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溶胶—萃取法制造超微粒氧化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氯化铁与氨水反应得到水合氧化铁水溶胶,向其中添加十二烷基苯横酸钠(DBS),用二甲苯萃取,减压蒸除萃取物的二甲苯,得到超微粒氧化铁。试验了水溶胶的浓度,萃相相比和DBS用量等影响因素,找到了较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浊点萃取~紫外光谱法测定微量碘的新方法。利用表面活性荆TritonX-100和配位荆碘化钾对微量碘进行浊点萃取,并结合紫外光谱法进行测定。考察了平衡时间、水浴温度、离心时间、pH值、萃取剂用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pH为2.0,10%的TritonX-100用量2.0mL,水浴温度80℃,平衡时间9min,4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该方法应用于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食用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铵-聚乙二醇(PEG)双水相体系中,PEG浓度、(NH4)2SO4用量、Trition X-100用量、溶液酸度等因素对常见食用色素叶绿素铜钠盐(SCC)萃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50mL的总体积中,聚乙二醇的浓度为30%,10%的SCC溶液的体积为1mL,(NH4)2SO4用量为10.0g,表面活性剂Trition X-100的用量为1.0mL,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叶绿素铜钠盐的萃取率达97.98%。叶绿素铜钠盐最大吸收峰位于632nm,实验测定其溶液体积在0—1.2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标准工作曲线为Y=1.0117x+0.0055,R=0.9999。在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Zn^2+、Mn^2+、Mg^2+、Fe^2+、Ni^2+、Cu^2+对SCC的萃取均不干扰。  相似文献   

4.
以康醇为萃取剂,在正十六烷中加入少量二苯并噻吩构成柴油模拟体系,考察了单级萃取中稀释剂含量、剂油比、温度对脱硫率和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康醇脱除催化裂化(FCC)柴油中硫化物是可行的,康醇是一种较好的萃取剂。建立了在模拟体系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r表观=0.19 cA-60.6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萃取平衡线。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φ(稀释剂)为0.01~0.05,剂油质量比为1.5~2.5,萃取温度30~50°C。在该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萃取精制,精制柴油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以N,N-二乙基正辛硫基乙酰胺(N,N-Diethy1-2-Octylthio-Acetamide以下简称DEOTA)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在盐酸体系中对金(Ⅲ)的萃取性能。着重研究了盐酸浓度、氯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和温度诸因素对萃取的影响;对有机相中金的反萃行为也进行了初探;通过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萃取等温线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推定了DEOTA在盐酸体系中萃取金(Ⅲ)的机理为配位取代反应;计算了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6.
固相微萃取是近年来才发展的复杂样品分析前预处理技术,它的敏感、快速、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不用溶剂、可自动化、能直接与气相色谱等现代仪器联用的特点使其在食品香成分分析上具有强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国内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是近年来才发展的复杂样品分析前预处理技术,它的敏感、快速、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不用溶剂、可自动化、能直接与气相色谱等现代仪器联用的特点使其在食品香成分分析上具有强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国内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借醋酸铜催化,由亚硝酸钠与对-烷基酚制备了烷基分别为特丁基、十二烷基和C6-11混合烷基的对-烷基-邻-亚硝基酚,考察了对-特丁基-邻-亚硝基酚(ONP)的萃取性能,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对ONP有协萃作用,ONP可以在酸条件下(PH-1.0)从铜、镍中高选择性地萃取钴。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国内化学镀铜效果最好的进口添加剂进行萃取分析,作出了工作曲线并分析化学镀铜液中各成分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萃取剂的用量为15~20ml,时间为3分钟,次数为3次,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_(max)=284.5nm。添加剂浓度在5000~10000ppm之间镀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APDC/MIBK萃取体系,从成都地区生产的盐渍菜中分离、富集微量铜铅,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详细研究了样品的处理及萃取条件,拟定了测定盐渍菜中铜铅分析方法,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P_(204),P_(507),PSO—Ⅱ单独萃取混合氯化稀土,得到了萃取稀土的最佳条件,并对P_(204)与PSO—Ⅱ、P_(507)与PSO—Ⅱ,协同萃取稀土元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P_(204)与PSO—Ⅱ,P_(507)与PSO—Ⅱ两者在萃取混合氯化稀土的试验条件下,均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水相体系直接从重组巴氏毕赤酵母发酵上清液中分离人溶菌酶,研究了体系中聚乙二醇(PEG)平均分子量,PEG、硫酸钠和氯化钠浓度,pH对人溶菌酶和总蛋白的分配系数、相体积比、萃取率和纯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 4000、N a2SO4和N aC l质量分数分别为0.08、0.13、0.06,pH为5.6时,在室温下的双水相萃取率达96.63%,纯化因子为6.5。  相似文献   

