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17页)。恩格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和反主体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从与动物揖别以来,人类就以主体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依赖只有通过对于自然界的掌握才能现实地实现,而且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主体性建设马俊峰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基础重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已成为当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人心所向即大势所趋,故这成了当代中国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与此相适应,中国人的主体性也必然有一个大发展、大提高。近年来哲学界关于主体性问...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与反主体性:实践二重性阐释杨玉人们从直观上已经普遍感觉到实践具有正负两重性质,它既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也是人类灾难的根源。建设性与破坏性、肯定性与否定性、主体性与反主体性同时集中于实践一身。在当前,实践的负面效应正以加剧的态势在发展,有完全吞食掉...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观念是近代以来人类文化的基础性思想 ,既导致了人类的进步 ,也导致了甚多恶果。主体性有其限度 ,人类不可滥用主体性 ,因为仅在人的有限的认识领域内 ,人才是主体 ,自然才是客体。人不可能是宇宙的主体 ,也不是社会或自身的主体。自然本身才是真正的主体 ,而人只是其一部分。人类如果不善待自然 ,自然也就不会善待人类  相似文献   

5.
反映作为人类的认识活动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其主体性原则及其功能日益凸现出来。系统性、概率统计性、多元互补性的研究方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运用到辩证反映过程中。反映主体因素的整体投入在人类反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选择性是反映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坚持反映的主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有机结合 ,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思维论纲刘吉发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就是主体对实践活动的主导性,它既是主体对客体的最高统一,也是客体对主体的最高肯定。一、主体性思维的历史考察主体性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萌芽于古代,发展于近代,形成于现代。(一)主客...  相似文献   

7.
刘再复的主体性文论具有其内在的思想源起,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对它的形成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主体性问题的理解上,李、刘二人的差异是明显的,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前者的主体论进行了“为我所用”的“改造”。此外,西方古典人道主义及其主体性理论也是文学主体论提出的更为长远的人类思想资源。由是,更可见刘再复主体性思想的局限性。其实,主体性问题并非本体论问题,它属于哲学的总体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书俊 《东岳论丛》2002,23(6):76-78
主体性原则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 ,而目前社会诸多的困境也不单纯是由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因此 ,正确认识主体性原则 ,对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对于澄清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从而正确确立主体性原则的价值取向 ,走出人类困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国昭  李晓东 《理论界》2006,(10):146-147
危机意识是人类因自己的生存状况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危机感。危机意识是一种主体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危机意识起因的表象是生态和环境的危机,而深层次的根源则是因人类在主体性扩展中对于理性主义和物质财富追求所带来的人性失落和科学至上的忧虑。要消除危机意识,人类要正确处理主体性困境的问题。只有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解决好,人类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倪秀娟  刘利 《南方论刊》2009,(12):62-64
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是人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和充分弘扬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的主体性,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反主体性效应。对此,人类必须建构与信息科技时代相适应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迎接信息科技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人与蚂蚁是有区别的,人类社会的法律和动物世界的规则也是根本不同的。人有主体性,法律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果。本文回顾了西方法哲学演进的历史,简介了法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说明主体性的确立对西方法哲学的发展以及成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哲学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由的价值追求,是人类自我观照的理论表征,因而也是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内容。然而,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却遭到了普遍的拒斥,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化及其引发的自我否定。只有与形而上学绝缘,主体性哲学才能重获生机。马克思通过形而上学批判,开创现代实践哲学,从而为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域。实践哲学视域下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性思想承担了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发展的重任,堪称主体性哲学在现当代的合理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已经成为哲学界、文学理论界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界的热点问题。为了使主体性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入,1991年4月26日《人文杂志》编辑部召开了主体性讨论会,邀请了西安地区哲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针对主体性问题的深层背景,主体、客体、主体性等范畴的涵义,主体性与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其与对象世界之间经常构成主客相对待的关系,这也就是天人关系区别于一般事物之间关系的标志所在.主体性随着人类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至近现代进入最辉煌的阶段,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危机.当代学界有关"主体间"的倡扬,正是为了克服片面伸张主体性的弊病,但"主体间"的理念要得到落实,必须立足于万物一体和多元共生,而这又必然会带来主体性的重构.天人关系在主体性问题上还有一个取向,便是促成主体的自我超越,即由主客二分向着天人合一复归.  相似文献   

15.
李德龙 《理论界》2007,(1):102-103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角度对主体性教育督导的发展进行尝试性审视与概览,分析教育督导在认识论主客体关系中发展的路径及本质,进而揭示教育督导主体性的时代特征;探寻以交往合作为基本方式的当代教育督导的哲学意蕴与实践策略,展望主体性教育督导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化与主体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主体性历史的发展是同一过程 ,它们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此同时 ,人的主体性也从对自然、神、阶级统治、阶级压迫的依附转向在他们面前的相对独立 ,从不明确到自由、自觉、创造性主体的真正形成。主体性是现代化的根本 ,现代化是主体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教育也受到不断的碰撞与冲击,对德育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在越来越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当今社会,传统德育无法适应当前以人自身发展为中心的社会现实。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德育的主体性地位及其特征进行了一些探讨。一、社会发展的特点强化了德育主体性地位社会发展是一种积极进步社会变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必须解决的永恒主题。自二十世纪初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浪潮,与这种发展相伴随的是社会弊病如环境污染等不断出现,损害着人类利益…  相似文献   

18.
论主体意识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主体意识觉醒是主体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现代主体性困境则是个体主体意识片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性问题的根本解决 ,有赖于主体意识的成熟 ,而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和不断解决、主体性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 ,又实质性地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在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把主体和客体与主体性和客体性两对范畴混在一起,用主体相互规定、主体无法离开客体的理由来否认主体性原则,或者一说主体性就马上强调主体离不开客体,追问应该把客体放在什么地位。我认为这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是把主体概念与主体性概念混淆起来了。主体属于主客体关系范畴,与客体相互规定、不可分割,离开主客体的关系就无所谓主体和客体。但主体性却是属于属性范畴,是指主体作为一种既是实存又是关系范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性能、属性。二者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哲学变革开始的.探讨当代中国的哲学走向,对于理解这一历史时期及其发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具有关键的意义.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更多地讨论并发展了主体性的哲学理论.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物质方面的发展史程;第二个方面是人类主体的内在主观进展."主体性"的提出及其被广泛注意,是哲学主流转变的一个信号,集中表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追求.主体性讨论最初主要是在认识论视域内,很快进入存在论、价值论、历史观广泛领域,涉及历史主体性、伦理主体性等形而上学.中国哲学正在经历着现代性追求到现代性反省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