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7—2020年中国108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的影响,并建立了3个间接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大会显著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规模,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为敏感;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大,商业银行会改变其信贷供给结构,将信贷投向风险较小的个人贷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信贷资金来源方的储蓄意愿、信贷需求方的贷款需求,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过程中,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而货币政策渠道具有一定的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商业银行偏向大型企业贷款的特殊信贷结构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能力和效果,是导致信贷市场传导渠道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充足时,货币政策与信贷市场、信贷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更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更加畅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提高时,一定程度上提升货币政策的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是特别顺畅 ,货币政策信号传导到总需求有一定困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提高货币政策的作用、效率 ,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改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配给理论出发 ,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及其具体信贷行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利影响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理论分析二元结构信贷配给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我国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供给对商业银行主导的信贷配给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有正效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正向刺激作用显著,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较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贡献度更高,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冲击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7.
依据2004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样本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手段,实证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互为因果关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最强而且持续时间长;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最小,但是短期冲击大;中央银行买卖国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而言也较小,但持续较长。中央银行应该根据货币政策对流动性影响的不同特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表内、表外流动性创造指标,分析国内货币政策、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商业银行总体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可以强化调控效果;同业业务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调控的有效性。因此,应注重货币政策调控质效,做好同业业务监管协调,推动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降低商业银行对同业业务的过度偏好。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3—2019年宏观季度数据,构建随机波动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分阶段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存在非对称影响效果。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经济产出和价格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呈现正向但影响强度显著降低。从时间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价格水平的作用时间较短,对投资、消费和经济产出的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货币政策自身对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控效力,因此,中央银行应把握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降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保障货币政策调控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货币以其与传统信用货币不同的特性,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两方面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全新的货币政策环境中,应通过监管建立新的良好有效的货币政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渠道的通畅与否。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信贷传导,而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会影响信贷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行为对信贷传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日渐深远.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业银行数字化对信贷配给的影响,将数字化作为关键变量纳入了S-W模型,并提出数字化对于信贷供给、信贷结构和信贷价格影响的相关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2010-2020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但是对于信贷价格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中,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提高对增加信贷供给和信贷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分类实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路径、加强智慧营销和数字风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波动的调控效果、作用机制以及最优政策组合等问题。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通过约束居民信贷行为,弱化了抵押品渠道所产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有效降低了房价波动,增进了居民社会福利收益。研究还表明,货币政策关注房价波动有助于强化宏观审慎调控效果,而住房限购政策虽能抑制房价上涨,但会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实现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中央银行在加强预期管理的同时,应采用协调性的泰勒规则来配合宏观审慎调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信贷市场搜寻与匹配方法将信贷市场引入NK-DSGE模型中,并基于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敏感度分析和社会福利分析方法考察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货币政策冲击的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信贷市场具有显著的冲击效应;敏感度分析的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信贷市场变化越不敏感,货币政策冲击下各变量的波动性越大;进一步,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则指出:相对于不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基准货币政策而言,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即使对信贷市场的变化敏感程度较小,所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仍相对较小。因此,基于宏观经济稳定性与社会福利的角度,货币政策应该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从影响管理防御的管理者特征和公司治理的两方面选择六个变量,选取2010—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防御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高管特征方面高管年龄越大、学历越低、任期越长,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公司治理方面股权集中度越高、董事会独立性越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时,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同时国企和非国企管理防御对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功能发挥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数据,独立董事规模、财会专业背景独立董事比例、金额最高的前3名高管薪酬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董事会越稳定,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越低。这一结论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有必要加强董事会建设,制衡大股东的控制权,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董事会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央银行运作的新模式:独立性、责任制与透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改善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以期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中央银行运作出现3个方面的显著变化:增强独立性;实行责任追究制;提高透明度。在赋予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条件下,要求其对政策绩效负有责任是权利与义务的一种匹配,责任制是独立性的一种平衡机制,透明度是实行责任制的必要条件,并且透明度能够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干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定因素将增多,造成中央银行控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力度减弱,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失灵,进而导致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特别是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力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设计缺陷,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利于银行金融机构商业化、市场化。在分析信息披露机制设计及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构造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必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的协调机制,逐步达成信息披露博弈的纳什均衡,确保信息披露制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RCEP的核心成员,其货币政策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外溢性。以MFD框架为指引,基于RCEP成员1998—2020年季度数据,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RCEP成员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扩张对RCEP成员的产出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且贸易联系越紧密拉动作用越大;对RCEP成员的物价水平、利率和汇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贸易依存度成员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从短期溢出效应来看,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高贸易依存度成员的宏观经济和低贸易依存度成员的金融市场影响更大。由此,中国在RCEP应更好地发挥系统重要性国家的作用,通过促进区域更高水平的合作来实现RCEP成员高质量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