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认为,越字古代写为成,是中原华夏族对东亚南部使用成的人们共同体的专称。随着汉民族对越民族群体了解的深人,并针对越民族群体分布广、支系多这一历史特点,汉族史家便将越民族群体称为“百越”。南朝时期,百越后裔分布区成为有显著特点的两大片,一片是红河三角洲及红河以东地区居住着受汉文化影响的俚、僚;一片是红河以西以鸠僚为代表的掸泰先民,这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以百越民族群体为主发展而来的壮侗语族各族的分布格局。从考古材料、文献记载及语言来看,海南黎族不是苗族。  相似文献   

2.
古代滇人留下的光辉灿烂、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并非部分学者认为的那样,是越人或氐羌民族先民创造的,而是以云南古代濮人(即莫-孟人)为主,并有较多氐羌和部分百越族系参与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百越”一名,首见于《吕氏春秋·恃君篇》:“扬汉之南,百越之际。”高诱注:“越有百种”,可知其族类之多。《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说明百越是分布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古代越族的泛称。 现代史学界普遍认为,百越民族的历史前后绵延数千年,分布范围从东南沿海的江、浙,直至岭南的两广地区,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百  相似文献   

4.
试论秦对岭南的统一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族群。由于支系繁多,战国后期有百越之称,古代越、粤通用,故古籍中又作“百粤”。在百越中有几个较强的族体,其中有以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于越;有以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即温州一带为中心的东瓯,又称东越;有以今福州一带为中心的闽越;有分布于五岭山脉以南的有南越和西瓯。秦灭楚之后,于公元前222年在于越地区建立会稽郡,在东瓯、闽越地区建立闽中郡,惟南越和西瓯活动的地区尚未归入秦的版图。  相似文献   

5.
百越(越族)是我国东南和南部地区古代民族的总称,虽然作为百越民族在历史上已经消失了,但是它的后裔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保留下来,诸如壮族、侗族、水族、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个可成其为民族的越人族体,泰人也不是越人演变而来的,傣泰民族在汉代以前的历史的追溯已无意义。傣泰民族可追溯的源流在汉代云南滇中,并随后向南迁移到今天的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由于傣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与发展中保持了水稻种植、“勐-阪”制度与文化的复制模式,使傣泰民族的先民们能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定居并壮大起来,从而在今天形成了一个傣泰民族居住的文化圈。傣泰民族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基于共同的民族渊源关系,人们互相理解、宽容、合作、开展社会与经济的交流,共同促进民族与文化的发展,是当代理解傣泰民族文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云南古代的“百越”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越人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因其种类繁多,互不统属,所以称“百越”或“百粤”。由于越人比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落后,被视为“不受正朔”的蛮夷。 关于古越人的族源问题,《史记》、《汉书》诸文献皆云:“少康之后”,即越人最早渊源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这大概是越人的附托之词,或者是一些汉族文人的猜测,我国近代少数民族中亦不乏见此类传说。颜师古在《汉书注》中已纠正了上述错误,他明确指出:“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  相似文献   

8.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夷夏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夏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联。据林惠祥对中国民族史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远古诸部落之间由于长期不断的争战,逐渐形成了许多民族,并把这些民族概括为华夏、东夷、荆吴、百越、东胡、肃慎、匈奴、突厥、蒙古、氐、羌、藏、苗瑶、罗缅等16系。华夏族在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耕经济下先进的农业文明,与其他民族远离中原和游牧经济下落后的游牧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华夏族率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夏的建立,确立了华夏族在诸民族中的统治地位,标志着华夏文化中心观念初步形成。此后,用华夏文化中心观作为判断和处理夷、夏之间关系的标准,产生了夷夏文化观念。夷夏文化观念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确定了以华夏族利益为准则来处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原则,二是确立了华夏  相似文献   

