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的身影频频出现,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成为收藏的主力军,改变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收藏格局. 收藏进入亿元时代 2013年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就曾指出,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
近来,中国企业家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海内外的各类艺术品拍卖会上,逐渐成为收藏的主力.实际上,早在2013年就有报告指出,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数据显示,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而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根据2016年拍卖现场的调查,当年秋季嘉德、保利、匡时等一线拍卖中,掐尖的高端拍品几乎都被企业包揽.  相似文献   

3.
蔡万霖 《公关世界》2015,(4):104-105
眼下,一股以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为主的艺术品收藏或投资之风正在兴起。他们不仅活跃在国内的艺术市场,而且正以强劲态势向世界蔓延,经常出现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的艺术品拍卖场上。  相似文献   

4.
《公关世界》2016,(14):94-100
1939年,美国的IBM集团开始以企业的名义收藏艺术品。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复苏促进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发展。1959年,摩根大通购买了20件艺术品用于装饰其在公园大道的办公室,开启了它的艺术收藏之路。可以说是这两家公司开了企业艺术收藏的先河。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当它们收藏了高质量的艺术品时,自己也就成为了“高质量”公司的代表。这个理念促使更多的企业将艺术品收藏纳入到企业的运营规划之中。20世纪70年代,全球企业艺术品收藏的总数增加了80%,在1980至1987年间又增加了50%,企业收藏进入高速发展期。企业艺术品收藏的发展与艺术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艺术收藏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企业收藏的实践也从欧美企业扩展到亚洲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的长周期,虽使企业艺术品收藏热情降低,但企业艺术品收藏却更趋于理性化、系统化、专业化、成熟化。  相似文献   

5.
《公关世界》2016,(14):101-103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参与到艺术品市场成为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并且已超出因喜爱而收藏的范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攻掠”行为。这是否意味市场将进入到一个以艺术文化为主导的新商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梳理国内外案例和历史,很难确定谁是企业收藏开先河者.有专家认为,很多企业收藏源于企业实际控制人个人对艺术品的偏爱,久而久之,就由个人爱好变为了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企业收藏的动机是什么?是对品牌进行宣传,提升文化形象,抑或为了追逐短期的经济效益?在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渐趋理性的当下,企业或许将被赋予全新的使命,实现品牌建设与艺术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企业收藏的动机是什么?是对品牌进行宣传,提升文化形象,抑或为了追逐短期的经济效益?在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渐趋理性的当下,企业或许将被赋予全新的使命,实现品牌建设与艺术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盛宴的背后     
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人们开始大规模涉足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收藏爱好者队伍超亿人。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788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拍563915件(套)拍品,成交额高达288.52亿元。  相似文献   

10.
《公关世界》2016,(14):33-37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介入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机构收藏对国内艺术品市场甚至艺术生态的影响已经显现,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由“散户市”走向“机构市”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趋势,也是市场正规化、专业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公关世界》2016,(24):123-125
在国外,大型企业、基金等机构收藏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中州古玩城总经理毛旺东介绍,国外的许多银行都把3%左右的利润用于艺术品投资,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收藏的艺术品早已数以万计;艺术品基金也十分活跃,从1904年法国“熊皮俱乐部”,到1974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艺术品投资项目启动,再到如今的各大艺术品基金,在艺术品收藏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艺术品市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资本金融,为何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日益备受企业重视?究其缘由,一方面是通过收藏达到融资甚至投资盈利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参与收藏的过程中,博取良好、明显的广告效应,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无形资本的含金量,以特殊的公关手段,树立起企业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的2013年,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其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24%,美国继2011年被中国抢去老大位置后,连续第二年多会冠军宝座,去年其占全球市场份额38%。作为艺术品收藏的只要群体,中国拥有百万美元净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15,(1):82-83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涉足艺术品收藏的人已多达7000万。只有不断锤炼自身的眼力,树立长线是金的理念,用闲钱投资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民间的收藏热急剧升温,各地参与各类收藏的人与日俱增。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全国涉足收藏的人多达7000万。有专家认为,要想成功投资艺术品,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艺术品市场是非常残酷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公关世界》2016,(24):127-128
说到中国的茶文化,不得不说紫砂壶,它的功用和美感实在是一件陶瓷艺术品。在中国,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因此,收藏紫砂壶不仅仅是买一把好的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2.2亿元买只鸡缸杯、2.8亿元买张唐卡、2.07亿元买幅曾巩《局事帖》……企业携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改变收藏格局.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常常看到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尤其在2016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买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局事帖》,苏宁集团以3.036亿元买下《五王醉归图卷》,宝龙集团以1.955亿元竞得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温州商人杜圣博以约合人民币1.6亿元买回"乾隆御笔之宝"寿山石御玺等,不断掀起热议.  相似文献   

17.
王金华是北京古玩商会古典织绣研究会的会长。他从小就喜欢收藏,一有机会就收集一些荷包、香袋等小物件,和一些银饰品。他尤其喜欢收藏清朝女装。他认为这些清朝女装的艺术价值甚至高于清朝皇帝的龙袍。几十年下来,王金华买过的中国传统织绣艺术品难以计数,仅现在保存在手中的荷包、扇套、肚兜、绣花鞋等各类民俗织绣艺术品,就有五、六千件之多。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艺术市场在2014年进入了又一个调整过后的上扬期,起起落落间的最大收益不是"世界第一"的名头,而是在当下的这个上扬期,中国艺术市场终于自发地开始走上了"现代化"变革——专业化、规范化、成熟化发展的道路。艺术品已被公认为是继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而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全部高居榜首。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资金雄厚的资本大佬涉足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领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盘整似乎也阻挡不住他们进军艺术市场的步伐,艺术品投资到底魅力何在?是什么成就了这一行业备受关注的景象?支撑艺术市场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与过去相比,收藏家的属性是否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有关方面透露,目前我国搞收藏的人有7000多万。不管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如何,如今拍卖市场的火爆程度,足以证明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人们理财致富的一个新领域。那么,艺术品投资的魅力何在?搞收藏真的可以赚大钱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成绩总是为外界所关注。总部设在法国的世界著名艺术品评估和市场分析网站公布数据: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买家,中国艺术品收藏家2013年购买了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艺术品,以34%的比重排名第一。但是,活跃的交易并没有带来"收藏大家"的诞生。根据美国《艺术新闻》杂志日前公布的"全球最活跃的两百位顶级收藏家"名单,美国收藏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中国只有6位收藏家上榜,其数量与庞大的艺术品交易额形成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