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青年研究》2010,(2):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研究》2010,(3):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研究》2010,(7):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进一步提高来稿编排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研究》2010,(6):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进一步提高来稿编排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研究》2010,(1):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进一步提高来稿编排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术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办刊宗旨,以青年研究理论、前沿意识为特色,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少年心理、青年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性、前瞻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理论刊物。在近30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感谢新老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欢迎海内外读者订阅本刊。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术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办刊宗旨,以青年研究理论、前沿意识为特色,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少年心理、青年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是中国青年研究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感谢新老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  相似文献   

9.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术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办刊宗旨,以青年研究理论、前沿意识为特色,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少年心理、青年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是中国青年研究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感谢新老读者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术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办刊宗旨,以青年研究理论、前沿意识为特色,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少年心理、青年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是中国青年研究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感谢新老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欢迎投稿和汀阅本刊。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研究》2010,(5):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遵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编排规范,进一步提高来稿编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请广大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投稿方式:稿件请直接用e-mail发送至编辑部邮箱,同时请将稿件的打印件邮寄至编辑部。请勿一稿多投,以免编辑重复采用。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理论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办刊的宗旨,以青年研究理论、前沿意识为特色,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少年心理、青年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味,是中国青年研究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感谢新老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欢迎订阅本刊。《当代青年研究》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单月2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可以就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今后,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在此,感谢新老作者一直以来对本刊的支持和厚爱,热忱欢迎您的投稿与订阅。主要栏目为:青年基础理论、青年价值观、青年参与、青年社会运动、青年流动、青年观察、青年文化、青年就业、青年工作、青年婚恋、青年消费、青少年热点问题、青年志愿者、青年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年研究的日益发展,定量研究的数据模型不足以呈现和解释当下纷繁复杂的青年现象,而文学领域中的叙事凭借自身的实践价值逐渐走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视野。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为读懂青年、走进青年提供一条认识、理解以及研究的有效路径和方法。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内在地含有三个维度,分别是青年研究视角从"问题本位"转向"青年本位",青年研究范式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青年研究关系从"主体与客体"转向"主体间性",这三个维度中叙事转向问题及其现实的实践路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今后,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今后,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  相似文献   

17.
青年一代应当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青年如何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并实现有效参与成为研究热点。对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发现,年龄问题束缚了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青年对社会保障水平、公民间信任水平、社会公平公正水平的评价会对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产生赋能效应;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当代青年的优势之一,对其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行为动力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若受到生活方面问题的干扰,参与动力则会大幅减弱。要建构青年有效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动力系统,各类社会组织应形成"扎根乡村"的宣传合力、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化参与方式、完善青年人才引进及配套机制、确保青年社保及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与持续化供给。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当代青年研究》2007,(7):F0004-F0004
《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此,诚征青少年研究类优秀稿件。  相似文献   

19.
"吐槽"行为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网络互动的新形式、网络社交新途径和网络交流新方式。青年"吐槽"行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表征出青年亚文化的仪式抵抗、自我认同感的价值诉求、后现代主义的颠覆之途。要疏导青年努力形成和具备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青年主动探寻和提升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指导青年清醒认识和辨别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倡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青年"吐槽"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年研究的学科化,首要解决的硬核是研究范式的形成。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青年研究自身的特质问题给学科范式的形成造成了困难:1.多学科的理论分析尚未能形成论题共域;2.不同的方法论研究进路都未能提供学科说明的整体图景;3.学术共同体在青年研究的核心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青年的生发机理是青年研究范式的轴心和根本,基于青年的生发机理,我们应沿着两条基本思路:一是"青年是什么?",二是"青年学是什么?",并通过增强学科意识,确立分支学科,重申历史意识,构建多元对话共域,注重经验研究向理论研究的提升,比较研究与强化原创性理论等路径进行青年研究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