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赋能政协协商是政协履职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智化运行的新型协商形态。本文以数字赋能为论域,阐释了数字赋能政协协商的内涵与效应,梳理了数字协商的推进历程,并以浙江省、湖南省数字政协建设为案例样本,从理念、平台、体系三个维度总结数字政协建设经验,揭示其在体制、技术、数据方面存在的不足。客观地看,当前数字赋能导致了协商的形式主义与“数字悬浮”;加剧了协商主体的分化;扩大了“数字鸿沟”;产生了“数字异化”等算法黑箱问题。因此,要构建数字协商机制,提升数字变革保障力;加强数字技术建设,推进数字有效协商;加强数据治理,发挥数字协商效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是国家基于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建设,助力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而做出的时代选择。数字信息化时代下,正确把握内蕴于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之间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有助于厘清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内在逻辑,探索数字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路径: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创新社会参与渠道、构建乡村治理平台与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融合,实现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能。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能为实现共同富裕赋能增效,但也面临着数字经济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阶层固化与数字鸿沟态势初显、数字经济领域的社会保障有待完善、良好的网络文明生态有待构建等现实挑战。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完善数字经济赋能的制度机制、加强数字经济赋能的政策引领、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拓宽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发展视域性命题,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超越微观服务质量管理逻辑。数字技术突破时空、资源限制,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享有数字红利与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微观农民个体的全面发展、中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宏观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机制,然而现实中存在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配置等三大限度。超越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现实限度,要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城乡数字公共资源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更好发挥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利用技术赋能释放出均等化的市场机会,重新统筹城乡关系,并使得多元化、大众化的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可有效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信息惠农的作用。要实现数字乡村有效赋能乡村振兴,应从数字乡村对“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政治、乡村主体”五个维度的赋能机理出发,明晰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直面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源性阻碍、要素支撑不足、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构建“产业优先机制、协同联动机制、要素支持机制”等机制并进行优化,构建与数字技术相匹配的高效平台与能有效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振兴的精准赋能。  相似文献   

6.
湖南政协云作为政协协商治理的载体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开展政协云协商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形式创新的研究,可弥补政协理论研究的空白。湖南政协云平台对协商治理的理论内涵创新,突出体现在形成了"平台+(模式+技术)"的协商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型;对协商治理的形式创新,可梳理为"以政协委员为中心探索为民履职的新路径"和"以云平台为基础开拓服务的新方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城市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引擎,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孕育着巨大的科技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城市现代化的实现模式,培育了城市现代化的新动能,还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理论层面看,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创新城市”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能够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文化能够赋能“人文城市”建设、数字技术能够赋能“韧性城市”建设、数字生产力能够赋能“宜居城市”建设。从实践路径看,应当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打破城市内部数据流通壁垒,加快城市中“数实融合”水平,提升城市智慧化治理能力,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提升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政协主导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当前政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执行、替代性执行、形式性执行和间歇性执行等问题,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及政协的公信力,难以实现制度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不科学、执行机制不健全、政府与政协关系不顺、政协内部设置不合理、政协委员执行能力不足。为提高其制度执行力,应着力于科学设计制度,健全执行机制,理顺政协与政府关系,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以及提高政协委员的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协商治理面临主体缺位、官方主导、协商结果满意度差等现实困境。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采用数智技术解决协商治理难题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基于赋能理论和“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社会实验,考察了农村协商治理中数智技术的主体赋能路径。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发现:数智技术通过虚实场景再造、沉浸式体验、村务“云扩散”的心理赋能机制,唤醒乡村集体记忆、增强参与效能感、培育公共精神,提升了村民参与协商治理的意愿;通过数智平台拓展协商渠道、共享议题信息、回应民众关切等结构赋能机制,突破了村民参与的时空阻隔及知识结构、权力结构限制,提升了村民的参与能力;通过成果分配共商、决策过程公开、共创结果公示的成果赋能机制,增强了村民的参与获得感,提升了村民对协商结果的满意度。数智技术的有效赋能有助于农村协商治理中集体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数字赋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为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赋能海洋综合执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有效突破地域、科层、部门相对分化障碍,聚焦智慧化、科学化海洋综合执法决策,助力海洋综合执法迈向高层次协同阶段。2018年以来,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在体制、机制和数字赋能方面进行创新实验。