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智芹 《东岳论丛》2005,26(5):118-120
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产物,而是自我对“他者”的想象性制作,即按照自我的需求对他者所做的创造性虚构,是形象塑造者自我欲望的投射。就英国文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来看,中国始终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作为“非我”出现的,在这种非我、他者、异己的意象中,体现的是西方人的价值观。英国人需要中国形象,就像他们需要一个自我超越的地方,在英国文人塑造的中国形象中,体观的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薛英杰 《文史哲》2023,(1):143-154+168
目前学界有关明清小说中尚情观念的研究,大都以思想史与文论史为框架,较少注意到社会阶层的视角。作为中国古代“情”文化的重要支流,清初通俗小说将“情”建构为文人阶层所专属的范畴,明显区别于晚明小说中“情”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包容。在小说套语的演变中,“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被赋予了正面的道德意义,成为深情文人自我标榜的用语。以才与情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基础,清初通俗小说否定了晚明小说中情种的市民出身,以才子身份作为塑造情种形象的必要条件。基于女性在“情”之话语中的工具性地位,占有上层女性是多情文人彰示优势地位的重要策略;与下层女性的婚姻关系则是权贵群体在“情”之领域中丧失话语权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北宋文人苏东坡在评论盛唐诗人王维的诗、画时曾这样说:“味摩谓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话之画,画中有诗。”这个十分精当的评论也适用于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是这样的情景俱佳的作品。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和刘宋初期,这是个大动乱的时代。东晋与十六国的共峙,南北朝的对立,使人民在战乱和压迫剥削的双重磨难下挣扎。《桃花源记》正是作者和人民痛恨这个时代的产物。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族家庭,他的青年时代也曾有过“济苍生”的壮志。在《拟古》诗里,他说:“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在《杂诗》里,他…  相似文献   

4.
钟峰在《诗品》中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党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谁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陷及建安,曹公父子,驾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帧王浆,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在汉代文坛沉寂数百年之后,产生了建安文学,它以崭新的风貌崛起,带来了我国文人诗歌的第一次大丰收,并以其特有的“建安风骨”彪炳诗史。这都是与曹操的创作密不可分的。建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年代。时势把曹操这样的人物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以雄武之…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时代问题,几十年来在文学史研究中有一种观点已成定论.本文对这种观点的依据重新考察辩析,提出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应在东汉初年.当代研究者多引钟嵘《诗品序》中一段话为主论依据.其实钟嵘并没有文人五言诗到班固时代而不成熟的看法,他说班固《咏史诗》“质木无文”是他对班固诗风的批评,并不涉及五言诗是否成熟的问题.班固的《咏史诗》从用的、内容表现、体裁方面看实际已很熟练.其写的“质本无文”,与他的文学观念有关.本文认为.要探讨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问题关键在于弄清西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他那饱含感情的如椽彩笔,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白浪如山”的长江,“咆哮万里”的黄河,“势拔五岳”的天姥山,“飞流直下”的瀑布加……境界阔大,气象雄伟,再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之壮美;“横戈从百战”的戍卒,“卷帷望月空长叹”的思妇,“低头向暗壁”的新娘,“鼻息于虹霓”的无赖……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然而,刻画最成功、塑造最丰满、形象最鲜明的莫过于抒情主人公的自身形象。 这个形象是一个封建社会失意文人的典型形象。他自负傲岸、狂放不羁,有着宏伟的抱负、伟大的气魄、强烈的个性、炽热的感情、激烈的内心矛盾、不屈的叛逆精神和酷爱自由、追求光明的愿望。中华民族之赤子,封建朝廷之逆臣,加上豪放之性格,便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人以风流名世。这里的“风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他们才华横溢,往往兼擅诗文书画;二是指 他们对感情的过度流连以及与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前者体现了宋人清雅的一面,后者则相反,反映了他 们趋俗的一面。两者结合,使宋代文人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并对宋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后者 着手,对宋人从俗的原因、表现及结果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以毕生精力投身干对旧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了菲华女作家作品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她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民族文化的自省精神;同时提出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他者”文化形象问题,认为这些形象是经过另一种文化的过滤和折光,同他们本民族所创造的同类形象有区别,这是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对话”。对这些“他者”形象的关注和研究,既有助于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我们考察各国各种文学领域中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探索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作品中,吴敬样的《儒林外史》堪称杰作。小说批判了腐朽的八股取土制度,写出了封建本世的精神道德与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书中的社少卿是被研究者认为叠印着吴敬律影子的重要人物,是灌注着作家全部人生感受的一个形象。在社少卿的身上,折射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与人格内涵。在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曾对全人的人生观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杜少卿既追求儒家的理想人格,又对其表现出淡化、困惑的一面。分析这一形象,可以使我们对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有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认识这部被称为“思想家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年代,陶行知就尖锐地抨击了旧学校办学的根本弊端是“与社会隔离,”不能用社会的力量以谋进步,呼吁要拆掉“围墙”,开放办学。同时,他提出了产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他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才能希望成功”,“教育要与农业携手”,“与银行关充分联络”;“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他强调,学校“改造乡村生活力量大小,要看他对于各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多少而定”。我们办“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生利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2.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中,极力美化海瑞,说海瑞这个明朝的大官僚,是历史上的“清官”,他“爱护人民”,“事事处处为百姓设想”。这真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我认为“清官”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天堂,农民的地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哪一个封建官吏不是欺压人民  相似文献   

