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是周代乐制中乐的表现形态,属于乐的范畴,故所谓先秦诗论都是乐论."诗言志"原本是西周礼乐理论形态中乐论的一个命题,是"功成作乐"的乐学观在"论乐及诗"时的不同表述."功成作乐"表现的是乐以功德为价值取向,"乐以道志"即乐以功德为表现内涵."诗言志"即"乐以道志",与"功成作乐"的核心内涵一致.作乐以功德为基础,故诗也以歌功颂德为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决定着诗只能言"志".言"志"于主体来说,表现为美、刺两个方面,即对功德的歌颂和对违德的讽刺,以保证和维护功德的实现.孔子的诗论,包括他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王者迹息而诗亡",还有<毛诗序>亦都是从"功成作乐"的理论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即创作),其逻辑路径为:乐(快乐)——仁——善——情——声——音——乐(音乐)。音乐向听者内心渗透就是快乐之所归(即欣赏),其逻辑路径为:乐(音乐)——情——善——仁——乐(快乐)。作乐者由快乐的仁心发端为动人的音乐,鉴赏者再由动人的音乐开启快乐的仁心,以此建立起儒家视阈中审美活动与道德自觉完美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黄俊明 《老友》2015,(2):65
退休以来,我天天都在千方百计找乐子。如今我已70多岁,精力旺盛,身体也比较健康。概括起来,得益于"五乐"。一是看报乐。我每天都要看《参考消息》《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赣南日报》等报纸一小时以上,随时了解国内外和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看报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必需,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子。二是写作乐。我原是市文化馆的文学创作人员。退休后,我仍笔耕不辍,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各类作品100多  相似文献   

4.
从"风"到风俗的意涵演进体现为如下文化化历程商周及春秋早期,"风"被神化并呈现出自然律与文化化相结合的特色;春秋早期到中后期,"风"渐次出现牝牡相诱、风气、采集、民间音乐等义项,展现出文化化的群体品格;春秋后期至末期,官方将先王之乐的风教作用与群体文化直接相连,提出"天子省风以作乐",风俗之义最终脱离民间音乐,具有了意识形态品格.这一历程启发荀子首倡"移风易俗"命题,显示了先秦官方文化政策的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或者"的语义关系分为相容语义选择关系和不相容语义选择关系;显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隐性语义选择关系;并列语义选择关系和递进、转折、假设语义选择关系;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和非追补性语义选择关系。鲁迅选择"或"和"或者"来表达各种语义选择关系的语用根据:一是讲究音节的匀称与和谐;二是讲究思想感情表达的准确和细腻。他还非常准确地运用了"或"、"或者"来构成对偶、排比等修辞格。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被""把"同现句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和弄清其与"把"字句的关系,从而在语言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认为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意特征等视角,可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对动词的限制、动词的性质及与"把"字短语的关系、动词受事的移位、句式转换、能愿动词和副词的位置等视角探讨其与"把"字句的内在联系;从产生时代、使用频度、施受关系等视角探讨其与"把"字句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儒家思想里,"乐"指快乐,也指音乐、以音乐为代表的宽泛的艺术."乐"对培养人格理想和实现政治理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乐"代表了儒家最高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音乐史上"歌舞伎乐"的鼎盛时期,也是宫廷散乐由盛而衰的时期,通过对唐代散乐发展的考述,可以看出唐代宫廷散乐逐步走向民间.随着唐代散乐的走向民间以及乐棚、勾栏等表演场所的出现,对宋代市民音乐的出现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冀中"音乐会"概况并追溯其历史来源,探讨了乐户承载的国家吉礼用乐对于民间信仰祭祀用乐的影响以及历史上的国家礼乐留存在现在乡村乐社的现象.音乐会主要仪式为吉礼(民间信仰祭祀)与凶礼(葬礼),凶礼模仿佛道超度仪式用乐,吉礼模仿府县教坊掌握的小祀用乐.然后中国佛道超度仪式用乐亦来源于府县教坊用乐.因此一套乐可用于两种...  相似文献   

