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7月起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汪精卫政府先后对华中、华南部分占领区特别是对沪、宁、杭三角地带以及苏北沿江地区,开展所谓“清乡”活动。本文试就日伪对长江下游清乡期间的经济掠夺作一粗浅论述。实行清乡,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摆脱深陷于中国战场的困境,适应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需要,而精心策划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940年11月13日,日本御前会议提出,为了“适应于进行持久战,并恢复和增强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所必需的帝国国防力量的机动性”,要在华中、华南和华北“彻底整顿这些占领地区的治安状况”,“彻底开发并获取国防资源。”①根据这一决定,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于1941年1月提出了以长江下游为起点,逐次进行清乡的方案。1941年3月24日,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成立清乡委  相似文献   

2.
作为“二战”中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其军队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最初日本军队规模和实力都相当弱小。但随后为适应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制订军备发展计划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经短暂的1920年代裁军,1930年代日本开始疯狂地对外侵略。“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已经在筹划大规模的军备扩充。全面侵华战争中军队的巨大消耗迫使日本加强极权统治以补充军备。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匹敌西方列强在远东的军力总和。随后日军在各个战场遭受巨大失败,到1944年底其战舰、飞机已损失绝大部分。1945年日本试图进行“本土决战”,至战败投降时仍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兵队,总兵力达到7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3.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在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对陪都重庆及周边区县实施无差别的轰炸.为了有效抵抗日军的狂轰滥炸,赢得西南大后方的“制空权”,1941年8月1日,“飞虎队”正式成立,陈纳德为指挥官.1942年6月初,根据战略需要,飞虎队司令部移驻重庆白市驿机场,以拱卫陪都空域安全,解除日本的空袭威胁.飞虎队司令部在驻渝期间,一共发动并参与了多次大型空中战斗,战绩辉煌,保障了重庆的战时稳定和相对安全.另外,飞虎队驻渝期间,还全力护航“驼峰航线”,护送国共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慷慨解囊赈济中国军民,其博爱情怀与奉献精神赢得了中国军民的拥护和感激,双方建立起坚固持久的战时友谊.  相似文献   

4.
“满铁”映画自1923年成立始,至1941年并入“满映”,其在东北地区的电影活动长达18年之久,拍摄了大量影片,这种通过影像塑造殖民地的方式都被之后的“满映”所沿用。“满铁”映画所拍摄的影片是日本侵华史的有力证言,透过影片可以窥见作为权力文本的“满铁”映画借助影像符号塑造了“新国家”、建构了充满“现代”意味的都市与工业景观,也书写着“听话的身体”,妄图将日本殖民者侵略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将日本殖民下的伪满洲国塑造成一个“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  相似文献   

5.
1941年,为配合日本的“南进”部署和加强汪伪对宁沪基层的控制,日汪决定联合对宁沪地区进行“清乡”。然而,在“清乡”过程中,日汪集团内部冲突不断,日益瓦解;新四军和忠义救国军在经过短暂的共同反“清乡”后亦分道扬镳。为期四年的“清乡”与反“清乡”斗争,呈现出抗战时期宁沪地区斗争形势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对其远东边境的安全问题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注,乃至在1939年夏季同德国举行秘密会谈的过程中,苏联方面也表达出了使苏日关系正常化的意愿。1941年4月苏日中立地位条约的签订对于苏联在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巩固远东的对外政策立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而,还在1941年4月就得以把3个军团从远东调向西线。与此同时,莫斯科也知道,希特勒分子正在向日本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日本尽快地加入由德国发动的反对苏联的“闪电战”。所以,作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蒋介石的武官和首席军事顾问的崔科夫从中国总参谋部侦察局长那儿得到的“所有关于关东军已经作好进攻准备的传言均属无稽之谈”的情报,都是非常及时的。这个情报使得克里姆林宫能够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关键的时候从远东又抽调了部分军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 ,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终 ,俄国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 ,暂时满足了日本的扩张野心 ,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权益 ,未经中国政府同意 ,私下转让给日本。战后 ,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满铁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 ,并在其“附属地”内推行“除队兵”移民侵略计划 ,以期达到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 ,抵御俄国的战略目的。但事与愿违 ,由于满铁决策者们的盲目求成 ,移民者的经营不善和厌恶农耕 ,使得满铁“附属地”的“除队兵”移民仅仅推行了 4年时间就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怀安”诗是“怀安诗社”诗人们的创作,它诞生在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年代。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顽固派一次又一次发动反共高潮,投敌卖国的阴云四处弥漫,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英勇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方面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搏斗,另一方面对国民党的投降反共政策,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了进一步调动抗日爱国力量,1941年初,陕甘宁边区筹备召开第二届参议会。9月5日,参议会召开前夕,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  相似文献   

