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三种核算的协调是国民经济统一核算的基础.搞好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和治理整顿经济环境的基本依据和手段,首先就是能够用定量化手段描述国民经济不同层次的发展状况.对计划统计工作来说,就是具备一整套正确反映国民经济现状及其发展的微观和宏观指标体系,用统一的经济数量概念描述数以百万计的经济活动主体所进行的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为此,必须建立一系列自下而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绿色核算的历史背景、两难境地、新的挑战、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选择的分析,文章指出:绿色核算尽管存在争议,但它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为决策者提供资源损耗、生态平衡等基本信息的优势无可比拟。绿色核算虽然面临着定义、估价等挑战,但逐步改进、不断完善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文章建议我国应面对挑战,在国家层次上建立统一的核算框架、标准;选择一些核算基础较好、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要加强管理、避免重复研究,公布有关研究成果,以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在"全国国民经济核算协调委员会"(原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主持下,从1986年讨论稿问世,几经试点和修改,至今已经七易其稿.按照"协调委"的战略部署,1992年实现向新核算体系初步过渡,1995年实现全面过渡.目前《方案》虽然仍需进一步修订完善,但主要是针对配套细节内容,《方案》的总体构架已经基本定型,进入了全国试编阶段.本文在《方案》最新一稿的基础上作一概要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SNA)》和《环境经济核算体系2012中心框架》中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核算工作实践,对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以及经济核算和环境经济核算中与土地有关的内容进行了逐一对比、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依据。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绿色核算体系,因此,必须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首先系统研究国际上绿色GDP核算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其次,全面讨论中国绿色GDP核算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绿色GD...  相似文献   

6.
电信业是重要的公用性基础设施产业,准确核算我国电信业的资本存量是研究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对国民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首先搜集了中国电信业有关投资数据;然后对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中国电信业1978—2010年的资本存量;最后估算结果和过去我国电信业发展状况相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业的资产积累过程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逻辑基础蕴含其中。那么,当我们探讨如何正确建立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的模式时,同样有必要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史去寻找它的逻辑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工具,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为基础,从国民经济核算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上,去探讨了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颁布后,世界主要国家陆续对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主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进行修订,澳大利亚是最早完成此修订的国家.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内容及对其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施企业一套表是为了配合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同时也为消除日益严重的重复统计,是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制度方法进行的重大改革。通过实施企业一套表,统一企业调查制度、统计调查业务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应用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统一维护、全程支撑,使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达到最大化。本文就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必要性以及主要思路和具体步骤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为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五大核算内容:(一)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二)投入产出核算,(三)资金流量核算,(四)资产负债核算,(五)国际收支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就是其中一大核算内容。资金流量核算是从资金方面描述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反映社会资金的来源、运用、构成及余缺等情况。最早对资金流量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柯普兰教授,他的第一本有关资金流量问题著作是1954年出版的《美国货币流量的研究》。三十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的进展。各国的资金流量核算实践表明,资金流量核算具有下述一些基本功能:1)能够反映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以及各类资金在部门之间的流量、流向及余缺情况;2)能够作出金融交易的分析;3)能够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能够测算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反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国民经济进行系统的核算,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参照苏联的核算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个不系统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核算制度。现在看来,这个核算制度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本文试图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对建立适合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核算体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和四化建设的向前发展,在全国逐步建立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平衡统计核算体系是必要的。只有建立起这样一套统计核算体系,才能综合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全过程和总成果,并用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计划指导和经济效果的严格考核,加强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促进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的描述。以SNA为代表的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通过一系列帐户形式概括描述宏观经济数量关系,它所运用的帐户形式无疑是从企业会计中借鉴和引申的,本文拟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异同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人们认为两种核算是相互独立完成的 ,但是林业统计和林业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有许多经济指标具有通用性、互换性、组合性 ,两者核算的指标、时点、范围、方法有所不协调 ,分析了不协调的原因和状况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探讨了林业统计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客观必要性 ;阐述了林业统计核算和林业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原则与目标 ,论述了统计和会计在核算制度、方法以及资料的来源上相互协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前的国民经济核算基本上是属于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所推行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即MPS的模式。改革以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构是按国民经济循环原理来设计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另一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循环帐户。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有不同侧重。新核算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并区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服务核算,强化国民经济综合价值量核算,提高了整体核算水平,有利于国际对比,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SNA)中 ,忽视自然资产的价值 ,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排除在决策框架之外 ,这是造成全球环境危机的理论根源。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 ,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绿色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1)基于对SNA的分析 ,讨论了绿色核算的理论背景 ;(2 )绿色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 ,即从生产角度和最终使用角度讨论了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即绿色核算方法 ;(3)进行绿色核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如环境损失的货币估价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大弊端是只反映增长,不反映代价,诱导人们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不顾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及社会问题的损失。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修正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成当务之急。针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给出了一个扣除了因经济增长而付出的环境、资源及社会代价的初步的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增长核算层面和人均产出层面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为最小且其贡献不断下降;从增长核算层面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3%;从人均产出层面看,1978-2011年云南劳动生产率增长中50.53%是由结构效应贡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通行的GDP核算体系,是一种不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实际情况的核算体系,其核算数字存在“虚增”成分,因为它不包含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成本费用。要想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状况,必须使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因为它综合了环境和生态的核算,是一种全新的GDP核算体系。要建立良好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就需要精确地计算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费用,即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拿大投入产出核算比较研究孙秋碧(财金系)投入产出核算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宏观核算框架,它不仅在总体上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于一体,反映了社会产品再生产的全过程,而且从结构上揭示了各经济部门、各产品、各总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