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努力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继承与创新并举中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和完善,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担承中国现代性建构这一历史重任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对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春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1-4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而发展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指导着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一书,阐述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历程,并对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经验做了简明的概括.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并揭示了其中的艰难曲折;阐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和外部文化环境,并着重探讨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全书最后落脚到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该书立意高远,角度新颖;视野开阔,高屋建瓴;谈古论今,脉络清晰;求真务实,合情入理,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4.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兴党、富国、强民的科学理论,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穿于我国社会各阶层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当代中国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全球意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和视角,即世界性的眼光,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中对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作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印证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的科学普世性,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气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意识经历了摸索、转折、发展、创新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期的内涵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振兴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透视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展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第三,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走向预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创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而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特点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所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别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标志。具体言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逻辑结果,是当代中国文明成就的世界性体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性问题始终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母题之一。本文认为西方文论要合理利用,而不是盲目照搬照抄;中国古典传统文论仍有价值,但要现代化。而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应以敞开的姿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12.
13.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就相关问题作出理论阐述和回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需要。西方社会思潮、部分党员干部行为失范、低效宣传工作影响,制约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极力关注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普及,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主要取决于对核心主题的论证.追求人类解放(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内核.围绕这一思想内核,其理论创造与发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社会理想的构建及对社会理想实现的研究.面对当代实践与时代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核心主题日益彰显其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在理论上逐渐显示出"回归"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题的性质,而且以改革开放为有效实现机制;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在于使广大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而有效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视阈下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肩负着批判和创新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体化为特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社会改革的监督者、政治民主的推动者、精神文明的守护者、公共话语的建设者. "仰望星空"和"脚踏大地"是人文知识分子社会角色未来重塑的两个支点.前者旨在参与全球文化对话.后者旨在回归中国文化土壤,二者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周文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16-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重境况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挑战。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的统一。今天强调信仰重建,旨在反思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失误。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以达成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相似文献
17.
评价与价值现象联系在一起,它不是以真为对象,而是以善为尺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善的评价既要遵循物的尺度,更要遵循人的尺度,保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两极张力.而把握善的评价的两极张力,最根本的是凸显人的尺度,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评价本身并非目的,必须以评价的结果范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观自觉地转化为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引出了预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先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本质、价值评价、价值选择、价值创造等问题的理论,培育和建构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念,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各个阶段的历程表明,要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必须坚持组织传播与民间传播并举的传播模式,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必须推动从高调动员到常识政治的话语转换,必须实现从单一灌输到多元渗透的方式更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四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党能否使自己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完全能够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寻找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