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一轮改革有两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判断:第一,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即改革不是从政治领域或其他领域启动,而是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五位一体"改革的牵引作用;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要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为深化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物质基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深刻了解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并总结其经验,为当前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以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任务已经鲜明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并以此逐步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邓小平同志一九八○年八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为我们改革经济行政管理机构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两个文件上来,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增  相似文献   

4.
《大庆社会科学》2015,(2):159-160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除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体制改革日显重要和迫切。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这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首先,改革的目标更高更全面。过去主要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再起航,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面对全社会对过去改革的反思和争论,重新审视"为什么还要改革"并非"多余"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唯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必须毫不动摇。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与基础性工程在于破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这个最大难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取决于在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性改造,建立起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在此意义上来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入破解改革理论创新、改革规划设计与改革目标细化、改革内容攻坚、利益调整与补偿、改革动力积累等难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找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关系,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凝聚和蓄积改革的正能量,积累推进改革的社会力量,增强改革的公信力等几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并针对深化改革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在我国,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建设"三型政党"已成为党的改革与建设的总体目标。因此,"三型政党"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驱动力量。"三型政党"本身是党的改革和建设的目标体系,理清其内在逻辑关系,明确建设路径,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信心。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多年的改革也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如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根据江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我国企业现状,我认为应当坚持国有企业"一体"和政府机构与社会保障体制这"两翼"改革的联合推进。"一体两翼"相关联,硬制约国有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改革实践的深化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为其提供理论支撑。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重要理论发展,将对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理论影响: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理论认识,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内涵的理论认识,即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前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发展,后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发展,这两个理论发展,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为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许多新的理论突破,这些新现点、新论断、新部暑对深化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重大.报告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被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经验.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做到方向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机衔接和协调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表明政府的职能不仅仅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而是要全面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谩、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逸将促使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和"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的改革思路,是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突破口.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先下运行,将有效制约权力行使的非理性,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行为,树立政府清康南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地回答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和任务,系统地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主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中国30余年的改革是“问题推着走”的“草根式”改革,把低成本劳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两低一浅”的经济格局,但也导致一系列的历史局限.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创新和扩大内需,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深化改革,从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而言应加快实施三大基本转型:执政党转型、政府转型和法政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后改革时代"。在后改革时代,要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明确"发展与和谐并举"的改革主题;要科学确定深化改革的目标,建立三个"三位一体"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即"主导——主体——大量存在"三位一体的所有制结构格局、"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经济协调运行模式、"按劳——按资——按劳动力价值"三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要把握好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深化改革的关键;要抓住深化收入分配方式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四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党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由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实践发展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态势及其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其目标依然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价格与规制的关系,公共产权与私人产权的关系,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排斥与包容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是:以公共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价格改革为先导,深化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围绕市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重塑,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出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是改革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这一科学内涵,遵循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与改革客体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意义、凝聚作用和评价功能。只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宏  王涛 《理论界》2008,3(1):30-31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不断创新的伟大工程,这势必要求在实践探索中明确改革的既定目标,从而为改革的深化指明正确方向.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几方面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政府治理改革的特殊重要性在静态意义上观察"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仿佛是一种并列关系,它们分属不同的领域、承载不同的任务,因而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一当在动态意义上思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操作,政府角色的特殊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这不仅因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诸领域的改革都需要政府主导推进,更重要的是,政府自身若非深化改革、全面准确地履行职能,其他领域的改革就无法坐实。就此而言,政府治理改革堪称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讨论。这是当前我国的一桩重大事件。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有关的理论问题,明确改革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献策。现仅就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钱应学 《青海学刊》2003,(3):115-1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为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小康社会是一个崇尚法治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深化法院司法改革,保障我省建设小康,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是全省各级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调动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力量,认真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增强改革的系统性,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