9.
上海“孤岛”文学是在尖锐的敌对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和其他地区的文学一样,呈现出五彩缤纷、百花竞放的景象。 “8.13”事件不久,上海除英、法租界外,其他被日本侵略者所包围,形同孤岛,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为止。“孤岛”上魔影幢幢,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大部分作家和文化人不得不离开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柳条湖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1937年7月7日便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日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它的对日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其原因又是什么?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对日本政策的主基调是绥靖,其根本目的是试图以牺牲中国等远东国家的利益来避免英日武装冲突。这一政策是英国长期与日本在远东相互勾结的延续,也受到美国对日本妥协政策的影响。它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也使英国自食苦果。但它并未导致第二个“慕尼黑阴谋”,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紧接着日本在1932年又一手炮制了伪满州国傀儡政权,妄图为其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政策披上合法的外衣。日本独占中国东北的举动引起了其他列强的不满,尤其是遭到了一向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的反对。作为对日本侵略政策的回应,美国抛出了“史汀生主义”,对九一八事变后造成的中国东北形势,尤其是伪满洲国不予承认。值得探究的是,虽然美国一直都没有承认伪满洲国,但是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也没有作出实际行动来加以制止,相反,为了更好地执行“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与满洲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此中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败了美、英、荷在远东的部队,相继占领了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泰国、荷属东印度、缅甸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连同它已经占领的中国东部、朝鲜及法属印支,初步实现了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缅甸战局在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中处于什么地位?美、英及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公共关系,美国强调其“公众性”,德国强调其“公共性”,日本强调其“新闻性”,韩国强调其“人际性”,而中国则强调其“关系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15.
泉镜花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他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但在其有生之年却被视为“异端”和“非主流”作家备受冷落。然而在其辞世近四十年之后,日本文学界又掀起了“重新评价”泉镜花的热潮,出现了“泉镜花热”。随之日本文学界将其视为“被遗漏的名家”,对镜花文学进行了三十余年的持续性研究,如今已确认其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超越了时代的”杰出作家。研究镜花文学前后所经历的被“遗漏”、“重新评价”和“持续性研究”这一“泉镜花现象”将会为我国的民族新文学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与苏联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条约》宣称:双方维护“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其他强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此外,双方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州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17.
“济南惨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惨案”述评田克深,张悦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屠杀中国军民的"济南惨案"。这一血腥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首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这一事件是进一步疯狂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需要。19世纪末,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吞并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尽管日本侵华战争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情,但至今仍存在一些令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悬案”,“七·七”事变的性质即是其中之一。根据日本官方的说法:“日中战争是在从未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发生的”,某些别有用心者在其回忆里甚至把挑起事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企图纂改历史推脱罪责。对此,我国学者早已从各个角度予以批驳。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拓宽视角,就前一年日中两国发生的“二·二六事件”和“双十二”事变对各自内政外交的影响,分析“七·七”事变演变为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兼并朝鲜,独占中国,鯨吞亚州,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炮制了许多为其侵略扩张行径辩护的谬论,诸如所谓“脱亚论”、“兴亚论”、“人陆政策论”以及“大东亚共荣圈”等。这些侵略“理论”的问世,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汪精卫集团,在华中、华南占领区进行了一场罪恶的“清乡”活动,企图彻底肃清沦陷区我抗日军民武装、强化汪伪政权、确保占领区,支持其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更大的军事冒险,进而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侵略目的。持续四年之久的“清乡”,给我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沦陷区军民的团结一致,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的“清乡”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一) 一九四一年一月,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其《长期作战政治指导方针概要》中,首次提出“清乡”方案。在这前后,日本中国派遣军第十三军团司令官泽田茂和派遣军事总参谋、汪伪政府军事顾问晴气庆胤,具体谋划了“清乡”计划。之后,晴气与汪伪警政部长、特工总部主任李士群正式提出了“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