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林 《江汉论坛》2004,(9):42-44
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和突破。本文沿着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产生、发展的轨迹展开分析,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按需分配和单一按劳分配原则是在手工业和农业占主导地位、机器大工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等具体历史背景下,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设想。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邓小平和他设计的中国改革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最后,本文探讨了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其理论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3.
按贡献分配是十六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从理论渊源、制度基础、实现过程、贡献归属、法律保护、检验标准等十二个方面 ,对按贡献分配理论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锟 《理论界》2006,(2):48-49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中不仅存在按劳分配,而且存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我国公有制经济存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因必须从两个层面——市场经济的一般层面和公有制经济的特殊层面来分析。从市场经济的一般层面看,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有其内在的产权基础、体制基础、物质前提和价值条件;从公有制经济的特殊层面看,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由公有资本的占有方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及公有制经济的效率要求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要素的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入分配;二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国民收入;三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各生产要素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即“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承认和对市场经济规则的尊重,按劳分配隶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玲 《人文杂志》2001,(6):66-70
本文首先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加以阐述,认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并指出应通过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进而指出,在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一生产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应重新设计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以解决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等问题,最终着重对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马奎 《江汉论坛》2001,25(8):14-16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对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观点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突破。然而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 ,而且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怎样做出贡献 ?做出了什么贡献 ?贡献的大小如何计量 ?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只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量应是劳动者自身耗费和支出的力以及其推动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劳动生产力 ,即劳动力与其所借助的机械力和自然力的和。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到“劳动生产力决定价值” ,可以说明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可参与分配的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了具体探讨,回答了其必要性及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因素是经济主体拥有生产要素资源的数量以及要素的报酬率。显然,要寻找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首先必须从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以及要素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这一源头上进行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其微观动因、内在的分配过程以及特殊的分配方式;而研究要素分配问题,关注的是生产要素在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布情况、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以及这种分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要素层面的分析,不仅能阐明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问题,更能有效地解释中国经济运行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析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高曙光所有制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享有关系。一定分配方式是一定所有制的实现。所有制不同则分配的方式也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通常被称为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通常称为按资分配。确定了公有制经济或私有制经济之...  相似文献   

14.
再论生产范畴陈卫新生产首先是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具有三个必要客观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这是我在《论生产范畴》(见《东岳论丛》1990年第2期)一文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显然,这仅仅是分析了生产的客观因素,即物质内容和物质关系。如果承袭...  相似文献   

15.
夏南新 《学术研究》2000,2(4):26-28
分配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某一种分配形式不一定是固定属于那一种,社会。要纠正把物化劳动等同于资本,以致于一讲按资分配就与三要素理论硬性联系起来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最早的分配理论,也是最早的功能性分配理论,古典分配理论在斯密那里形成,后由李嘉图最终完成.古典分配理论由分配形式理论、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和利润理论等组成,核心是利润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主要在社会关系或社会制度的框架内考察收入分配,同时也不排除技术关系对分配的影响.相反,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分配由偏好和技术关系决定,而制度的影响被忽视;"分配-增长"分析范式的创立者是李嘉图;不同于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采用了更能反映分配实质的剩余和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将劳动价值论作为分配理论的基础,从而使古典分配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东渐俄罗斯,在解释和改造苏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民族化的理论架构。苏联哲学在"国家哲学"的场域中,遭遇到来自传统的、政治的和不同学派的干扰。这些因素对苏联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苏联哲学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的需要,丰富了哲学理论宝库,促进了世界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志国 《学术研究》2002,(12):18-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产物。按劳分配就  相似文献   

19.
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江汉论坛》2003,3(5):9-11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分配机会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按劳分配原则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1.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2.市场型按劳分配是效率性的分配方式,3.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能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适应中国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市场型按劳分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