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法律确认的代位权与代位执行制度,两者都旨在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随着民事执行制度的日臻完备,有学者质疑代位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本文比较这两种制度并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存有异同,各有优缺,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作者主张在制度设计上应将代位执行作为代位权行使的前置程序,代位权的行使置于代位执行之后,这样可以使两者相互取长补短,协调并存。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于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一直没有规定 ,成为法律上的漏洞。直到 1999年新合同法颁布才正式确立了代位权制度 ,并在随后的司法解释中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代位权制度在代位权的客体、行使方式以及行使效力等方面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从新出台的举措看,这种制度设计难以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也难以实现立法者的初衷,并造成了一些理论与实务上的新困惑。应利用我国新民法典的制订之机,在遵循传统代位权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我国的代位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债权人代位诉讼最早为法国民法典所确立,后为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引入,逐渐成为保障债权人权益的主要方式。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并没有直接规定债权人代位诉讼,但也通过相关法律,就债权人代位诉讼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规定。对此在介绍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主要的三种观点基础之上,重点运用诉讼担当理论来解释我国代位诉讼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债权人代位权之性质及行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全制度的一种 ,该制度对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交易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立法上对该制度的规定过于概括 ,人们理解上也颇有差异。论述了债权人代位权的权属性质 ,提出代位权是实体权、从权利 ,是兼具请求权和形成权特质的独立的权利类型 ;分析了行使代位权的四个要件  相似文献   

6.
韩素梅 《学术探索》2001,(3):143-144
代位权是新合同法确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为债权人从利益的保护以及三角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本文从代位权的特征,构成条件、行使效力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全面阐述,同时结合法律及有关解释,对债务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作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代位权诉讼的构成要件、管辖、当事人地位、效力等方面 ,对债权人的代位权诉讼制度作一初探讨。  相似文献   

8.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如没搞清代位权的性质,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债权人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代位权并非代理权,也不是请求权和形成权,也不是债权的从权利和以行使他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亦非诉权。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是与代位申请执行制度相区别的债权的法定诉讼权能。  相似文献   

9.
10.
耿秀坤  周美艳 《理论界》2004,(4):11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专门设立了一种债的保全制度——代位权。这一制度的确立不但在实体法上的意义重大,即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在程序法上的意义也很重要,由于代位权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一种制度,而且这种权利的行使只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才能实现,对于这样一个由法律拟制出的代位权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司法解释)中对代位权共作出12条的解释,其中的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慈善捐赠中的债权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胜 《兰州学刊》2009,(10):119-121
公司慈善捐赠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它一方面有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公司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也增进了社会福利。公司慈善捐赠中涉及到很多主体的利益冲突问题,其中公司利益与债权人利益的冲突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冲突之一。笔者就其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能对处于弱者地位的债权人利益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是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的逻辑起点。检察权通过检察机关所拥有并行使的一系列检察权能得以体现和实现。公诉权、诉讼监督权和检察侦查权属于检察权能结构中的第一层次,公诉权、诉讼监督权、检察侦查权又包含了诸如不起诉权、抗诉权、直接侦查权等属于第二层次的权能,而为了行使上述权能必须拥有的法律手段则属于第三层次的权能结构。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实质上就是优化检察机关各个层次的权能结构。优化检察权的权能结构,不仅指充实完善检察权的权能体系,也意味着放弃一些与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并无多大关系的权能与职责。我国检察权的权能结构存在不足,需要通过立法授权,完善检察机关的权能结构,同时也应当放弃一些并不属于检察权内容的职权和职责。事实上,我国法律通过对检察制约和法律监督的规定,已经在刑事诉讼领域建立了以制约和监督为机制,以对警察权和审判权双重控制为特点的控权型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制度的本质特点是由检察制约和法律监督所指向,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实施而对国家权力的控制。中国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应以此为前提。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权配置的法理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相似文献   

13.
宋从越 《阴山学刊》2003,16(1):83-85
辩诉交易是美国刑事司法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项特别审判程序。把辩诉交易移植到我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它可以提高诉讼效率 ,减少办案费用 ,而且与我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实行的“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检察机关与国外检察机关的属性有较大区别。因此,关于我国检察权属性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通过对检察权基本特征的分析和对国外几个典型法治国家检察权属性的研究,以及对我国关于检察权属性争鸣的介绍,认为我国检察权的属性只能是司法权。  相似文献   

15.
结合检察权配置现状,按照检察权配置的五大原则和两大规律正确选择检察权配置路径,那就是拓展检察权能以补缺监督空白、完善检察权能以解决监督无效、让渡检察权能以摈弃监督过剩.  相似文献   

16.
自尊的本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揭示自尊的本质、自尊的心理过程及其功能,自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具有行政与司法双重属性。我国检察机关应定位为司法机关。根据其角色定位 ,应遵循司法规律 ,推进以“主诉检察官责任制”为突破口的检察机关司法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凯 《学术界》2006,43(6):61-68
人类社会对权力制约的探索,存在权力分立与制衡以及独立设置监督权的两种路径。中国法律监督制度正是后者的一种现实体现,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都呈现出制约权力的基本特征。从制度渊源看,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和御史制度、前苏联和现今俄罗斯法律监督制度、西方议会监察专员制度都与之息息相关。我国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应当恢复法律监督的本来含义,采取检察建议、行政公益诉讼和查办职务犯罪的形式,尝试对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作为我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无罪推定中所明确的证明责任,是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方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但在特殊的情况下,被告方也要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这与无罪推定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李颖 《晋阳学刊》2009,(5):22-24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在人学思想方面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人学思想上的心理相容性也许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文化原因,主要表现在:两者都以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实践性是两者共同的理论目的;群体本位是两者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是两者共同的理论品质;追求和谐是两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今天进一步挖掘两者的共性,既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思想,也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