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清代二百六十余年中,居住在今化隆县境内的各族人民进行过各种各样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其中尤以回族、撒拉族人民的斗争规模更为巨大、影响更为深远。回撒人民的斗争不少是由教争或民族斗争引起的,而且在斗争中又伴随民族或宗教仇杀,这些是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加以批判分析的。但是,我们更应注意到,斗争的根本原因是清代反动的民族宗教政策,斗争矛头所指是腐败的清政府,斗争结果都打击了清王朝在化隆地区的反动统治,带动和鼓舞了河湟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反清斗争,  相似文献   

2.
<正> 清末民初,在中国西北一带纷杂的伊斯兰教教派斗争中,一个名叫依合瓦尼,又自称“哎海来逊乃提”的新兴教派应运而生。这个教派是十八世纪由阿拉伯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1703—1791)创立,马果园带来并传播的,历经约近四十年的曲折斗争,终于自立门户,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教派。至今,近及甘、青两省,远至新疆、云南、湖南、宁夏等地,都有这个教派的信徒。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生活、工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只知道新疆有伊斯兰教、佛教,而对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知者甚少,对于它的了解研究更是为数甚微。在新疆信奉基督教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在汉族中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一般广义地说是指对所有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狭义的督基教则指我国对基督教新教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正> 撒拉族是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和地理环境等各种原因,撒拉族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显得更为严格、虔敬。因而其风俗习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 一、撒拉族的饮食与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5.
<正> 在循化撒拉族历史上,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曾发生过苏四十三事件。最近在整理地方志和民族史料过程中,有的同志把这一事件完全写成撒拉族人民反清斗争史,这是与史实不完全相符的。现将我们的一些浅见提供于下,供整理、研究地方志和民族史的同志们参考。 据《循化志》和《河州志》的记载,苏四十三事件的起因是新、老教教派之争。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教派和教派问题,中外的一些学人志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对许多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而现实中为数不少的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却存在严重的偏差,以致闹出许多误会,甚至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与有些人缺乏平等尊重对于理解团结宗教社团的特殊意义的深刻体验不够有关;也与安居乐业值千金的观念淡漠有关.因此对围绕教派和教派问题的若干题目进行全面认识、重新估价就不无必要.一教派和教派问题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  相似文献   

7.
<正> 瓦哈比派是近现代阿拉伯半岛上影响最大、传播迅速、信徒众多的一个伊斯兰教教派;伊赫瓦尼则是中国近现代影响最大、传播最快、信徒较多的一个伊斯兰教教派。有人认为伊  相似文献   

8.
傣族笃信小乘佛教,该教是明初传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至明中叶已经“寺塔遍村落”(明《洪武实录》卷二五五),使得小乘佛教在傣族中具有全民性质。据佛教经典记载及传说,该教一是从印度传至缅甸,再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二是从缅甸传入暹罗,再由暹罗传入;四百多年前有印度高僧九人到缅甸讲经,其中一人到盈江县,一人到芒市传教;后1598年有缅甸和尚进入陇川传教。德宏小乘佛教主要分为四个教派。左低,公元1757年从缅甸传入,在德宏信奉此教派的人最少。多列,公元1817年从缅甸传入。摆庄,也是从缅甸传入,时间是公元1662年传入的。这三支教派的经文全用  相似文献   

9.
教派问题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自清代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可以说基本是以教派问题为主线表现出来的。时至今日,教派问题在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不但仍然存在,而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某些民族地方的安定团结乃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继续产生着影响。因此探讨教派问题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对教派的历史追本溯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派产生、发展、演变的了解,为今天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改策,正确处理和解决教派问题,加强教派之间、民族内部的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史料和田野调查为基础 ,对伊斯兰教在西海固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作了梳理 ,并对这一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宗教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作者认为 ,教派分化是宗教自身发展的一个规律性表现 ,正视西海固地区多元教派并存的客观现实 ,有助于我们做好宗教工作 ,促进宗教团结 ;新教派产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宗教矛盾主要与新旧宗教力量对宗教资源的争夺有关 ;门宦制度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 ,现代价值标准视野中的门宦制度固然存在着一些过时陈腐的东西 ,但它毕竟是中国化的产物 ;教派的新旧交替和多元教派并存格局往往反映出宗教系统内部的革故鼎新和相互补充 ;衡量一个教派是否合理的基本尺度就是它与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适应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梳理了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与苏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在教派门宦这一特殊领域内回回人的"天房"意向。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回回社会的游学促使了苏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教派门宦的建立,教派门宦建立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游学的发展,无论是教派门宦的创立还是教派门宦创立之后的举措都明显地体现出回回人的"天房"意向,即努力保持与伊斯兰教发源地"天房"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封神演义》的阐教和截教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是承袭元代《全相武王伐纣王平话》而扩大改编的。其增加的部分,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神佛错出,所写阐教和截教二派的斗争,反映了明代道教教派之间的矛盾。《封神演义》中的阐教和截教都是道教,这是有据可考的。书中讲鸿钧道人一道传三友,这三个弟子中,老子和元始天尊掌阐教,通天教主掌截教;截教门徒叫老子和元始天尊做师伯,而阐教门徒叫通天教主做师叔;三十八回截教王魔对阐教姜子牙说得更明确:“你我俱是道门”(332页),对阐教文殊广法天尊也说:“我和你一样道门”(337页);四十七回截教赵公明对阐教燃灯  相似文献   