但总体而言,上述体制机制创新仍是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综合,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局限性。海洋综合执法的理想化效能遭遇阻滞,亟需借助数字赋能超越当前局限。然而,数字时代的中国海洋综合执法创新仍面临传统路径依赖、数字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数据壁垒、数据安全等挑战,尚需数字赋能的体制机制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可激活宪政体制内的协商民主资源。在现行宪制框架内进行法治整合,将政治协商制度与相关政治制度有机衔接,是人民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化的必然之路。但是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与制度衔接不畅、基层组织不健全和纵向系统不完善、代表性偏低与实效性不足、协商内容不确定与协商程序不规范等法治障碍。应当明确政协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加强多种制度之间的衔接,并且健全基层政协组织机构,优化政协委员的代表机制以及规范政协参与的程序性机制,以期在人民政协的体制框架内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化是人民政协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现实中其存在着党政协商不规范,民主监督有"缺位",制度建设不完善,协商程序不科学等问题。根源在于没有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认识政协科学化建设;没有正确认识政协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性;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政协履行职能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推进人民政协科学化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健全协商制度,细化协商程序,建立学习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独特动力。人民政协诞生于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契合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历史演变是现代化国家建设、政治整合和人民民主实现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形式的人民政协,从推进政治整合和实践人民民主两个维度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从而形成现代化国家建设与人民团结、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命题,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作用,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人民政协的影响力。根据人民政协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市州以下政协组织的情况,扩大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必须着力解决好一些政协组织不敢发声、不善发声、不能发声、不会发声的问题。当前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从加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和实质,去掉各种思想杂念,发扬民主,勇于发声,发出好声,为民发声,扩大声音。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之法理寓于立法的政治合法性、民主性与科学性之中。就其性质而言,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既是中国特色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社会主义立法正当程序中不可或缺的政治性因素,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实践中,为规范和保障参与立法协商,各地方逐渐形成“四元共文模式”、“二元共文模式”和“一元独文”模式等,这些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人民政协有效参与地方立法协商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有必要总结地方经验,在体制机制上需逐步完善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规范建设、组织建设和程序建设,以确保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政府决策咨询迄今尚未步入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而近年来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整个政府系统的决策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政府决策咨询机制的建设已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宁波市政府决策咨询现存问题有领导决策咨询意识淡薄;决策咨询机构分散和职能交错:民情民意反馈机制功能不强;决策的民主、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为推进政府决策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必须整合现有力量,建立政府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界定重大决策事项范围,将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化;拓宽民意征集渠道,建立民情反映制度;建立和健全决策的监督和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层出不穷的邻避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价值导向和制度平台。目前我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协商不足,其原因在于协商意识、协商能力以及协商制度不足等。应从树立协商理念、提升协商能力、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方式等多方面来寻求以协商民主破解城市邻避冲突治理困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增强自身竞争力,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庆师范学院256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生存能力相对较高;个人生存能力中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弱;家庭生存能力中,关爱家人、安全意识和家务劳动需要强化;集体生存能力中归属感较弱。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文章从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的建构、打造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改革学校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家庭和社会共同培育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协商的主要载体和制度性机构就是廷议制和谏议制。但这两种政治协商机制从运行目的、决策机制和法律制约机制来说都不属于真正的协商民主。不过,在两种协商机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善于和勇于协商、敢于诤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应该反省和避免其纠错机制所产生的暴力和社会动乱后果。借鉴和吸收古代政治协商的经验教训,促进当下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和选举民主、党的领导、党内民主、法制建设同步进行,避免重蹈古代政治协商的覆辙。  相似文献   

20.
协商治理是一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治理效果的治理方式。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多元化的利益偏好冲突很难整合,农村利益冲突更加复杂,农村治理陷入困境。搭建利益整合平台是农村治理转型的关键。充分利用协商机制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新时代的协商治理呈现治理单元微小化、治理内容细碎化、治理手段灵活化等特点。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协商治理有自身的限度,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优化,以促进协商治理在农村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