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燕 《阴山学刊》2011,(4):36-42
在包头方言入声字中,有几个入声词头运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属“圪”字。“圪”[ka?]保存了入声喉塞音[-?],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语气词。“圪”由一个表示“墙高”或“高土”的实语素演变为一个词头的虚语素,是与实词虚化有关。从汉语语音发展序列看,包头方言的入声已完成了[-P—t—k...  相似文献   

2.
本文赞同样态指示词“么”和复数词尾“们”同源于“物”的假设。但认为“物”词义虚化的同时,读音也发生弱化。“弥——每——们”等用字的变换反映了描述轻声音节的习惯的差异。语法形式的用字不同于重读实词用字,不能据韵书音切判定读音。语法形式用字的变换不反映历史音变,不宜用叠置式音变解释。近现代汉语的“么”“们”在方言口语里常读成一个鼻音。注音可写作·m。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江淮论坛》2011,(5):20-24,85
网络社会的来临,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比较的意义上,可以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网络社会中获取信息的典型方式概括为"道听途说"、"你说我听"和"你演我看",以及"转载搜索"。三者的时空依赖性依次降低,时空的虚化程度渐次增加。在网络社会中,信息的"脱域机制"造成个体时间感与空间感的虚化、个体与社会的疏离以及社会认同难度的增加。现实的生活世界是社会团结与社会认同的真正来源,因此,建构一个意义丰富的生活世界,是塑造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4):107-111
上古时期,"千"、"万"常作数词用,二者还可并用作位数词,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众多,许多"义。唐代时,"千万"虚化为程度副词,稍后就产生了语气副词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的产生是"千万"进一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其同素逆序词"万千"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再说”的演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正中  王立杰 《云梦学刊》2011,32(2):132-134
"再说"最早出现在六朝,作动词短语;宋元时期作短语的用法逐渐增多,明清时期普遍运用。"再说"作动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到清代运用得比较普遍;作为连词,在清代时才出现。短语"再说"可以出现在句末和句首,句末"再说"逐渐演化出动词用法;句首"再说"逐渐演化出连词用法。"再说"的词汇化伴随着语法化,虚化是"再说"由短语演变成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过"是从实义动词虚化而来的程度副词,较早见于中古汉语,基本用于单音词之前。"过于"从跨层结构重新分析而来,较早见于近代汉语初期。在使用过程中,"过于"从既可修饰单音词又可修饰复音词,发展为只能修饰复音节成分。"过"、"过于"在句法功能逐渐形成互补分布状态,时代越晚,这种分野越严格。论文还对它们句法功能的差异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结合同书相关神话、该句语法、古注来考察,"四极废"之"极"字原本是"柱"之代用字,该句当释为"(擎天的)四根柱子倒了"。  相似文献   

8.
"管他"是一个至今未被收入虚词词典的连词性成分。在现代汉语中,"管他"虽然没有词汇化为一个词,但它是一个经过句法上的并入操作而实现的韵律词,比"管"更有资格充当连词性成分。"管他"语法化为连词性成分首先是语义条件,即"管"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心理动词、代词"他"的意义虚化,其次是语音条件,即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自然音步模式。此外,"管他"语法化为连词的直接语境是反问句,相关语境是否定句。  相似文献   

9.
金春梅 《学术研究》2004,(10):141-143
本文以虚词研究为切入点 ,从断代、词类等角度介绍和评价了近年来的实词虚化研究 ,并指出这一研究领域的薄弱点 ,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说“巴巴”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可以发现许多像“干巴巴”、“紧巴巴”、“急巴巴”、“可怜巴巴”这样一类以“巴巴”作词缀的形容词。“巴巴”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它主要是用来补述前一个语素并起衬音作用。“巴巴”本是实词,那么它是怎样虚化成词缀的呢?我们从“巴”说起吧。“巴”本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后,巴也用以指代四川东部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叫“巴人”。这里的民歌叫“巴调”,在唐代已经很有影响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巴”的意义扩大了。唐朝时,“巴”的用法多起…  相似文献   