10.
百越和诸羌,是组成中华民族的两支重要力量。百越的发祥地在东南沿海,诸羌的发祥地在河湟地区,相距七八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百越与诸羌,一方面汇合于中原,构成华夏族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汇合于西南,成为中华民族开发西南的前驱部队。本文试就百越的骆人和濮人,诸羌的麽人和夷人,对西南开发的历史轨迹,作一粗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四大家畜——马、驼、牛、(绵)羊,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作为“哈萨克人翅膀”的马,则是哈萨克族畜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族与马有关的谚语之研究,揭示其植根于草原文化、折射出原始信仰、面对现实的辩证意识等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族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13.
百越是屡见于中国古代史籍记载的一个大族群。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南方各地区的百越部落、国家及其文化,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关于中南半岛百越文化的论著却极为罕见,几乎是一片空白。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考古新发现的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材料表明中南半岛也是百越的分布区之一。在这里,本文仅就现有的考古资料,对泰国的百越文化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泰国考古界与  相似文献   

14.
爱斯基摩人族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证爱斯基摩人的族源问题时不能不考证其族名的源流及其含义。“爱斯基摩人(Eskimos)主要分布在北美沿北极圈一带地区。语言属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族。近海的主要从事捕猎海兽、鱼类,内陆的主要以狩猎为生;多用石、骨制工具,喜爱雕刻艺术。住帐篷,冬季大部分地区住雪屋。狗是唯一的家兽,用以驾雪橇。多信万物有灵和巫术”。我国辞书上对爱斯基摩人的介绍一般不出以上引文,从族名、分布、语言、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  相似文献   

15.
“扬汉之南,百越之际”(《吕氏春秋·恃君览》)。壮族源于我国周泰时期的南方百越(粤)族群,是聚居于岭南西部地区(包括今广东西北部及广西境属)的西欧、骆越(亦并称“西越”或“瓯骆越”)部族的一支后裔。东汉至隋唐,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乌浒、俚、僚等群体名称。而“俚人,即乌浒蛮”(《南州异物志》)。对于他们的族源关系,《隋书·南蛮传》云:“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俍、曰俚、曰僚、曰迤……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宋元以降,广西部分地区又出现“僮(壮)人”、“僮人”之称;明代古籍常以“僮俍”或“瑶僮”并称,言广西“无地无瑶僮”,又有居民为“僮八民二”或“僮七民三”之说。延至清代,“僮(壮)”遂为相当普遍的民族称谓。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蛮越之介,自此谕岭而居溪峒.分瑶、僮(壮)二种.瑶乃荆蛮,僮则旧越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回族,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而回族的族源,主要是在唐宋元时期,由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移居中国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他们东迁来到中国以后,是怎样获得土地,扎下根来,从而成为以耕稼自食,以农业经济为主,并为自己的民族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回族历史是很有意义的。元朝初年,由于宋、金、西夏的连年战争,黄河南北,人民流散,田园荒芜,“民罹浮戮,无所逃命”。①再加上蒙古族本以游牧为业,在征服初期,有的人甚至主张“悉空其人以为牧地”。②这祥,便使得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元初的统治者,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使人民固定于农业而避免社会的骚乱,恢复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粮食生产在全省农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产值占50%多,在农民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一些现实的障碍因素,使吉林省形成了粮食越多,财政越穷,农村经济发展越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使产粮大省及早走出这种困境,是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系统阐述和正确评价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对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其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一) 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社会历史现象。少数民族在其生息之地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自然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种植方面,少数民族有其突出成就。苗族最早种植水稻;茶叶的最早产地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孔雀河下游发掘出四千年前的小麦,说明这里很可能是世界上小麦的原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纳西族以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纳西族研究一时蔚为大观。据粗略统计,有关纳西族的专著和文章达三百余种。本文仅就笔者管见所及,对国内研究提出的一些问题,试作述评。一、族称和族源族称一九三六年,陶云逵先生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写了《关于么(此夕)之名称、分布与迁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国家是计划经济,工业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仍然要以计划经济为主。”陈云同志的指示非常及时,很有针对性,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原则。我们通过学习陈云同志的指示,结合河北的一些情况,对发展农业必须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问题,说一些看法。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搞活经济的政策,经济调整取得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