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向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英语学科教育是整个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爱这门功课,并且努力学好这门功课,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2.
周庆元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4)
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学科教育,是时代前进的实然结果;学科教育改革,是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实现学科教育改革,要进行理论变革,更新学科教育理念;进行体制创新,强化学科教育队伍。总之,学科教育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在当今时代,在课程与教学改革走向深化的今天,我们讨论学科教育,更加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展外语学科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当今外语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论述了外语学科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外语学科创新教育目标体系以及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定位,是适应社会通用的学科范式并推进学科发展之必需。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价值实现的首要途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学科教育心理学与学科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学科教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学科教学目的心理学问题,学生学习活动心理学问题,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元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中的学科教师是否掌握信息技术,影响和制约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速度和规模,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要花大力气帮助学科教师尽快掌握信息技术,使他们尽快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育技术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从而加快高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杨克瑞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76-78
教育经济学随着学术的发展而日渐丰富,但是新的学术内容却难以得到学科的“合法性”地位,其学术体系也日渐分化。在确立教育经济学的教育性任务基础上,具有高度概括性与开放性的“五位一体”学科体系更富有时代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学科结构和新学科生长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科学经过三百余年的演进发展 ,已成为包含数十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的学科门类。这些学科按照研究对象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可以区分为五组 ,每组中均包含一定数量的边缘学科。进入新的世纪 ,教育科学必将有新的发展 ,其新学科的生长点蕴含在现有学科的分化和学科之间的交融之中。教育科学在未来的发展中 ,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适应科学技术成果更加广泛地运用于教育过程的需要 ,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战略思想转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此问题的产生有女性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引入女性特色教育,可以根据女性身心特点,选择、建构适合女性学习的学科体系,改变性别意识缺失的高等教育现状,对无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进行有效纠偏。 相似文献
10.
易东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34-37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学科体系中都占有特定位置。本文主要探讨了 3个问题 ,即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意识、与多学科对话的教育社会学、走向学科分化与科际整合的教育社会学 ,旨在引导我国教育社会学从“自在”走向“自为” ,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华北庄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1(1):1-3
为了适应21世纪的需要,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做到: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二是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培养的主要途径与办法;三是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特别是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代学习理论也为实施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探索整合途径并尝试作一些基础性探索就成为第一线教师的工作内容。仅从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出发,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1世纪初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分为六大课程体系,取消了过去同时考虑学时、学分的做法,完全采用学分制,规定了各课程体系的学分及学分比例。六大课程体系及其学分分配比例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19.2%)、数理体系(17.7%)、化学与生物基础体系(17.7%)、工程基础体系(6.9%)、化工基础体系(13.9%)、选课体系(20%)和毕业论文(4.6%)。新培养方案强调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了自然科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比例,在选修体系中不设专门方向选修课以淡化专业,鼓励学生自由选课,以发展学生个性。新培养方案还强调实践性教学、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现代化教学技术、启发式教学以及配套管理制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WebQuest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信息资源并以探究为取向的研究性教学方式。针对将 传统文献检索课作为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存在的不适应性,结合WebQuest教学模式的 理论思想,对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实践,将信息素质培养实施方案设计为设计学习任务、搭建网络教学环境、组织信息资源、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结论6个关键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春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伴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教育发生一系列变化,并要求其为新时代培养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理工科院校建设教育学学科是迈向综合性大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繁荣高校学术生态和提高办学效能的共同诉求.从理工科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背景出发,探讨在理工科院校发展教育学学科的困境,如基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并针对产生的问题探索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在高等工程教育视野中,赋能意味着通过激励+成就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实践手段赋予学生各方面职业能力,激励学生自身创新发展.然而,当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工程专业实践中,传统的师生授受单向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遇到困境,无法应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诸多要求,更无法积极回应我国制造业对新时代人才职业能力的多方面需求.实现工程专业实践赋能教育路径,即是通过将赋能思想进行教育学转换,以实现个体对所习得专业知识的实践验证、自主思考、知行内化至自我行为的转化,从而激励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知、行、能合一,获得从事未来工程职业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9.
潘胜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69-73
本文针对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组织理论相互关系的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信息链型组织 ,介绍了信息链型组织的结构、功能特点 ,并探讨了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这种组织存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跨欧亚大陆诞生。由于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教育史研究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准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构建并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教育史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也宣告结束,从此俄罗斯的教育史研究进入了在向西方史观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