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我国与东南亚各国政府间的经贸往来愈加频繁,企业间的商业合作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我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开放也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鉴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不久,各国政府针对贸易方面所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的落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为了稳固我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地位,我国政府和企业宜尽早采取措施.其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加大我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以及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背景,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区域合作的角度,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客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为泛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容错过的机遇。本文提出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这一新概念,探讨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关键、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10国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之后我国与东盟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2007年双方将签署投资协议。目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我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也不少。笔者以江苏为视角分析了我国与东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经贸政策与法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科研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旅游合作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云南省参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过程中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等八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跨境贸易额必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引出用哪种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可以有效地保障双方交易主体的利益、规避贸易风险的问题。由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推进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境内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进程就成了现阶段应着力解决的一项实际问题。本文从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境内结算①的机遇、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建议应从意识的培养与金融服务的提升等方面加快推进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跨境结算的脚步。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与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呈现为个案,考察了在写实传统的影响下中国话剧舞台从"生活化"到"写意化"形态的美学嬗变,并探究了其观念上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东盟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出口市场以及吸引FDI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和中国分享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实现经济上的双赢,同时也将推动整个东南亚的区域合作,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中国东南亚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国-东南亚经贸研讨会”的会上,越南贸易研究院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是东盟重要成员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云南加强与马来西亚的合作有基础、有前景 ,不仅符合云南省向东南亚扩大开放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符合马来西亚渴望进入中国大市场的需要。云南与马来西亚的合作有赖于中马两国政府在许多重大政策方面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促进了双方经贸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为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这一良好机遇,广西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利益,就必须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走进博览会     
《今日南国》2010,(5):26-27
据深圳商报报道,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呈现诸多潜力空间。深圳与东盟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优势,深企如何在与东盟合作中成功“掘金”?近日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贸易研究会(深圳)有关专家向企业推荐东盟市场及合作方面的诸多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是我国在东南亚次区域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契合中国的亚太地缘战略意图.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地缘经济战略的角度来考量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新进展,并因应形势的变化提出相应对策,探求实现我国亚太地缘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然促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必然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围绕中国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东北亚贸易区也一定会促使东亚向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东亚的一体化也会发生泛化,东亚各国应共同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防止日本一国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必将对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实现多元化发展、加速两个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减小经济危机对双方经贸造成的负面影响等带来很大帮助。为此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双边贸易开展;加强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合作;企业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也要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云南对外贸易发展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云南是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的地缘经济板块,是我国通过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从东南亚、南亚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云南与东盟的资源互补容易形成地缘经济中的互补关系,通过联合及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在梯度推进的进程中,在地缘便利的条件下,云南比内地和沿海地区更容易促成与东盟的小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首次引入的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仲裁机制,对完善投资保护制度及促进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其设置的磋商程序有利于争端的协商解决以及东道国利益的维护。但是,其弊端表现在全面接受ICSID管辖权以及宽泛定义"投资"、准据法难以确定、对仲裁裁决监督等方面。投资仲裁机制有必要在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97年由泰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众多东南亚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 ,中国虽然受影响相对较小 ,但金融危机会不会最终在中国爆发呢 ?本文通过从对外贸易、对外引资、国内金融系统现状以及产业结构与企业竞争力四个方面的分析 ,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 ,但从宏观经济现状、改革进程与措施以及资本市场现状和外汇储备四个方面分析 ,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比较优势看广西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广西要充分利用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各种优势条件,要加强同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主要就是利用工业、技术及地理位置等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尤其是中南半岛国家的经贸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该贸易区将有助于增加区内商品的跨境流动,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各国增值税制度差异的存在,增值税被重复征税的现象将会对各国之间的贸易构成障碍,增值税协调因此十分必要。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增值税协调存在许多困难,且也不能完全模仿欧盟的增值税协调模式。我国可以主动调整改革增值税制度,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增值税协调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