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牧区对旧的经济体制大胆地进行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和牧区经济的发展。对这场大的变革,认真作一番总结、回顾、评估和展望,从而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加快和深化改革,对进一步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和农民生活状况如何,是个事关全局的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也要看到,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使农村产生了大批的剩余劳动力,随之也产生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民工潮”.我省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吸收、消化、转移这部分劳动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为此,我们对我省农村牧区7村1000户农牧户进行了“劳动力跨地区(出县)流动情况”的调查.并就全省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作一透视.当前我省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点这次调查的七个村中,四个是农业村,其分布为“川水地区的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浅山地区的乐都县中岭乡业善洼村、脑山地区的湟中县大才乡小磨村以及半川半浅的互助县双树乡高羌村;三个牧区村(牧委会),其分布为环湖地区的刚察县依克乌兰乡亚秀村、共和县倒淌河乡哈乙亥村和青南地区的达日县沃赛乡直却牧委会.可以说这7个村(委)基本上代表了我省农村牧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劳动力流动情况也大体代表我省各  相似文献   

3.
一、对我省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评估我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的97.7%,居住着全省三分之一的人口。地广人稀,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多民族聚居,社会整体发育程度低。这种特殊的省情从根本上决定了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省整体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同时也决定了我省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基于这个实际,近几年来,海北、海南、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及其所属各县、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贯彻党中央关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的要求,坚持“两…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搞好我省牧区牛羊屠宰、肉类加工及骨、血、脏器、蹄、壳、粪渣的综合利用开发工作,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提高经济效益,造福于人民,这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牛羊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问题进行一些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藏牧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藏高原牧区是地球“第三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仅天然草场就有约20亿亩。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环接等方面的原因,该地区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地区的振兴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但是,如何从地区实际出发发展地区经济,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现就有关青藏牧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关于抓住机遇,发挥经济优势的问题 青藏高原牧区在解放前长期受封建农奴制的统治,经济处于原始的游牧业阶段。解放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牧区经济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牲畜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和服务业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结束了牧区无现代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是在变革旧体制、解决新矛盾等的过程中逐渐推进的.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了草原畜牧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牧区经济组织的创新,构建了牧区市场体系,优化了牧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牧区经济和畜牧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广大牧区正在经历着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历史性变革。牧区商业作为牧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改革的总要求,在繁荣民族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我们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兴起,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疆游牧民族定居与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的特点 ,实现四个转变是游牧民族定居和牧区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是在牧区生产方式方面由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转变为固定的生产牧场 ;二是在牧民生活方式方面由传统的逐水草而居转变为有固定的生活社区 ;三是在牧区经济结构方面要由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向多元化的草原经济转变 ;四是在牧区社会发展方面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向社会化大生产大服务方面转变。要实现这四个转变 ,就应当以游牧民族定居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理论、制度、政策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构想 ,要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开创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农村牧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快,人民生活改善不够大,甚至有个别县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不尽快加以改变,必将影响新疆四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自治区党委对此十分重视,今年先后召开了南疆喀什等三地、州扶贫工作会议和北疆发展牧区经济工作会  相似文献   

10.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号召我们:“努力加强和改善草原建设,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现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建设牧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祖国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有五亿亩可利用的草原。牧区资源丰富,不仅有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途,还有发展农、林、副、渔和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在辽阔的草原上,居住着近百万藏、蒙、回、哈萨克等兄弟民族,他们勤劳勇敢,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放三十多年来,青海牧区为国家提供菜牛羊2,071万头,耕畜22万匹,牛羊皮3,700万张,各种毛绒7.1亿斤。牧区经济在青海的  相似文献   

11.
牧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始终与牧区土地制度变革相联系。牧区土地制度变革是通过变更牧区的土地产权关系,调整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满足国家、集体、牧民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在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前提下实现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草原生态平衡。建国以来,牧区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基本上坚持了这样一条路径:在坚持牧区草畜平衡的基础上,落实牧民对草场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调整牧区土地产权关系为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牧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由于实行了责、权、利相结合,草、畜、服务相统一的牧业生产责任制,牧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前所未有的;紧接着,由于逐步在畜产品流通领域实行放开、搞活,牧区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要看到,在历史的、社会的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下,牧区还基本是游牧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单纯经营畜产品原料的单一经济结构,自给为主的产品生产,仍属封闭、半封闭经济形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如何发挥牧区优势,挖掘潜力,加快牧区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把牧区经济引向市场,大力提高各族牧民生活水平,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是紧迫而投巨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研究影响牧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解决好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机制,才能加快牧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一、影响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新疆牧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那里?人们普遍地认为,牧区畜牧业传统的四季移动放牧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10多…  相似文献   

14.
与农区相比较,牧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例的实证分析,侧重于牧区经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具体研究,充分肯定了以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动"突破"三牧问题"的发展障碍;以牧区、牧业、牧民的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推动牧区加速赶超步伐,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目标的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 封闭性是青海牧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青海牧区地域辽阔,占全省总面积的96%。从发展水平看,地区间不尽相同,但无论在生态条件、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口、产业构成诸方面,经济、社会的同质性则是比较明显的。这种同质性,主要是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封闭性。反映在:  相似文献   

16.
草原畜牧业是新疆沿边境、山区牧业县市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牧区经济的振兴,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事关本区域社会安定,民族昌盛。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间,本区域经济与畜牧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其发展速度与整体水平同全国以及先进省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就新疆农村经济内部而言,畜牧业也严重滞后于农村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牧区畜牧业,其畜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发展形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报告根据“九五”及后十年新疆畜牧业的任务、问题,提出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新疆牧区自然资源与生产现状特征1.地理分布与资…  相似文献   

17.
在我省民族地区中,半农半牧区占的比重很大。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农林牧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其所以如此,据我们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包括原西昌地区,下同)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从当地的具体特点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半农半牧区生产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甘肃牧区主导产业模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立勤  邓艾  王颖 《甘肃社会科学》2003,(3):114-117,126
甘肃牧区不仅是一畜牧业大区 ,更是一个生态高度敏感区 ,其主导产业的发展必须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导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在对甘肃牧区传统主导产业发展误区反思的基础上 ,结合入世后带来的影响 ,重新构建甘肃牧区以草地生态牧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经济模型 ,探讨少数民族牧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要提高我省畜牧业生产水平,改变牧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党在牧区的经济政策,改革畜牧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的一大优势,是牧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发展畜牧业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更好的畜产品,而畜产品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变成财富,增加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同时也满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的新时期。在这方面我省也作了不少转化工作。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畜牧业经济注意了发展商品性生产,改革了畜牧业的生产指标体系,初步扭转了单纯追求牲畜存栏头数的作法,提倡在提高总增率的前提下多出栏,多出售,加快牲畜周转,使畜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新疆牧区经济社会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新疆牧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走出一条适应牧区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牧区人口素质,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家有关倾斜政策,加强对牧区的扶持,加大牧区水利、交通、能源、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