13.
"不立国教条款"(No Establishment Clause)位居美国宪法<权利法案>之榜首,这是早期美国人民崇尚并追求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不立国教条款"及其所蕴涵的政教分离原则是实现"自由信奉条款"(Frcc-Excrcisc Clausc)的基本前提.最高法院严格而又灵活地解释和执行"不立国教条款",维持教会与国家的基本分离,从而确保了美国在拥有世界上最多宗教教派的同时,又能避免教派冲突或教俗斗争."不立国教条款"行文的简洁和模糊,最高法院诠释的灵活以及基督教在美国社会传统中所占的主导地位等因素都使得美国的政教关系名义上相互分离,而实际上却是彼此为用.  相似文献   

14.
对弗雷格的涵义和所指理论进行了分析。在语词方面 ,弗雷格认为所指是指一个特定的对象 ,而涵义则是所指对象的呈现方式 ,涵义决定所指 ,语词可以无所指 ;那么语词是否都无所指呢 ?对于语句 ,他认为所指表示真假值 ,但实际上把指称理解为所指的事件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中国伊斯兰教中特有的门宦制度,也约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史籍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也没有一部介绍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的专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国外伊斯兰教的同志介绍,目前,国外即使是在研究伊斯兰教权威性的著述中,也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问题。马通同志著,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的问世,不能不说是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一个突破,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6.
朱松峰 《北方论丛》2011,(4):122-126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概念主要来源于司各脱、费希特和拉斯克的相关思想。它所指涉的是个体的、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东西,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境域中之正所是的东西,是在意蕴世界域之中的生活的自足性和不断革新自我的历史性,更是二者之间的斗争及对这斗争的忧惧,从而既是前理论的又在来回摆荡的运动之中。"实际性"既指生活本身不得不承纳接受由意蕴性的世界境域所给定的存在可能性,也指生活在对这些可能性的具体实行和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决断中堕落-反堕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谐音法的巧用、妙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谐音法系统解读《红楼梦》会有许多新的感悟。《红楼梦》运用谐音法的原因有四 :一是省时省力 ,二是慎言避祸 ,三是以有代无 ,四是刻意朦胧。其运用谐音的范畴亦有四 :一是人名的谐音 ,二是画名谐音 ,三是物名谐音 ,四是人名、物名综合谐音。其运用谐音的方法则更多些 :诸如 :一人一名谐音 ,所指一义 ;一人二名合用谐音 ,所指一义 ;一人三名三个谐音 ,各有所指 ;二人二名联合谐音 ,所指一意 ;三人三名三个谐音 ,所指一义 ;合家谐音 ,所指一义 ;一击两鸣式谐音 ,等等。《红楼梦》对谐音法的运用 ,有些很明显 ,有根有据 ,有的有歧义 ,但不能牵强和误解。用谐音法解读《红楼梦》对理解其创作意图、文本结构、人物性格和命运等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执行,我国回族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日益走向繁荣,宗教生活也进一步活跃起来。呼和浩特地区原有的几座清真寺相继开放,聚礼、讲学、研究伊斯兰教经典的活动十分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民族宗教与民族团结工作,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教派之争及其实质,探讨伊斯兰教在呼和浩特地区传播的特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追寻伊斯兰教派产生的历史渊源,揭露教派之争的实质,并略对呼和浩特地区伊斯兰教传播的特点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同志这里所指的人,不是指普通群众,而是指党员干部,尤其是指党的领导干部.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和国家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他们能否正确掌握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党中央根据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过好权力关,这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甘肃河狄湟中等处爆发了一场撒拉族、回族人民起义。这是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抗清朝统治者民族压迫的斗争,但在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却很少提及。本文试就这次起义发生的根源、起义概况以及如何评价这次起义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