11.
袁莹 《理论界》2012,(1):135-136
"所"字有人认为是代词,有人认为是助词,持代词说的人,往往搞不清楚所字具有什么样的指代作用,而又不重视所字的特殊作用;持助词说的人,往往忽略了所字的指代作用。本文认为所字是一个兼有指代作用和提示作用的代词。对所字结构,诸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但本文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殷墟卜辞中的"梦"字,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构:其一为从爿()从扭曲状人形会意的"",表示人在睡梦中的体态,为"梦"字之初文;其二则是在初文基础上添加声符"媚"而形成的形声字,卜辞中写作"",是"梦"字最为每繁缛的写法;其三则为省形形式的形声字,通常写作""。三者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脉络。战国文字的习见的从夕、媚声"(梦)"字,乃遵循其他思路新造之文字,与卜辞之"梦"没有传承关系。至于形体与之相关的"薎",似可分析为从戈从媚、媚亦声,或从伐省、媚声,其本义与杀伐相关。卜辞"梦"字本身与文献所记载的驱梦、驱厉等习俗无关,不可强行牵合。  相似文献   

13.
李刚 《殷都学刊》2011,32(2):101-103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形天"一词历来解释纷纭,目前学界多从袁珂之说,将"天"解释为"人首"义。本文从古文字学角度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形天"应为"刑元"之误,训"天"为"首"于文献无证,亦是错误的。"元"字的古文字形体突出"人首"形,传世文献中"元"字用作"人首"义的例证又颇多,"天"、"元"二字隶楷阶段的字形非常相似,所以《山海经》中"形天"应是"刑元"之误,"天"与"元"应是形近讹误。  相似文献   

1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前"与"字作连词,后"与"字训为语气词"欤",意谓"孔子很少谈及功利与命运,这是仁德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方式符合孔子"仁"的思想体系,且能从《论语》中找到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提出"语义模"的概念并对一元定中短语从定语和中心语语义关系角度进行研究。语义模和"的"字隐现密切关联,其他语言规律也制约"的"字隐现。  相似文献   

16.
邱崇 《船山学刊》2012,(1):89-92
《周易》的"离"卦是战争卦。卦名的"离"通"丽",意为附丽,对于此卦而言指百姓附丽于君主。爻辞中"离"字本字当为"離",意指仓庚,用鸟占来预测吉凶。"离"卦讲述了一个部族在入侵之后,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复仇成功的故事,重点要突出复仇成功的原因在于附丽于王,对应于《序卦》所言"离,丽也。"《说卦》中的"离为甲胄,为戈兵。""离"卦传的解释合乎经的原意,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顾晓晶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60-161,163
本文对汉语"的"字词组和英语"定冠词+形容词"词组组词现象分别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曹定云 《殷都学刊》2011,32(1):8-11
对甲骨文字" "与金文和《说文》相关的字比较后知," "释为巴在字形上是可通的,它是" "字形体的简化。甲骨文字" "是一个象形兼会意字,表现为妇女怀孕即将临产的状况。"巴蛇食象"意指胎生的大蛇能食象。由"巴"的形象和字义后来衍生出不少与之相关的字。  相似文献   

19.
花园庄出土商代甲骨文中的"?"字,实即"吉"字上半部,亦即商周时代古戈头形状的写照。?是象形字,"戛"是会意字,而殷墟卜辞中上?下口的"吉"也是以?作声符的,说明?古音同"戛"也同"吉",其本义是"戈头"或"戈首",在花园庄甲骨卜辞中作名词,是指玉戈头或玉戈首。从考古资料看,此"?"字释为"圭"是不对的。玉戈头与玉圭皆见于殷墟发掘出土的资料中,也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但二者的形制是截然不同的。玉戈头的"?"下部有枘部分,明显是用来纳入凿孔或缚绑在戈柄之上的;而玉圭无枘,是呈长方形状。玉戈比玉圭在殷礼中使用更为频繁,而周礼中玉戈逐渐消失独留玉圭,这大概是学者不敢把花园庄甲骨文中"?"直接释读为玉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韩珍 《阴山学刊》2010,23(2):51-53,65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生成语法学界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生成分析。但是,以往分析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特别是对于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中"的"字的消失没有给出有效的说明。因此,从领主属宾句缺失的"的"字入手,以"的"字是否可以缺失和何时可以缺失对这种句型的生成提出新的假设,将是解决领主属宾句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