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晁定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1):86-90,93
莎士比亚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全世界最伟大的剧作家,诸多评论家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莎士比亚作品中充满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显示了莎士比亚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评论家在评论其作品时却很少涉及其中的修辞手法,这对深刻理解这位文学巨匠乃是一件憾事。文章列举其中一些修辞手法,并略加点评,与读者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2.
3.
郭冬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35-3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作家,他是近代最早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文学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作品对我国的文学评论、现代戏剧和新诗均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冬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5-37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旅游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奋斗目标,是旅游业发展的思想体系.分析了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深入探讨了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对常熟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刘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43-145
文章以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和英语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案例分析,揭示莎翁作品的语言在遣词、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并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其在英语的使用和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归纳,也为进一步研究莎翁作品提供语言特色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冬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5-3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而广泛传播,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在近代中国,莎士比亚是介绍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尽管其作品随着中国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文学领域跌宕起伏,但人们对他及其作品的认识仍是步步深入并且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接受美学看巴金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光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1):111-115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巴金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塑造着读者 ,作品揭示的复杂的心理层面 :叛逆心理、憧憬心理和补偿心理及自省心理等得到了读者的认同 ;且强调读者的看法也影响着巴金的创作。作者与读者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这正是巴金的人格魅力与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张杨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3):101-104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髓,是形象思维即神思或想象的产物。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最能反映出诗人的创作风格,表现出诗歌艺术的境界。莎士比亚的明喻意象经历了从传统风格到与戏剧完美融合的历程,其隐喻意象由彼特拉克式隐喻发展到混合隐喻意象,其曲喻意象经历了承袭、发展和创新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志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79-180
朴素派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运用朴素、单纯、稚拙的艺术造型,充满天真无邪的儿童情趣,具有原始主义的艺术氛围和非理性、荒诞、梦境般的超现实主义特征。它对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拜伦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其与西方文学传统的密切联系,他尤其喜欢并善于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吸取营养。拜伦常常以变形或曲解的形式运用莎典,以此丰富自己叙述文本的含义并激活读者对原始文本与在读文本的互文性理解。《唐璜》第六章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观,从认知角度通过实例对莎士比亚作品的隐喻、转喻的识解进行分析,以期使读者能更准确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对人文主义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作品(悲剧、喜剧、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由此得出人文主义的实质以及人文主义与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即人性之学。文学保存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沟通人们思想感情的纽带。文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教育人们。 相似文献
14.
特奥·凡·杜斯伯格创建了几何抽象的风格派,坚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包豪斯提升几何抽象艺术的地位,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杜斯伯格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元素的运用、基本形及构架的几何化、三原色与中性灰的使用以及非对称性的均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16.
周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0):114-117
重复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解剖重复的含义是理解小说整体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麦尔维尔的作品带有明显的重复现象,重复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恰恰彰显了其社会、种族、宗教、人性等主题的多样化,在不同的文学背景中呈现出的意义也不同,而这正是真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富景琳 《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14-16
一代大量同莎士比亚以自己特有的对生活和生命的诗意妙语,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人类和瑟死,梦境和偏把事物看成另餐一种事物的人生“包法利主义”的永恒冲动,解答出一道道由精确感觉通向理智信念的人生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邱红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6-167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花苑中,青花瓷是一朵独具风韵的奇葩。它的色彩素雅清丽,明净单纯,简逸自然;它的图案纹饰团花锦簇,生机盎然,典雅雍容;它的色彩晕色浓淡有致,意境无穷,令人心生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9.
冯迅燕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76-78
叶广芩的心理结构中积蕴了丰厚的道家精神,从其早期的家族系列小说到近期的动物系列小说,道家支化一直以各种方式在其作品中呈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其塑造的理想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家人生哲学观的吻合及作品中流露出的对道家自然观的认同上. 相似文献
20.
郝世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3):94-97
现实世界的事物常常以它的色彩首先进入人们的视觉,唤起人们的美感.高明的作家往往在自己的作品里精心点染描绘色彩,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就常常运用色彩词勾勒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独创性的各种色彩画面,其艺术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物、描绘景物、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方面,其深沉冷峻的色调是特定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