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比亚人的饮食原先颇为简单.这是利比亚的自然条件和贫乏的农业资源所致.虽然利比亚面积达176万平方公里,居非洲第4位,但90%为沙漠和半沙漠.有限的可耕地多集中在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而且地层薄,泥土少,致使农作物产量不高.利比亚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且集中在冬季.全境没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河流,无法蓄水,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只有“听天由命”.发现石油前,国家无力进口大量粮食以敷民需,老百姓只有因陋就简,以有限的粮食,加上一些疏菜果物,凑合度日,过着简朴的生活. 利比亚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还有少量的玉米和高粱.过去,农村居民用手磨将大麦、小麦磨成粗面粉做成饼子作为主食.每逢喜庆节日或客人来访,农民要做一种名叫“耙津”的食物.  相似文献   

2.
我在利比亚工作期间,人们常对我说,卡扎菲既是利比亚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位孝子。卡扎菲孝敬父母的故事在利比亚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3.
随着利比亚石油资源的开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利比亚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为利比亚的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也为整个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利比亚现有两所综合性大学,加尔尤尼斯大学便是其中之一. 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加尔尤尼斯大学的前身是利比亚大学,于1955年12月15日始建于利比亚东部班加西城.建校时只有一个系——文学教育系,三十一名学生.1957年该大学分别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建立了理学院和经济学院.1962年、  相似文献   

4.
1996年4月15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举行了抗议美国轰炸利比亚10周年的纪念会。外交部、对外友协、全国妇联及民族、宗教界人士代表共40多人,应邀冒雨出席了这次纪念活动。 会上,利比亚驻华大使首先同与会代表一起,观看了有关美国空袭利比亚的画展,并为利比亚的无辜死难者默哀一分钟。然后,利比亚驻华大使发表讲话。他说,1986年4月15日晚,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空袭了正在和平建设中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相似文献   

5.
利比亚是个北非国家,北濒地中海,是进入非洲内陆的一个重要门户。本文谨对利比亚历史的发展轨迹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1926)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型作家.他自1955年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的黎波里人杰》,迄今已出书40本.其中,富有见地的文学评论集《利比亚文学赏析》(1956),堪称利比亚文学研究指南:脍炙人  相似文献   

7.
在利比亚,福阿德·卡阿伯兹的名声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利比亚著名的漫画家、翻译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每个利比亚人都引以为豪的人物. 1920年8月11日,福阿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穆斯塔法·扎海尼·卡阿伯兹是利比亚史学家. 福阿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在私塾学习《古兰经》,然后进入意大利人开办的现代学校.福阿德自幼爱好文学艺术,喜欢绘画和诗歌,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在学生时  相似文献   

8.
岳汉景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5):93-112+159-160
受突尼斯政局突变等影响,2011年初利比亚国内冲突爆发,北约乘机进行军事干涉,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此后,利比亚冲突持续至今。利比亚冲突初期,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支持反政府抗议活动、反对卡扎菲政权的镇压活动的政策立场,同时反对北约的军事干涉。其原因是:伊朗将利比亚反政府抗议活动定性为“伊斯兰觉醒”,且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同卡扎菲政权的关系出现新矛盾;伊朗认为北约的军事干涉是非法的,且伊朗一贯反对美国对中东国家的任何干涉。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不介入政策。在利比亚东西部对立当局形成后,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总体中立但略微偏向西部势力的政策立场。伊朗采取不介入和相对中立政策的原因在于: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政局并没有按照伊朗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利比亚不是伊朗外交的重点国家;利比亚东西对立势力的外部支持力量势均力敌且均与伊朗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利比亚,有两位名人是家喻户晓的:一位是政府名人、利比亚首脑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另一位是文化名人、利比亚文豪阿里·米斯拉提教授. 1926年8月、18日,米斯拉提出生在一个文化气氛较浓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 米斯拉提在开罗布拉克学校受普通教育后,进入爱资哈尔大学学习.1946年,  相似文献   

10.
法尤姆省,位于尼罗河两岸,开罗西南一百多公里处,是尼罗河河谷与利比亚沙漠间的一块洼地,也是一块富庶的绿洲。这里,盛产稻谷、玉米、蔬菜和瓜果,是埃及的农业区之一。省城法尤姆市是座古城。尼罗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市区,河畔新旧楼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市周围,树木葱茏,流  相似文献   

