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张丽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7-60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 ,人才比较缺乏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这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但同时大陆桥的两侧却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 ,因此加速对大陆桥沿线的开发和开放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 ,并有可能将之变成我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对于西部地区 ,尤其是西北地区要以陆桥沿线地带为发展轴心区 ,以沿桥的大、中城市为增长核心 ,充分利用陆桥的整体优势 ,搞好东西的双向开放 ,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 ,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陆桥经济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陆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略论陆桥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丽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57-60
我国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人才比较缺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这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但同时大陆桥的两侧却有着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因此加速对大陆桥沿线的开发和开放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并有可能将之变成我国的国际性、开放型交通、经济走廊.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要以陆桥沿线地带为发展轴心区,以沿桥的大、中城市为增长核心,充分利用陆桥的整体优势,搞好东西的双向开放,扩大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陆桥经济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陆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房地产需求逐步恢复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与协调关系,有助于理解房地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2015—2021年沈阳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随时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沈阳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相辅相成,耦合度在2015—2021年始终保持在0.9以上,两者始终处在高度耦合阶段。2016—2021年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从0.586增长至0.851;耦合协调类型发生了中级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良好耦合—优质耦合的变化。此外,比较分析两者发展的程度与类型,旨在保持沈阳市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良好和健康的发展状态,并为其他地区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罗继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5):3-5
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要趋势.在我国,区域合作也正在不断升温,大有重构中国经济新版图之势.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有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黄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32-42
利用 2010—2019 年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教育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协调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教育指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都保持稳步波动上
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西部教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保持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偏低
协调水平,说明西部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育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偏
低、教育投资激励不足、产教融合度低和授权专利成果少是四川等 11 个省份的共同突出短板。 基于此,
提出促进西部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8-70
语言与经济具有极强的互动关系,互相促进发展。经济对语言的促进作用是决定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阐述经济的发展可以驱动语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能够促进语言的全球化,经济的强大必然提升相关语言的国际地位。语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语言是人力资本、语言是软实力、语言是资源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论陕西科技力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26-29
陕西科技力量目前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推动机制的改革滞后,以及科研人员的大量流失,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需求机制、优化和更新高等院校的专业结构、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以及强化政府的决策作用等途径,实现陕西科技力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9.
秦汉以来宁夏区域农牧业经济开发活动是与自然环境变迁互为进退的。人类活动的强度、活动范围的广度、活动内容的深度都折射出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以秦汉以来宁夏区域农牧经济开发与自然环境变迁互动关系为主线,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内在规律与机制,目的在于深化认识新时期宁夏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两门学科的关系存在着含混不清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这两门学科的学科渊源、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科属性等方面的整合与分异的分析,说明了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两者作为综合性的新兴边缘学科既不能相互替代,又存在一定的交叉。 相似文献
11.
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明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34-36
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如何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描述江苏苏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2)
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结构更为合理、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统计 数据及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和发展能 力、现代化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力和智力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并有区域差 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和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我们应注重发展战略上的一些 调整,缩小区域差距,形成区域整合发展的态势,改进国家宏观调控的绩效,大力推进和深化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玲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77-79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拉大破坏了河南省的协调发展,阻碍了城市发展进程。根据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选取两大类16个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论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其重要影响因素,针对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及其对西部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松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6-19
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型比较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差异,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其中,法律因素涉及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目前,我国未充分发挥经济法中的税法调节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税法失范的表现、原因和后果,介绍国外税法调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经验,以及在论证了国外做法在我国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内生机制的理论研究——以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为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日趋严重,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却仍然不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突破行政壁垒和制度瓶颈,实现优势互补;如何利用市场机制的内生力量和企业的自组织行为,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达成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基于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11个市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北省的实际情况选取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6项重要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将河北省11个市分为发达型市、较发达型市、中等型市和落后型市四种类型,并且这四种类型地区经济存在着较大差异。区域经济差异不可避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打造有特色的经济区和商业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提高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实现河北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开展这一研究将有助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使高等教育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高等教育自身向普及化、特色化发展;最重要的是为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和高教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因此从各个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意义重大。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林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14-15
目前,我国区域开发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困境,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分析了在区域开发中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