13.
环氧树脂/BPEA-2潜伏性固化体系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BPEA - 2 /CYD - 1 2 8潜伏性固化体系在恒温和升温过程中的固化行为及固化剂的用量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体系的固化反应有醚键生成 ,其固化行为与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升温速率及固化剂的用量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UV/Fenton、日光/Fenton、UV/Tio2和UV/Fe2+等几种光氧化体系对模拟苯酚废水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在上述几种光氧化体系中,UV/Fenton体系对苯酚的氧化降解能力最强,可很快地使苯酚矿化,日光/Fenton体系的降解能力次之;而UV/TiO2与UV/Fe2+体系对苯酚的降解效果较差.反应初始pH值与催化剂Fe2+用量等因素对苯酚的降解均有很大影响,光Fenton反应体系中,pH值在3~4范围内,苯酚的矿化效果较佳,pH值超过此范围,矿化率则急剧下降;苯酚的矿化率随着Fe2+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当Fe2+达到一定量时,再增加Fe2+用量,苯酚的矿化率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组合工艺,研究不同体系的光致脱硫效果,探讨了二苯甲酮敏化催化裂化柴油中脱硫反应的动力学并与二甲亚砜(DM SO)直接萃取脱硫进行了比较。硫化物的光氧化产物用溶剂萃取法脱除,考察的溶剂为水/乙腈混合物及二甲亚砜。实验数据表明:在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4∶3、溶剂含水量φ=0.25的条件下,柴油脱硫率可达64%,收率94%。对柴油原料及光氧化柴油抽出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柴油中硫化物降解后的形态包括亚磺酸、亚砜和硫酸酯。  相似文献   

16.
烘焙食品试样经灰化处理后,用APDC DDTC MIBK体系萃取富集试液中的铅,利用空气 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烘焙食品样品中铅的含量.考察了仪器的工作参数、试液的酸度、反应时间和萃取时间等测定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元素进行了干扰实验.在最佳条件下本法测定铅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 5%—2 6%,回收率为98 2%—102 1%.  相似文献   

17.
对称题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及装置了研究改进,改进后吡啶用量减少了85%,Pd/c催化剂循环使用和各类溶剂回收套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成本,放大试验结果稳定,产品越收率达文献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对苯胺—水混合液中的苯胶进行分离回收的两种实验方法,阐明了用苯作萃取溶剂的优点,同时为实验室回收工作和实验教学中优化实验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新型酯化反应催化剂——杂多酸盐催化合成n—Dop的方法,通过改变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探索了该反应适宜的工艺条件.结论:自制催化剂Hpl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催化剂用量少,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产品后处理简单,有希望成为有实用价值的工业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偶氮胂Ⅲ作为萃取剂和显色剂,在PEG-ArsenazoⅢ-Na2SO4体系中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钯.将配合物从PH3.5(HAc~NaAc缓冲溶液)的溶液中萃取至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4L·mol-1·cm-1,Pd(11)的线性范围为0~4μg/ml,Pd(11)与ArsenazoⅢ的配合比为12.将方法用于C-Pd催化剂中钯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