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邓小平理论与财政改革秦凤翔一、学习改革性质的理论.增强使命意识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改革、大发展的时代,那么究竟怎样对待这场改革,这涉及到对改革的性质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首先,要树立长期改革的意识。既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而生产力又是最活跃的因...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如果我们不改革现行体制中的弊端,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也就不可能在剧烈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深化改革,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能够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应当适时地抓住现在这个极为宝贵的机遇,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地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当前,十亿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生产力发展。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年改革的伟大实践,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也是共产党人思维的一次飞跃,这种新思维的出发点及其归宿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通过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使我们更加明确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劳动者的优化组合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这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探新严士凡,王国平什么是改革开放?一般认为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开放就是借助外国的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加快发展我们自己。人们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改革实践与传统分工理论发生的碰撞,启迪我们必须重新探讨这一理论。而对传统分工理论的基础突破首先是分工范畴的属性问题。对于分工,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分工应该属于生产力方面,有的人认为分工应该属于生产关系方面,还有的人则认为分工是既不属于生产力又不属于生产关系的“中项”。笔者认为分工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生产关系属性,即分工具有二重性。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新探,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历史上各阶段的思想家都曾对分工现象作过大量研究。分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经典作家是…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探讨韩冬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我们认为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人...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生产力是古老而又永生的范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进步和演化的历史。尽管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太古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直立行走的时代,即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时代。人类文明最早出现的地方,也是生产力最先发达的地方。如果我们追寻历史的轨迹,那末,毫无疑问,古代文明发源于东方。 历史是曲折前进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虽然创造了古代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却停滞了。产业革命并不是在生产力最早发达的地方发生,而是在后起的国家发生。西方的文明很快超越了东方的文明,东西方的反差…  相似文献   

8.
吴明永 《社科纵横》2014,(1):103-106
传统生产力概念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不能准确反映生产力的内涵。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关于生产力概念科学性和局限性,结合时代的发展对生产力的新要求,探讨生产力概念的新内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人立身处事之本。当今时代,道德也是生产力和资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道德;道德与社会进步以及我们的生活、工作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对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大有裨益;道德力在促进人自身的完善与人际关系和谐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推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家治理、防病治病及做人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正>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挥和发展.这个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也有助于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从而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够得以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对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正> 什么是生产力?我国近几年出版的哲学和经济学等普通教科书,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这两项,就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对此,我们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是从总体上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社会越是发展,人们就越会认识到研究这门学科的重要。一百多年前,社会学在西方的崛起,是由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社会学在神州大地上广泛传播、开花结果,也是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大变化的时代,回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那逝去的每一年,都使人难以忘怀,都在历史上写下了丰功伟绩。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正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力求在四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正确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指导性线索.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反思,敦促着人们以极大的兴趣来重新审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本文拟就生产力的特征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和现代特点,作一新的考察和探讨,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时代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小学作为人学习的起点,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使命。这不仅仅是时代发展对于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的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我们必须要深化当前的教育制度改革……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今天,我们也是就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不轻视人生的人,在变化多端发展迅猛的世界面前,一定不会甘于“静守佛地”而无动于衷。是的,为了适应变化、为了适应发展,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科学技术的巨大进展,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急骤增长。在这种分离的进程中,分离也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对立面:统一。因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一方面,每个人比其他人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从事的工作;另一方面,每个人能深入了解的领域却更加狭窄;这两个相反又相成的因素相互作用,结果产生一个共同的要求:我们每个人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科学技术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劳动者。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激发人的创造精神,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重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巨大主观能动作用,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特征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力,如劳动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等等,而是综合生产力。马克思曾说过要“发展一切生产力”,本文认为应该将它理解为综合生产力。综合生产力的具体形态有:客体综合生产力、主体综合生产力、过程综合生产力、时间综合生产力、空间综合生产力等形式。综合生产力就由这多种综合生产力耦合成创造综合经济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在当今世界上,改革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倡导改革。改革,给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春天。可以说,程树榛的“改革题材”小说,正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潮峰到来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氛围中孕育而生的。诚如作家自己所谈:“毫不隐讳,我是在改革的热流推动下,在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此稿认为,海洋渔业仅从生产关系改革入手来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很不够的,从海洋渔业再生产过程来看,经济生态平衡规律、食物链和生物转换效率规律、海洋资源的消长变化和最大持续渔获量规律规定看渔业生产力的发展。要取得最大的总投入有效产出率,其根本途径是达到海洋渔业生产力的适度配量,这是海洋渔业今后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