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歆计量理论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在协助王莽改革度量衡的过程中,提出了系统的计量理论。其理论涉及到数在计量中的作用、音律本性及其与计量的关系、度量衡基准的选择依据以及度量衡标准器的设计等内客。其理论的核心部分被后人广泛接受,成为传统计量发展的圭臬,而该理论本身也成了中国古代传统计量理论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今日之东北亚日益为世界瞩目,尤其是图们江三角洲多国经济区的开发问题,已引导起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渤海国把图们江一带推向了第一次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在东北亚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体性的东北亚史何时形成?”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渤海国当为整体性的东北亚历史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宏观的东北亚史应当包括东北亚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东北亚社会的最重要领域。笔者曾在《“渤海学”刍议》一文中提出一关于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政治的总格局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外将渤海国与东北亚史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列一个纲要,  相似文献   

3.
渤海多人葬的性质及其特点是渤海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多年来中外史学界研究渤海史的学者曾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殉葬”;有的认为是“实行二次葬的,很象是无姓而隶属王族古姓的部曲和奴婢”(1);也有的认为是“家族葬”。但在国内尚未发表过以渤海多人葬的性质及其特点的专题论文,探讨渤海多人葬制。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渤海多人墓葬的分情况渤海墓葬的理葬习俗较复杂。有单人葬、二人合葬、多人合葬及火葬。单人葬中绝大部分为一次葬,仰身直肢,有少量的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两人合葬,一般是男女合葬。  相似文献   

4.
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中国古代的度量衡,经过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悉心研究,已把历代制度和沿革的主要线索摸清,但在量值方面,还未取得一致意见,所以至今尚无一本公认比较可信的度量衡史书问世。拙文赘述唐代度量衡,实不过是选取诸家意见,试证当时制度,以求掌握习史必不可少的计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史是我国近十年恢复和加强研究的一个专门史和边缘学科。它研究整个社会的历史,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诸领域,多方面地揭示历史演变的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律。它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史学的改革和创新。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不管其形态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是否可以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呢?决不可以。有一定的人们生产力发展阶段,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有一定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阶段,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是有一定的公民社会。”社会阶级组织,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对渤海国史研究历史长,成果也相当丰富。其中,同地理学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渤海史研究中利用GIS等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甚少。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国研究能够拓宽渤海史研究领域;为渤海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制作渤海历史地图,为渤海史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有利于保护和丰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对增进中、朝、韩、俄、日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工具和制造、使用工具的劳动来作为划分人猿分界的标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对于劳动和工具涵义的不同理解,却形成了在人类起源、原始社会史分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原则分歧。问题的症结在于究竟什么是最初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它的便是人类的最初成员,是他们开拓了人类历史的先河。一科学对于最初的工具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科学家不断发现并逐步认识了人类“史前”时代使用过的新石器和旧石器,二十世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40余年历史,院内30余人发表了近百篇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把渤海国史教学与渤海国史研究相结合,独具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史是我国渤海国研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测定重量的器械,主要有天平(有人把它叫作“衡平”)和杆秤两种。杆秤是由天平发展而来,开始出现的时间比天平要晚。杆秤比起天平来,虽然都同样是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机械性质的东西,但在结构和使用方面却要简单轻便得多,它的出现,是权衡器械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某些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是整个度量衡史研究中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本文以此为中心,联系与之紧密相关的秦权的使用方法这一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产生和发展是阶级社会里产业分工的必然产物。中国古代广告与古代社会发展及商业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历史悠久。它是推销商品不可缺少的工具 ,积极推动了当时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相似文献   

11.
渤海城镇的兴起及其特点是渤海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下面根据有关渤海历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渤海城镇的兴起是靺鞨人的先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据考古资料说明,从远古时期开始,渤海这一地区就有人在这里生息。靺鞨族的先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渤海国的历史,作为中国东北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2012—2013年渤海史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且多有创新之作,在渤海史研究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是金石柱、李东辉的《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史研究》、蒙古学者阿·敖其尔勒·额尔顿·宝力道的《蒙古境内的渤海考古学文化遗存》、程妮娜的《唐朝渤海国朝贡制度研究》、郝庆云和魏国忠的《渤海韩辐再厘定》等。  相似文献   

13.
十五年前,笔者曾写过《关于渤海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十五年来,国际、国内渤海史学界在渤海史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择其要者,探讨于下,以便同学术界有关专家、教授交流、争鸣,求同存异。一、渤海国是不是个“谜”?早在八十年代初,韩国的李龙范先生文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研究之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同时,不言而喻,适用于一定的生产方武和交换方式的规律,对于具有这种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的一切历史时期也是适用  相似文献   

15.
有关交换方面的研究自莫斯对礼物馈赠的探讨之后,一直为社会文化人类学界所关注.虽然礼物交换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但劳力、资金、物品等方面的互惠交换现象却很少被涉及.论文通过对一个农村的互助体系的田野调查,阐明了互助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互助是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以人情和关系为文化基础的社会交换.它既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感情和履行道德义务的方式.互助不仅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加深了人们的感情,创造、维持和强化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典籍和铜器铭文中,有不少“石”、“钧”、“锾”、“?”之类的重量单位名称的记载,说明我国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应该有权衡器械的存在,但在解放后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资料中,却没有找到春秋战国以前的权衡实物,旧金石学著作中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著录。究竞当时的权衡器械是什么样子?这是我国度量衡史研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17.
延边大学渤海史研究室主办的《渤海史研究》(第一期)近日与读者见面,在中外渤海研究学界引起较大的反响。该刊是我国第一家渤海史研究专业刊物,第一辑收录我国近年来研究渤海史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使社会生产得以正常的进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可知,生产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着消费,但消费也不是被动消极地受生产支配和决定,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开拓广阔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即消费对社会再生产又有强大的反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消费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消费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又有什么反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几大流派中,法国年鉴学派影响最大。该学派以社会史、经济史为发展方向,其中社会史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从社会经济史到心态史、政治史,从计量方法的使用到叙事史的复兴,年鉴派的社会史不拘一格,却不断引领史学潮流的发展。年鉴派社会史在二战后的成就,说明社会史主要是一种研究思想和视角,而非僵化的概念和体系。  相似文献   

20.
父亲王承礼共留下六十余部篇专著和论文。他曾全面铺开吉林省的考古工作 ,并将吉林考古与东北、西伯利亚、朝鲜、日本考古结合起来 ,进行比较研究。他致力于渤海史研究 ,写出一篇篇这方面的论文。尤其是《渤海简史》的出版 ,使他成为享誉国际的渤海史研究专家。他还把研究视角扩大到契丹史、辽金史以及东北现代史等方面 ,完成一个个科研项目 ,成就了他的学术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