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精神性政治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政治价值的伦理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着两种政治资源的分配模式:一是物质性政治资源的分配模式,二是精神性政治资源的分配模式。物质性政治资源的分配体现了政治价值的现实关怀,而精神性政治资源的分配则体现着政治价值的伦理导向。该文在把政治行为和政治变迁看成是资源分配过程的前提下,论证了精神性政治资源的分配漏洞及其衍生后果,以此来丰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3.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4.
论检验社会制度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判别社会制度优越性有两条标准 :强大且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力和较高的价值分配公平度。前者是价值创造标准 ,是社会制度优越的一般理论前提 ;后者是价值分配标准 ,是社会制度优越的最终保障。同时满足这两条标准的社会制度才可称作是优越的。公平和效率并没有一方优于另一方的性质和属性 ;一味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 ,就会滑向平均主义 ;过度迷恋后者而排斥前者 ,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依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两条标准做出优越的制度安排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政治价值之所以产生的道德目的、之所以成立的道德质素、之所以存在的道德判准共同建构了政治价值的道德向度.道德与政治之所以产生或被创造有着相同的终极目的,这为政治价值体系的三个层级注入了向善而生的道德目的与道德动力.任何政治价值都应当具备道德蕴涵,否则就不是本真的政治价值.政治价值的道德目的与道德蕴涵要求政治主体以道德为判准反思与追问政治价值的道德合理性和政治体系的向善性,也要求政治主体寻求对政治权力机器的道德驯服.  相似文献   

6.
政治资源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经常使用的一个分析变量。在政治分析中,达尔以政治资源范畴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点,分析并提出民主构建、政治参与的基础,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政治资源理论。总的来讲,达尔的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当代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为蓝本,这有助于中国学者从政治资源的角度思考社会阶层关系。达尔的研究表明:政治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两极分化往往是诱发政治冲突和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这也提醒我们,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警惕由于政治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所引起的社会阶层冲突和政治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治资源的公平配置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解决好政治资源的预算均衡,通过扩展民主参与,构建国民政治、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体系,并且注重分配合理、代表权合法,促进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政治资源的均衡化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必须加以重视,从而研究出政治资源均衡化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浩军 《学术论坛》2001,1(6):157-15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价值和动力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价值和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承载着政治价值,其政治价值具有正向和负向二重性。网络技术能够改进公民的政治行为,促使政治权力的变移,迫使政府管理的创新,从而促进民主化进程。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产生信息霸权、数字鸿沟、网络扰政、网络安全和政治冷漠等,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困境。应在网络技术和政治相互协调的互动机制中,实现政治对网络技术的合理干预和控制,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并不是要放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既是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 ,又是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 ,在深化认识中 ,必然涉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问题。但它们并不是统一于劳动价值论之中 ,而是统一于价值理论、统一于社会经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陈清 《江汉论坛》2006,(11):119-121
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但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存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从概念、特征、分类、功能、开发、利用、整合、评价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有更全面、深入而系统的了解,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征地补偿的政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的实质是政治行为,所以应将市场价值手段嵌入政治价值之中,即在效率与平等的动态均衡中达成社会公正。征地补偿的政治价值之实现,需要以政治行为制度化,即权力(利)结构化为前提保障。离开国家权力之间,以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社会权力之间的良性互动,难以形成权力(利)的支持、制约与监督系统,也难以避免行政征收权滥用市场价值手段而导致征地补偿的非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劳动者的生产劳动 ,不仅生产物质产品 ,而且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我国现阶段不是要人为地消灭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 ,也不是要取消企业主通过经济关系和国家凭借超经济手段获取物质生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 ,更无需创造一种新的理论来否定这一社会经济关系 ,而是要建立、健全切实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机制 ,同时完善、优化国家分配剩余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分析,联系到本人在研究剑桥资本争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即目前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货币量值表示的总量指标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关系无关,而只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如果该结论成立,那么只有重新申明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结论,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论战而建立新的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体系,才能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一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的价值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财富分配。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两个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实现其潜在价值向现实的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论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4,25(5):48-52
人文资源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但人们对于它的经济价值却不甚了了,这样就形成了同自然资源利用中相同的局面,资源无价,造成了人文资源的大量破坏与浪费。探索人文资源的价值及其判定方法,对人文资源实行价值化、资产化管理,对于我们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文资源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人文资源的价值只能由形成、保护、传承和开发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在现实的价格决定方法中影子价格法是较为科学的、能够反映人文资源真实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公平的分配制度,是执政党执政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执政活动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张鹏侠 《北方论丛》2006,(6):127-130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及其分配理论面临着来自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的挑战。重建价值理论的关键在于弄清活劳动是怎样创造价值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回答活劳动是否是价值唯一源泉的问题。可以证明,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包含物化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并不都是活劳动本身创造的。重建的价值理论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不仅是关于政治现象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同时又寄寓着丰富的价值关怀,因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人较多地强调其合规律性的一面,而对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及价值基础却存在着诸多模糊与混乱之处。本文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观的价值内涵,试图通过区分和分析其价值理想之“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层面,澄清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价值内涵的认识与实践迷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