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区将是未来农村居民点的主要整理区。以北京山区密云县为例,在分析密云县山地经济现状、农村居民点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密云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四种模式:农村城镇化型、村内整理型、中心村建设型和迁村并点型。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东省金乡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金乡县为例,概述了金乡县农居点用地特点,在分析金乡县农居点整理的潜力构成和整理方式的基础上,对9镇4乡根据整理潜力进行了预测、分级,并对农居点整理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问题,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盘活存量土地、保障建设用地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对江西省定南县31个居民点用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实施挂钩的可行性,并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哈尔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数量、结构及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哈尔滨又面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本文在对哈尔滨市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哈尔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预测与整理研究,引导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整理走内部挖潜的路子,为严格控制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大小,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模型。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运用模型测算得出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可达601.10hm2,依据各乡镇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全县划分为三个潜力等级区。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整理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严重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十分必要且效益明显。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已经形成几种较成熟的基本模式。针对广西的地理环境特点 ,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模式推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 ,进而促进广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并点”模式下可取得的规划效益,“迁村并点”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最终的规划效益取决于方案的实施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首先给出了日照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对2003~2012年日照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从数量和区域差异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日照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主要运行机制: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村集体自主型.不同的运作模式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承担角色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性,因此,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重庆市各区、县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单元,选用农村人均超标用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农村居民点闲置等评价指标,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三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总分值为依据,对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等级划分,为全市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是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式提出,农村居民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选取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从政策、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政策方面,定性分析了研究相关政策对全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作用;社会经济方面,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因素是全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机制创新途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中存在资金筹集难、宏观政策重视但微观动力不足、重前期开发轻后期管理等问题,应从产权激励机制、多元融资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多方互动机制等方面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机制创新途径,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措施。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估算的基础上,运用了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估算模型,农村人口预测模型,自然、经济和社会限制性指数等计算方法,估算了重庆市万州区农村...  相似文献   

14.
探讨西南丘陵山区(以渝北区为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层次分析法(AHP).综合3种潜力测算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数,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与城镇体系规划3种方法,通过对各方案赋权重值得出潜力.  相似文献   

15.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农户意愿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利用江苏省扬州市271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对非物质利益的偏好逐渐突显,体现在集中居住后农民养老保险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相较于亲戚朋友和邻居的示范性引导,村干部的指令性规范对农户意愿影响更加显著;农民对集中居住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产生忧虑是降低其整理意愿的重要因素;观测变量仅对所属潜变量产生直接效应,但其作用力通过潜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其他潜变量产生间接效应;农户意愿影响机制遵循“观测变量→潜变量→意愿”的路径,观测变量的影响力通过中介潜变量作用于农户意愿.提出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机制,合理发挥政府主观规范的积极作用等有助于提高农户整理意愿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探讨西南丘陵山区(以渝北区为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层次分析法(AHP).综合3种潜力测算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数,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与城镇体系规划3种方法,通过对各方案赋权重值得出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和要求出发,分析了现有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利弊,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的潜力调查及测算方法。以随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其规划目标年(2020年)按人均用地指标法推算的随县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8 314.66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规模可达到1 003.58hm2,扣除安置用地,挂钩指标可达805.47hm2。研究表明:采用现有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测算的潜力是理想条件下增减挂钩的最大潜力;而实际潜力需要在拟定拆旧和安置地块基础上,通过实地核实图斑,推算整理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以及因安置占用的耕地面积,由此推算挂钩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江苏省泗洪县瓦房社区的实地调研,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政府、企业、农民三类利益主体框架,分析政府主导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的积极和消极效应。据此,提出了应在尊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农民参与和监督热情,在政策方面健全农村建设用地利益共享机制,并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以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再生产模式,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宜居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逻辑起点,城市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重要性,同时以泰安市为例论证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图斑数据,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样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网格和县域两种尺度,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及规模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县域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大分散小集聚的基本特征,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北多南少空间格局;农村居民点围绕城镇密集区、地势低平区域、中心村镇具有显著集聚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格局是在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内生动力)、县域经济发展及投资带动(外部动力)、地形条件(基础性制约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尝试从城乡统筹视角提出优化江西省农村居民点格局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提升中心村镇生产生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