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殊 《公关世界》2009,(12):26-27
他们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他们是世界看中国的特殊窗口,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的名字叫留学生。上百万的海外留学生及每年几十万的准留学生,造就了留学市场的一片繁荣,也一步步改变着老外对中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炎黄世界》2010,(4):75-75
她加入日本国籍,但一直以华裔为荣;她在北京大学汉语中心留学一年半,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生了一对双胞胎,给他们起了很中国的名字。2010年6月,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先是决定任命她为消费者行政兼少子化大臣,后改成担任行政革新大臣!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他们在国外学习、工作、生活。远在北美的留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工作又是什么样子的?留学多年,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留学生涯的?听留学生讲讲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远渡重洋留学中国,他们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不懈努力。记者近日走访了几所广州高校,与一些美国留学生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5.
中高考成绩揭晓,暑期到了学生们出国留学的“井喷期”。 据烟台某留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公司近三个月当中就有30个学生选择赴韩留学。这些家长大多数赴因为价格低——比起赴欧美国家留学一年动不动就二三十万的费用,去韩国留学一年的学货和生活优加起来不到10元。  相似文献   

6.
一娴 《炎黄世界》2011,(5):31-31
据美国《侨报》报道,与老一代留学生相比,90后留学生的留学追求已悄然转变,“拿绿卡、成为美国公民”不再是最大的愿望,他们大多希望学业有成后回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历史罕见的高失业率,而且给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就业难题,他们面临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个是住在英国的瑞士老头,一个是留学英国的郑州小伙,一次异国他乡的偶遇,他们结下“忘年交”——当小伙在伦敦照顾这个陌生老人整整8年之后,又万里迢迢把老人带到中国一起生活。如今,这段异国情缘已跨过13年。  相似文献   

9.
高中留学预科生作为目前出国留学增长最快的群体,他们所呈现出的群体低龄化、心理不成熟、文化不适应以及留学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及海外合作学院的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大学预科项目的高中留学预科生群体为被试一年半的追踪研究,采用量表法分析了高中留学预科生的留学动机、预科适应现状、文化适应策略、出国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调研的结果,提出了强化外语综合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母文化学习等针对高中留学预科生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笑汀 《老年人》2010,(7):48-48
湘潭杨度,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作为经学大师王闯运的高足,他考取了中国最后一届科举的经济特科二甲,东渡日本留学,成为东京留学庄会会长,其住所则被称为“湖南会馆”,  相似文献   

11.
胡延峰 《职业时空》2008,4(9):230-230
自清政府1872年放洋第一批留美幼童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或东渡或西进,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蔚蔚壮观的留学大潮。近年来,学界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研究渐多,新成果不断出现。然而其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而其他领域中留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则鲜有人提及。众所周知,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群新型的特殊的知识分子,其知识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生尤其欧美留学生大多入住名校,  相似文献   

12.
依江 《职业》2014,(31):43-44
每年的9月到12月,无数的留学申请材料从中国飞向国外,光是快递邮寄费就是一个可观的市场。但是国内鲜有大公司涉足这个狭缝中的市场,申请留学的人只能选择联邦快递、DHL或UPS等国外的快递公司。申请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的马骁野看到市场需要,拉起一支横跨中美的高校快递团队,通过合寄打包到美国,再分拆寄送的方式,让申请留学资料快递的费用降低了一大半,自己也因此分食到国际快递的蛋糕。  相似文献   

13.
橙之信 《职业》2010,(7):58-59
中国大陆每年都有将近20万青年人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亚各国开始留学生活。学校各式各样,从世界名校到不入排名的High school;学科丰富多彩,不论多么流行或拗口的专业,也总能见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始终不变的有两点:费用不菲、梦想高飞。  相似文献   

14.
孙宝根  刘莉 《老年人》2011,(3):40-41
留学生历来就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实践着“开眼看世界”,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近代中国有多次留学热潮,最早的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先后派出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即著名的“留美幼童”;1876年,李鸿章派中国学子赴德国习练陆军军事技能.  相似文献   

15.
王帅 《金色年华》2013,(8):44-47
杨勃被称为中国IT圈著名的“圈外人”,他没有系统学过编程,却一个人花了三个月时间写好了豆瓣网的代码:他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16岁保送清华大学,20岁赴美留学,进入IBM后认为没有激情而辞职。杨勃与另一个赴美留学的文艺青年——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同一年创业,但他们的结局却迥然不同。王微经过与另一家公司的恩怨纠葛后,最终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而杨勃所创办的公司经过八年慢跑和数次融资后,已聚集起6800多万各类青年,成为最有活力和影响力的青年社区。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1847年容闳赴美留学算起,西学东渐已走过160年的历史,而更早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对于中国而言,西学东渐既是一部留学史,也是一部思想探索史,更是一部现代化史。用容闳的话来说,西学东渐无非是“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富强之境”。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开始自觉“开眼看世界”,其后,百转千回,几经回到起点,又几经奋起直追。改革开放30年,同样也是新西学东渐的30年。在历经欧风美雨之后,中国人开始发现、认识甚至逐渐接受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社会,另一种文化。为了进一步认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过程,更好地反思现代化中国的百年命题,本刊特约国家行政学院朱岚研究员撰文梳理西学东渐的历史,追寻我们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1月,刘伯承受中共中央委派从上海来到苏联。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别看刘伯承是个名将,打仗归打仗,留学归留学,他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念佛似的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  相似文献   

18.
苗向东 《职业》2010,(8):27-27
当人们想到美国的豪华车时,首先想到的多半是卡迪拉克或林肯。我们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坐过林肯车,因为林肯汽车是第一个以总统的名字命名的品牌,因其杰出的性能、高雅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舒适,专为总统和国家元首生产。可是IBM却用这个车来接一位留学加拿大的中国女孩董静,让她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9.
近代留美学生是中国直接接受过关国文化熏陶的一大特殊群体,他们在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发挥极为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留美学生的基本特征(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籍贯分布、家庭出身)、留学状况(出国资格、学科构成、学业成绩)与社会影响(总体成就、问题不足)等角度对其进行群体研究,以揭示这一群体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2000,(4)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越来越多的加拿大老人学起了汉语。他们有的聘请华人当家教 ,有的跟着电视学汉语 ,还有的远赴中国留学。加拿大官方对本国老人学习汉语表示支持 ,认为这是为促进加国的多元文化作贡献。点评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 ,它所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一个国家的强盛加拿大老人钟情学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