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斯敏 《社科纵横》2005,20(4):155-156
选取贾宝玉和哈姆雷特这两个中西文艺史上著名的悲剧形象,从其家族使命、矛盾性格、被毁爱情、最终结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异同,从而揭示出悲剧美在文艺美学中的应用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王文丽 《社科纵横》2007,22(5):173-174
哈代在其小说,尤其是悲剧小说中塑造了大批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女性形象。结合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论述其与女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女性悲剧具有的深刻内涵,以便对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中国现代典范小说为文本探析了静态悲剧的三个审美特征:一、平凡、软弱的悲剧形象;二、隐性、平缓的悲剧冲突;三、抑郁、悲凉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5.
姚辉 《社科纵横》2008,23(10):90-92
鲁迅小说中有关母亲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不一样的创作心理.本文从鲁迅小说中有关母爱内容的描写,分析出鲁迅心理孝与怨的情感矛盾;从母亲形象的命运书写,透析了鲁迅悲恨交加的心理情结;文章从系列论证中,告知人们,造成母亲们悲剧命运的深刻原因之一是她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史记>以其悲剧篇目之多,悲剧人物之众,悲剧类型之复杂,形成了全书浓郁的悲剧氛围.在<刺客列传>中,通篇以报知遇之恩为叙事的主线,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知死勿让,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其中豫让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悲剧色彩又最为浓重.作品是灵魂的回声,一部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就是作家人格的物化形式,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特色.作者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经历,对<史记>悲剧美的形成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悲剧美是<史记>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是<史记>文学性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雷雨》人物性格悲剧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与《雷雨》是中国古代戏剧大师关汉卿与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作,这一古一今的两部戏剧,被众多的研究者一直赞誉为悲剧的杰作,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仅就个人的感知与理解,从悲剧性格方面作一次比较性研究,企望得到中国戏剧研究专家与戏剧爱好者的指教。 在《窦娥冤》和《雷雨》两剧里,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了引人注目和令人震惊的女性悲剧形象。表现出两位作家对女性命运的特殊的关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最低,受着极度的压迫,命运最苦。窦娥来到世上虽说只过活了20几个年头,却遭到封建社会加在妇女身上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再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大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描写了宝黛钗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又以众多女性形象作为主要角色群,从而揭示了作品主旨:对封建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人性美及其被压抑毁灭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9.
李艳梅 《学习与探索》2007,1(2):198-200
纵观中外历史题材的戏剧作品,有的是典型的悲剧,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性。究其原因,是由于历史剧的题材来源、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斗争、悲观的人生观念和历史剧的创作动机等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历史剧的悲剧性,使之在戏剧精神、戏剧人物和戏剧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悲剧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明贵 《唐都学刊》2009,25(4):97-101
"浮生如梦,为欢几时?"自然、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生命自它诞生之日就浸透了浓郁的悲剧汁液.然而正是这悲剧的意识使许多人醮着它的汁液抒写出了许多生命的华章."事如春水了无痕",但沈复用他的真情真意记录了生命的回响,超越了生命悲剧的牢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威利的个人形象入手,探讨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缘由.经过分析发现,威利的悲剧要追溯到他所坚持的“人缘好“的生活理念,这个生活理念不仅仅使他走向毁灭,也深深影响了剧中的关键人物比夫,“父子关系在本剧中处于中心位置”.借助于女权主义批评,笔者逐一分析了他作为丈夫、父亲和推销员这些角色时对外部形象的维护,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因为威利把维护外部形象推向了极致才导致他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心灵秘史”,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其上升到文化原型符号的高度,揭示人类个体人格发展中的悲剧。其中,鹿三和黑娃父子的悲剧是超越自卑者的悲剧,他们的生命历程对当今个体人格的的健全发展具有一种人格治疗学意义,从而形象地印证了文学的治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白春香 《社科纵横》2010,25(5):117-119
《倾城之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形象萨黑荑妮公主,但遗憾的是却被学者们忽视了。本文认为,萨黑荑妮公主是张爱玲在小说中的有意粘贴,她的存在是对白流苏传奇故事的现实矫正,两个形象是相反相成的,她们共同构成一个复合形象。白流苏的塑造从内心层面剖示了被迫离家出走的女性不得不走向堕落的内在必然性,而萨黑荑妮公主的故事则在现实层面上展现了她们的悲剧人生。她们的复合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女性的被迫出走只会以女性的堕落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8):155-158
天宝初年,玄宗纳入宠妃杨玉环,与其谱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然而在天宝年间繁华景象的遮蔽下,各种矛盾相互交杂,引发了安史之乱,李杨的爱情亦以马嵬驿之变的悲剧收场。就其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远远不止唐玄宗由于宠爱贵妃消极怠政所致,严重的土地兼并、激烈的社会矛盾、募兵制的实行等原因都成为引发这场爱情悲剧出现的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李杨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孙畅 《社科纵横》2007,22(3):170-171
阿瑟·密勒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密勒剧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悲剧学说。本文以《萨勒姆女巫》一剧为例,深入探讨普洛克托这一小人物悲剧形象以及带给读者和观众的情感净化,以此感受密勒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罗燕萍  石红 《唐都学刊》2005,21(4):130-136
牛李党争反映出极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对它的看法和评价不一。对于牛李党争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的不同意见自然就影响到对李德裕的认识和评价。李德裕在涉及科举用人,裁抑藩镇,制定边境政策等国家大义的问题上均有可佳的作为,而牛党则基本上属庸碌无为、偷安保守之辈。因此,李党的最后倒台就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南方文化传统与南方文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学术交流》2001,(2):127-129
南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经历赋予了南方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这些文化传统也使南方的文学蕴藏了与之相符的文化特征.浪漫主义的情怀使南方的作家塑造出众多的理想主义形象,以此慰藉痛苦的灵魂;神秘与恐怖的土壤滋生了哥特式小说;怪诞的传统使作家们创造出无数怪诞的群体,展示了南方历史进程中南方人痛苦的心灵和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4):125-128
弗洛伊德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探究了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本能,展现了人类生命悲剧的必然性和多种心理体验,从而建立起其非理性主义的悲剧观。本文从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弗洛伊德悲剧论中关于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快感、悲剧的深层心理学和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悲剧悖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很难解释悲剧在引来痛苦和悲伤体验的同时,何以又诱发出审美愉悦。悲剧艺术论中包含了下列两种从哲学上说是令人费解、互相矛盾的陈述:就其为悲剧而言,作品拥有产生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避之唯恐不及的痛感的性质,例如震惊、恐怖、怜悯和悲哀等等。但是同时,悲剧的读者或观众却又从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红楼梦》中妙玉是作为黛玉的虚作和潜影而存在的。曹雪芹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从二人的身世、叛逆性格、悲剧命运等方面,成功地描写了妙玉似黛非黛、真真假假的潜影形象.本文作者也从这些方面论证了妙黛一体的潜影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