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借助201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以及空间溢出的特点;异质性检验显示,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分“宽带中国”试点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建设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政策工具试点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更明显的促进作用、非线性特征以及本地邻近效应,佐证了宽带网络以及大数据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显著驱动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政府引导职能,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3.
用数字技术赋能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已成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基于2014—201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数据集,考察了数字技术赋能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能够通过降本增效、业态创新和创新生态构建三个渠道赋能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商贸流通企业,其数字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更佳。因此,探索基于企业特征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实现数字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方位赋能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数字技术赋能商贸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也可以通过带动绿色技术进步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还可以通过降低土地资源错配、资本资源错配、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而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南方、粮食主产区的数字乡村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产业融合水平,运用随机前沿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通过面板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产业融合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然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分解来看,规模效率贡献稳定上升,技术进步率的贡献相对较弱;产业融合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某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产业融合对全要素生产率当融合水平低于0.360时呈现抑制效应,当融合水平等于或高于0.360时呈现促进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促进效应的地区将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调研世界》2023,(10):24-30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范式主要有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但这些范式普遍是愿景性的,认为推动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数字经济持续繁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纽带,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加强数字技术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强调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层面,需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化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打造重点转型模式;在企业层面,需要探索"数字化—生态化—协同化"演化路径,以及确立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转型路线图;进而从构建有高度的数字化战略,选择具体的业务切入口,探索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揭示了不同省域之间的共富效应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边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信贷融资渠道、缩小产业间收入差距,显著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来提升农民共富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共富效应明显好于使用深度,且乡村产业融合功能越广,其带来的共富效应也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在区域层面也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东部和西部地区偏高而中部地区偏低以及南方高、北方低的分布特征;随着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的扩大,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呈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且存在450公里的地理空间边界。  相似文献   

9.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假设;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越对数模型假定的SFA法分别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2010—2020年经验数据,在克服模型内生性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异质性。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是数字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最后,文章结合实证结果给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研究将为评估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弄清楚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机理的基础上,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主要表现在数字产业化对农业产品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和产业数字化对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高数字经济水平、低乡村产业振兴程度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数字经济的影响具有微弱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具有促进共同富裕的全新动能。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数据包络法等,建立计量模型,从城乡融合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该效果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城乡融合以及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国家大数据试验区内外地区影响不同。据此,从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乡村发展差异化战略四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基于2007—2020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结合国泰安数据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成本加成率,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对于高生产率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高市场规模地区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及研发创新效应带动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所采用的数字技术中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边际成本对企业成本加成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使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企业可以通过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理论上,非位似CES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引入数字要素分析出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机制;实证上,数理分析的结果为构建实证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测算出2012—2020年中国491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可用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数字与非数字生产要素结合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激发企业规模经济效应的重要机制。后续的DID外生冲击检验发现,激励政策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但政策效果受地区差异以及企业异质性的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探索更合理的指导方针来放大产业数字化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创新的内在本质,对创新行为、创新过程以及商业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数字经济影响创新的作用机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异质性创新的影响等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增加企业内部研发支出进而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并且数字产业化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大于产业数字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和沿海地区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和内陆地区,而西部地区将发明专利转化为新产品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效率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驱动因素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的过程,由此产生的生产技术优势成为推动中国企业OFDI的新型竞争优势。企业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的主要微观主体,其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对外投资的规模。东道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规模的促进效果,这种促进效应在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由于企业所有制类型和行业技术水平的不同,数字化转型的投资促进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此外,提升生产效率和缓解融资约束均会增加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投资具有积极影响,这对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存在一定波动性,且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规模、劳动力规模、产业结构均可促进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应以技术进步为导向,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体系;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破除技术开发共享体制机制障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通数字技术人才上升渠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数字化转型以公司治理模式变革为渠道,促进了股权制衡与人员结构等的协调,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决策程序,更好地调整资源配置,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和高市场竞争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应重视数字化转型对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变革影响,政府应结合产业特点与发展状况,实施差异化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中国是涵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态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性发展战略。实施国家数字中国战略,有助于通过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切实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作用机理上,数字中国建设能够强化创新驱动、协调区域发展、保障绿色发展、促进开放发展、推动共享发展。因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以及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了数字中国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数字中国战略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出和资本配置效率是数字中国战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的作用路径。数字中国战略对服务业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数字化测度体系,实证检验产业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空间效应和市场机制。结果证实:产业数字化对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二级指标存在直接提升作用;提升一级指标的地区异质性较弱,提升二级指标中经济效益和绿色发展的地区异质性明显;产业数字化对邻近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虹吸效应;技术市场规模正向调节产业数字化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而国际市场规模则负向调节该提升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应弱化要素集聚层面的政绩考核指标和技术应用服务的属地属人性质;强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创新应用和创新集成;优化创新要素集聚后的长期性、稳定性政策扶持和技术孵化;建立健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