10.
乐 ",读五角切义为 音乐",是原始词;读五教切义为 喜欢,爱好",是滋生词。不能仅仅把这两读的词义区别看成是区分名词和动词的标志;只有从构词的观点入手,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种异读现象及其在古人音注中的反映情况。 乐 "的这种变调构词现象不是六朝以来的经师人为分出来的,而是有实际口语作基础,它来自上古汉语,魏晋时代仍有保留。宋齐以后,去声一读在口语中逐渐消失了。近代汉语,去声读法还保留在读书音系统中。现代汉语读书音中,五教切一读完全消失,人们把作 喜欢,爱好"讲的 乐 "读成快乐的 乐 "。  相似文献   

11.
在帝制中国的政治制度背后隐含着两种不同的"公"私"观和制度设计原理,一则肯定君权的绝对性,以是否满足君主个人意志以及皇家利益为"公"私"标准;一则以是否符合儒家式"天理"与"民心"价值观、是否符合较为抽象的国家共同体利益为"公"私"分野.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演变史,可谓两种"公"私"观相互摩擦、渗透的过程.尤其是儒家式"公"私"价值观对专制制度的濡染与重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某种平衡、约束君权的机制,使得专制国家往往能够逸出"私"的原初目标而兼具公共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有""无"范畴随着中国哲学主题的变化而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哲学内涵,涉及到本原论、本体论、境界论等多方面的内涵.本文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本原论、本体论和境界论等中国哲学的三大主题的发展过程阐释了中国哲学"有"、"无"范畴的内涵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3.
古琴作为华夏民族所独有的乐器,其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与内涵。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与精神的显现。其魅力与内涵源远流长,书之不尽。有道是:"俗音入耳不入心,唯有雅音万古存",本文以《溪山琴况》为例,从古琴所体现的"唯贵中和","作乐崇德","唯君子知乐"的儒家精神,古琴可以让人"通乎杳渺,出有入无",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与"大音希声"的道家思想,以及古琴所具有的"明心见性"、"佛性了悟"的禅宗哲学三个方面出发,探求古琴之儒道释三家精神之内涵。  相似文献   

14.
蔡邕《乐意》称"汉乐四品",而文中有"一曰"、"二曰"、"三曰",而无"四曰"。自《宋书.乐志》始,俱以"三曰黄门鼓吹"一段中的"其短箫铙歌,军乐也"为第四品。历代史志及论乐者皆承之。本文认为"短箫铙歌"属黄门鼓吹。"汉乐四品"中叙第四品的文字已经散佚。本文论证相和乐在汉代已成一部,汉代有专掌相和清商的俗乐机构,又据蔡氏佚文中提到"清商乐",并结合晋四部乐与汉四品乐次序一致并有清商乐这一旁证,认为蔡氏所叙汉乐四品的第四品即相和清商乐。  相似文献   

15.
从"闻"见"二字音变构词的具体情况来看,上古汉语中,除了使动构词、意动构词等构词手段外,还有被动构词.上古汉语中,就已发现的材料看,被动构词是相当少见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贺岁片"变得多有"贺岁"之名而少有"贺岁"之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对中国贺岁节日文化消费本质内涵的深刻理解,也因为对电影放映"档期"和影片类型关系的认识不够全面正确.在元旦前夕到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其实不能说都是"贺岁片".真正能够称得上中国"贺岁片"的电影,应该在生活内容与艺术审美方面都具备"欢喜+温情"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乐,读yào,喜爱,动词活用名词:性情、品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或作“知者水,仁者山”。属无标志判断句式。可译:“聪明人性情如同流水,仁德人性情如同大山”。  相似文献   

18.
"简单"和"简朴"都是形容词,都有"不复杂"的意思,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简单"是指"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的意思,可广泛用于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适用范围大,如"内容简单"、"情节简单"等;也可重叠为"简简单单","简朴"是"简单朴素"的意思,主要用于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事物,适用范围小,如"生活简朴"等,且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19.
"白沙细乐"是产生于元明之际并至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古典音乐.纵观这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这部音乐的社会功能经历了多次变化.最初"白沙细乐"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出现;后被丽江木氏土司府吸收为礼仪音乐;木氏土司衰败后又流入民间成为民间歌舞音乐;清初"改土归流"后又逐渐成为纳西族的丧礼音乐;改革开放后,这部音乐又被打造成为丽江的文化产品."白沙细乐"社会功能的每一次变化或者说变迁,都与近现代纳西族整体社会文化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