13.
张玉勤 《兰州学刊》2009,(7):176-179
文学(语词)与绘画(图像)是把握古代文化中洛神形象塑造的两个基本维度。文学中的洛神形象从远古神话和各种民间传说中走来,并且经过了历代文人的阐释、演绎甚至赋意,“赋自诗出”与“诗自赋出”反映出文学洛神形象塑造的基本取向。洛神形象还常常体现在绘画、插图等艺术世界中,“辞所不到,图绘之”成为图像洛神的价值追求。而实现“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两美合并,二妙兼全”式的“语-图”互文并最终走向“语-图”弥合,才是洛神形象的最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14.
“大化行时序,文人自煎熬。”这是中国哲学史权威、哲学家冯友兰先生1920年留美时写的两句诗,那时他还是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翩翩少年,谁想这诗成了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谶言。“大化行时序”是一个终生研究中国哲学的哲人对世界的总体认知,所以他85岁后仍以“...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春秋后期的一个不合时宜、倒霉透顶的孔子,其身后却逐渐由贤人、超级贤人、“圣人”,上升为受天所启、为后世立法的“素王”,乃至历代封建帝王所推崇的偶像、文人士大夫所敬仰的祖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需要,不断改头换面,注入新的内容,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儒生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及其《史记》对孔子形象的演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规格问题,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举足轻重的。孔子是学校教育的先躯。他的一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活动。他的教育思想里就有个人才规格问题。在孔子的思想中,道德总是处于第一位的。这是他对人才最基本最主要的要求。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也都是以“德”用人的。这个“德”就是“忠”、“孝”。东汉有个  相似文献   

17.
最后的文人     
张充和生于1914年。曾祖张声树,是晚清著名人物;他初由淮军起家,后官至两广总督,通商事务大臣。因家族“老派”,在新式教育盛行的民国初年,张充和的正式教育却是在老式家塾里完成的。这样的经历,一方面在她身上烙下了传统文人的印记,另一方面也涂就了我们后来心目里“张充和形象”的底色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忠君思想之衍变及汤剧皇帝形象万斌生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方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官僚相比,又有着他的独特性。汤显祖的忠君思想,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井田说”与“恒产论”浅析李埏,章峰孟子的“井田说”与“恒产论”,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前者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影响深远,而后者的合理内核更具有跨越时空的历史意义。然而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至今仍存在分歧。本文就其略陈管见。井田制是我...  相似文献   

20.
论庄子的“无知”“不知”思想邓联合在庄子看来,人们的知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例如,他说:“小知不及大知”①、“大知闲闲,小知间间”②,这是将知分为大小;又说:“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暝乎无何有之乡”③,这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