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2):30-31
她们,是光彩照人的女明星,他们是坐拥亿万的富豪。当他们碰到一起,该有多少恩怨纠葛,初入豪门的女星往往沉醉在繁华富丽中,得意于抛洒千金的排场里,孰料,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以及富豪的移情别恋都成为女星的暗伤,嫁入豪门的个中滋味,只有她们自己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无奈几家欢喜几家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李峙山、邓颖超等女权运动者在天津组建了女星社,并通过创办刊物《女星》为女性表达自我以及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提供了渠道,进而打破男性对公共空间话语权的垄断。借助《女星》这一平台,女性通过编辑、撰稿、投书,从被论说者转变为论说的主体,主动表达她们对于性别关系和现代国家的构想。在与男性对话、协商及合作的过程中,女性的话语空间得以拓展。言说与实践的结合,也为天津女星社进一步推动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叙述传播的角度看,原"女子军特务连"的女性群体既没有真正成为叙述主体,也没有真正成为叙述客体,而是反讽性地成为失语"沉默大多数"。"红色经典"与"红色旅游"的兴起,她们开始受到媒体的重新关注,但是,这并不是说媒体就开始关注她们的故事本身,也不能说明她们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原本就是别人讲述出来,如今她们也仍然是在讲述别人讲述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在"三言"、"二拍"中,作者为完成"文以载道"的文学主旨,塑造了一群媒婆形象来牵引出男女主人公的世俗之爱。她们角色虽小,却产生了作者主观意图之外的效果。她们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成为见证社会转型的一员;她们在"逐利"过程中引导闺阁女性大胆追求肉体与精神之爱,促进了女性解放;同时,她们成为文学形象中最先具有反叛思想的人物角色,有着永恒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许地山小说中女性的残缺人生出发,分析她们在残缺多舛的命运面前所坚持的人生哲学,认为她们在残缺人生面前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坚持不懈地"补缀"残破的人生之网,执着地追寻她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茨式女性"在现实中有着相似的特质,她们在客观世界里难以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向内转、追求精神生活的圆满便成为她们与现实抗衡的主流方式。从美学角度欣赏,她们充满了人性美和理性美,是真实的代言。"茨式女性"将人的欲望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体现出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学意义,这同时也是茨威格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意。从精神互补的角度考察,异性在"茨式女性"残缺的生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互补的美学价值,对现实世界的指导意义是"茨式女性"将精神交付异性最有力的美学价值。"茨式女性"以情感中的心理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内在生命力的真实写照,精神交付异性使她们的生命获得了圆满。  相似文献   

7.
妾妇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家族文化圈特殊的"群"体。在明清小说中妾妇有着广泛性的存在,她们是引发家庭纷争的重要因素,她们数量众多而命运各异:或不甘雌伏,或志得意满,亦或不幸而成为家庭血腥战争的牺牲品。通过明清长篇家庭小说妾妇群体生存境遇的解析,我们发现"被决定性"是千姿百态的她们命运的共性。  相似文献   

8.
在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女儿们,她们在西方的"同化"政策下全盘接受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却发现自己作为华裔的身份并不被西方主流社会所认可,同时她们又无法成为真正的中国人。在被双重边缘化的迷茫中,她们开始了自己的身份探寻之旅,并通过接纳东西方两种文化构建了美籍华裔的双重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玉萍 《可乐》2011,(8):42-42
达特茅斯学院的罗伯特·克莱克和安杰罗·斯特塔请来一些女大学生,让化妆师在她们脸上制造出大块"疤痕",并告诉她们,将她们变丑是为了看看别人的反应。事实上,实验的目的是要看看这些女生在看到自己的怪模怪样后,会如何想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蚊子     
我们爱着,我们等待归来。——题记一"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幸福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强  李绍富 《百姓生活》2014,(11):16-16
只要你一次性投入6.98万元,两年就能得到1040万元。这是传销组织抛出的高利诱惑。2014年4月22日,南京浦口警方突袭59个传销窝点,抓获了217名传销人员,他们就是在这种暴利诱惑下,加入了传销组织。值得一提的是,被抓的两名"大老总",都是20多岁的妙龄女。她们利用漂亮女性容易让人相信这一点,发展了众多下线会员,很快从业务员变成了"大老总"。为了显示自己成功,她们还用骗来的钱租来"宝马"显摆。  相似文献   

12.
安妮宝贝和安意如的"小资"写作在当代畅销书写作中具有代表性,一个是用消费文化符号来表达当代的"小资"时尚与格调,一个是借助传统文化素材的"再生产"来演绎当代"小资"优雅文化的需求,她们作品的畅销是大众文化分层中优雅文化消费需求在当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车耳 《可乐》2011,(3):43-43
巴黎女人不尚娇柔,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还挺"皮实"。她们生完孩子第二天就敢洗澡,第三天出院,第四天就用车推着刚出生的婴儿去超市买东西,连我这个什么苦都吃过的男士看着都瞠目结舌。法国女人很少得产后忧郁症,她们生孩子就跟玩儿似的。  相似文献   

14.
陈晓东  谷文娟 《社区》2013,(7):33-33
辽宁省大连市泡崖街道玉胜社区有一支"管闲事"的看门望锁队,她们由辖区退休人员组成,平均年龄56岁,清一色是女性。她们每天准时上下岗,兵分三路,走街串巷,为维护辖区治安稳定作出了贡献。辖区有41栋居民楼,楼房陈旧,没有防盗门,平日闲杂人较多,时常发生各种案件。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一个重法制的朝代,"祖宗之法"贯穿整个宋代。由于后妃身份的特殊,她们须遵循的规制比较多。宋代约束后妃的规制主要有严密的宫廷制度、权力行使适度的垂帘听政制度、后妃政治的监督机制及封建伦理规范等。宋代后妃循规蹈矩的特点,造就了她们在政治上"守成而治",在生活上恪守妇德。  相似文献   

16.
在穆斯林社会,朝觐为妇女的身份变迁提供了良好的场域。通过朝觐前、中、后的仪式活动和心路历程,穆斯林妇女由"朝觐者"成为"哈吉",她们在完满功课、完善自身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一间自己的屋子"既是妇女独立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她们自我身份确认的精神空间。《火山恋人》中的女主人公埃玛出身贫穷,凭借美貌和才能依附男人生存。她试图独立,重塑自我的一生也是她寻找"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和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疯狂演变过程和文学创作经验,揭示女性的社会性别内涵、扭曲的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中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分析了她们的创作动力来自对女性的自我否定和对其肉体的嘲讽以及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她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拒绝有方     
邵火焰 《可乐》2011,(4):51-51
小妹告诉我,她们单位有个结了婚的男同事,老是有事没事在她面前献殷勤,说的一些话明显超出同事关系。我问:"你觉得他是不是有些居心不良?"小妹说:"虽说他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感觉有些动机不纯。""你是不是想要我出面教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