11.
重访利比亚     
应利比亚文化部的邀请,我于今年8月31日至9月12日访问了利比亚.虽然这次访问时间不长,但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利比亚官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我这次赴利取道德国法兰克福,途经突尼斯,然后经过4个多小时汽车旅行,顺利到达  相似文献   

12.
1995年6月初,利比亚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有关利比亚在西方世界经济制裁下遭受的经济损失报告,称利比亚自1992年4月至1995年6月期间,损失了109亿美元。 但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等金融组织的专家认为,利的经济是稳定的,外债有限,尚在安全系数之内。以石油为基础的利比亚经济曾受到石油低价、美元汇率变化和海外资产被冻结等因素的影响,但受害并不严重,因为利比亚的石化工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年收入达42亿美元。法国  相似文献   

13.
漫话利比亚     
利比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利比亚”是指“埃及以西的地方”的总称。本世纪上半叶,它沦为意大利、英、法的殖民地。1951年12月24日独立,建立伊德里斯王朝。1969年9月1日,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为首的青年军官发动政变,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69年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的扩张是该组织海外扩张的典型案例。在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试图在利比亚复制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扩张和管理模式。然而,"伊斯兰国"组织外籍极端分子同利比亚当地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及该组织在利比亚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成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利比亚扩张受挫的重要原因。宗教极端主义既是"伊斯兰国"组织扩张所依赖的意识形态工具,也是其扩张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曾月郁 《老年人》2004,(2):10-11
北非国家利比亚,濒临地中海,占地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现任领导人卡扎菲1969年发动政变上台,1977年更改国名,1986年正式定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30多年来,利比亚在国际舞台上卓然不群,时常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引起世界的关注。利比亚作为北非的一个人口小国,为什么胆敢在国际社会特立独行?究其原因,一是资源丰富,经济上比较有实力,与一些非洲国家比简直堪称富有;二是政治上强硬,我行我素,民族意识浓烈。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同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与地中海相连的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石…  相似文献   

16.
1965年,利比亚文坛上升起一颗灿烂的新星,这就是荣获利比亚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1965年度小说竞赛一等奖的小说集《无水的大海》的作者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格海。 1942年12月28日,法格海出生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市南部160公里的米兹德区。法格海自幼在乡村学校读书,一直念到15岁。1957年转学到的黎波里市,1962年进入埃及开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发展学院深造,1968年赴英国进修戏剧专业。 1971年,法格海先后任利比亚国立音乐、戏剧学院院长和利比亚文化宣传部文学艺术管理局局长。  相似文献   

17.
利比亚见闻     
一踏上利比亚国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悄无笛声的车流;而每天听到的最激越的声音,则是从星罗棋布的清真寺的宣礼塔上发出的宣礼声。利比亚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51年独立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47美元。1959年在泽利坦地区打出第一口油井,1961年开始出口石油。1969年,利比亚石油年产量达到113445万桶,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之一。1980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一万美元,跃居非洲首位。  相似文献   

18.
利比亚是个政治气氛很浓的国家.别的不说,单从官方颁布的一个个革命纪念节日中,便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这些节日记录了1969年革命以后利比亚发生的重大事件,反映了利比亚十几年来的政局变化.从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其庆祝活动中,可以触摸到利比亚的政治脉搏,了解利比亚内外政策的动向. 利比亚的革命纪念节日可以分为四类:(1)、“九·一”革命节和“三·二”人民政权节;(2)、“四·七”学生革命节和“九·一”生产者进军节;(3)、“三·二八”撤军节、“六·一一”撤军节和“十·七”复仇节;(4)、“七·二三”埃及革命节、“三·八”叙利亚革命节和“七·一八”统一进军节.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相似文献   

19.
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的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51年独立时,按人均国民收入仅47美元。五十年代,利比亚发现石油,到六十年代末它已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1969年“九·一”革命后,利比亚采取了一些旨在摆脱帝国主义控制、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国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1980年,利比亚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0美元,成为非洲首富,列入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外交记事本上,以前,利比亚是“失败国家”、“流氓国家”、“暴政前哨”和“邪恶轴心”;如今,利比亚是“痛改前非”、重新融入美国的世界拼图的正常国家,甚至是朝鲜和伊朗的“重要学习榜样”。从“坏孩子”到“好学生”,利比亚的过山车般的角色转换在瞬间完成。5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