就形而上学的概念,谈两点看法。(一)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旧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理所当然地说,它是研究灵魂、上帝、自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是对西方辩证思维成果作过全面研究,并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辩证逻辑体系的哲学大师。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误认为《老子》和中国哲学没有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断言“中文里面的规定〔或概念〕停留在无规定〔或无确定性〕之中”,“中国语言”“还简直没有,或很少达到”“对思维规定本身有专门的和独特的词汇”的地步。这说明他对《老子》和中国哲学的偏见与无知。当然,我们不能对一个生活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过高要求,而应当批判地吸取我国历史上丰富的辩证思维成果,以创立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辩证逻辑科学体系。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的目光自然要投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而丰富的辩证思维体系,即《老子》的哲学。我认为在《老子》的体系中,具有原则和中心意义的,是“正言若反”的命题(从逻辑角度说)。正确理解、分析和评价这个命题,不仅有助于揭示  相似文献   

8.
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再论张载的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对于我和任继愈、  相似文献   

9.
反演推断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中极其重要而且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相反语义的互蕴互补关系这一辩证思维的本质,去认知和推断未知,从而使人们的认识能从一个已确知的方面导向与其相反的另一个尚未确知的方面。 中国古代不少辩证法家,如老子、孙子等,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过这一思维方法,并得到了不少确定性对称性的认识。在中国哲学史上,是老子首先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著名原理的。此原理包含了相反事理各向其对极转化的辩证本质。《老子》的中很多辩证概念和辩证范畴,以及辩证判断,都是遵循着这一原理进行辩证语义的转换和流动的。比如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周易概论》,是山东大学哲学系中年教师刘大钧同志的一部新作。刘大钧同志秉承家传自学成才,对《周易》象数学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帛〈易〉初探》一文(载《文史哲》1985年第4期),引起了国内外重视。由美国学者埃德·肖内西译成英文,载入美国博敦学院《周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控制论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认识活动显示出某些新的特点,迫切地期待人们从哲学认识论上进行概括与总结。曹伯言、周文彬二同志的《人类认识的新阶段》(《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一文,对此提出了某些有启发性的见解,有助于深入开展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但是文中提出的认识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88年第3期发表乌杰同志长篇论文《系统辩证论》一文之后,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相继发表了评述性文章。嗣后,乌杰同志在此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完成专著《系统辩证论》,于1988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修订版,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王震、薄一波等为该书题了词。至此,系统辩证论这一哲学新理论逐渐受到较为广泛注意,哲学界、科学界并有一些同志开始研究这一理论及相关的许多问题。1992年经有关方面同意,决定创办《系统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已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杨适同志的《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一文,从本体论和哲学史等方面论证了黑格尔和马克思提出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的辩证思考的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陈依元同志的《读<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后的思考》一文,简明扼要地补充说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对于杨、陈二同志的  相似文献   

14.
高清海教授的《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是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两部著作之后,又一部以哲学观念变革为主题、独具特色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是以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为主题。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正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奠基之作,它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传统哲学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已往的哲学史教科书及教师们在讲坛上,对此书的分析和评价,往往局限于传统哲学的视域,没有把思想贯彻到哲学发展之底,立足点不高。高清海教授在本书中“立足于哲学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15.
消解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评高清海《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何萍近十余年来,在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上,我国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向:一种思维路向从肯定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角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变革方式.应该是以现代科学和...  相似文献   

16.
看了《学术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上何新同志的《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本来涵义及其演变》一文,觉得有些问题需要商榷。现在仅就其中有关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向何新同志请教。一、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究竟是从谁开始的? “形而上学”一词,由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字转为哲学名词,本来指的是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从黑格尔开始,在这一涵义之外,又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这是哲学史上的常识。但是何新同志说:“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黑格尔从来没有‘把形而上学看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何以见得?他举出了黑格尔的两句话,认为其中的“形而上学”指的是超经验的东西的哲学。其实,这样的话何止两句?还可以举出许多  相似文献   

17.
我作为一个初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读者,学习过乐燕平同志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说》(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第三版,下简称《解说》),受益不少,启发很大。不过,就该书第三版对黑格尔哲学评价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个人看法,就教于乐燕平同志。  相似文献   

18.
人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已展开了争论。黄枬森同志《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问题》),有不少精当的见解,特别是对人的本质的概括,显示了作者辩证思维的功力。 该文的重点在后面三部分。即人的本质的异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关于《列宁的两个物质定义的逻辑解析》(载《江汉论坛》1992年第3期)一文发表后,已见到一些反映,如《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等刊予以全文转载,也读到象周久义同志《也谈列宁的物质定义──与贺祥林、吴晓东同志商榷》(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1期)的文章,本文谨以周久义同志文章涉及我们的《解析》一文的若干议论,作进一步的解析或申辩,以求得问题的深入讨论。我们那篇前文是以确认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下了两个有同有异的物质定义开篇的,为叙述的便当,先不烦引出,第一个物质定义即“…  相似文献   

20.
近读裴传永《〈隆中对〉别论》一文(载《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以下简称《别论》),觉文章观点和立论角度颇为新颖,但我认为文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陈管见,与裴传永同志讨论。 一 《别论》认为,《隆中对》“既非刘备集团的行动纲领”,刘备集团也并未沿着《隆中对》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