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是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为恢复辛亥革命时制定的《临时约法》和建立共和国而进行了艰苦斗争。护法运动从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旗帜起,至1922年8月陈炯明叛变,使护法运动最后失败止,前后两次,历时五年多。研究这段历史,对于深入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总结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关于这一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主要是孙中山对其影响,本文试就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前因后果作一论述。1 1918年正当孙中山联合滇桂军阀讨伐段祺瑞北京政府的护法运动进入高涨阶段时,2月14日,奉段命进攻护法军的直系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在武穴发出主和通电。冯这一举动在护法军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孙中山开始了与冯玉祥的联系。对此,冯玉祥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驻兵武穴主和,则稍之与  相似文献   

3.
正北洋军溃败1917年8月,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南方军阀,揭起"护法"大旗,在广州成立军政府。1917年10月3日,护法之战正式打响,粤、桂、湘三省护法军会攻长沙。段祺瑞任命的湖南督军傅良佐眼看长沙很快不保,带着老婆孩子跑了。得知顶头上司跑路,面对来势凶猛的南军,两个师长王汝贤、范国璋也不再拼命,慌忙撤退。湖南一师位于长沙南郊,正是溃军北撤的必经之路,那里有大量的宿舍楼,又靠近铁路,自然  相似文献   

4.
一本文写于一九二五年底。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震撼中外;农民运动,特别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北伐战争即将开始,中国革命的高潮正在到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面临覆灭的命运。这时,还被北洋军阀控制着的北京,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异常激烈。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北京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反对段祺瑞政府。反映在文化方面,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也对段祺瑞及其在文化教育战线上的代理人,进行猛烈的斗争。这斗争集中表现在持续一年之久的“女师大风潮”上。但是,就在这革命势力方兴未艾,段祺瑞政府摇摇欲坠的时刻,那些摆着正人君子面孔,披着学者名流外衣的胡适、陈西瀅、徐志摩之流,则在军阀的卵翼之下舞文弄墨。大造反革命舆论。而当时的周作人、林语堂的认识也是极其错误的。周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之时,孙中山先生正在美国北部为筹集革命经费而奔走。十月十二日,他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从报纸上获悉“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消息。面对国内业已开始的革命决战,是否立即回国领导这场斗争?孙中山颇感踌躇。他后来在一篇自述中曾追记自己当时的思想情况:“时予本可由太平洋潜回,则二十余日可到上海,亲与革命之战以快平生;乃以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  相似文献   

6.
在孙中山先生“护法运动”影响下,1917年蒋尊簋等人以“浙人治浙”为号召发动了宁波独立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不灰心退却,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总是不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痛心。正当孙中山在绝望中艰难前进时,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开始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8.
我国史学界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及其革命活动有较深的研究,有许多专著和论文,本文仅就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中联俄政策的形成,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请史学界同志指教。一九一七年九月,孙中山为维护辛亥革命时的“临时约法”,树起了“护法”大旗,联合一部分海军和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被拥为大元帅。但是不久孙中山遭到军阀的排挤,于一九一八年五月被迫辞职。在辞职电中,孙中山说“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不灰心退却,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总是不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痛心。正当孙中山在绝望中艰难前进时,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开始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10.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同志和鲁迅等人联手于1932—1933年,以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包括新的“民权主义”)为武器,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针(鲁迅当时已经成为共产主义者,宋庆龄也与之十分接近),组织并领导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又叫“中国人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压制反对人权的行为作斗争。这件史实,以百分之百的确凿性,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向来是“尊重人权”并为人权的实现而斗争的。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之后,胜利的果实为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三民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和野蛮践踏。孙中山为捍卫三民主义,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一次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在绝望中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改组了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以“联俄、联共、抉助农工”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是他早期的光辉业绩。在以往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人发动和领导的,但也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有的过分夸大个人作用,如说辛亥革命是“由孙文一人领导而起”,①或者说“是极少数的热衷于西方思想的人做出来的事,和人民群众没有任何关连”;②也有的夸大群众的自发斗争,如说“革命纯粹是一种自发的行动”,和孙中山等人的领导没有多大关系;③还有的既否定个人、也否定群众的作用,鼓吹“自行灭亡论”,说清朝的灭亡“是因为清朝的帝制本身已经腐朽不堪,而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作“孙文学说”,阐“行易知难”主旨,恰恰在杜威来华,胡适到上海恭迎之际,因此,孙中山乘便就“行易知难”学说分别与杜威、胡适师徒商讨。杜、胡各自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对其进行了评说。本文试析他们的不同观点。一、“行易知难”说的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民主派迅速发生了分裂。其中右派势力采取了与反革命相妥协的方针,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建国计划,许多革命党人脱离了革命,反袁世凯斗争终告失败。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建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革命党人在思想上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知之非艰,行之惟…  相似文献   

15.
泰勒·詹姆斯·戴德生,又译为戴雅各、赫德森,英文名 Taylor James Hudson(1832—1905),英国教士。1853年受英国“宣教会”派遣来华,在上海、宁波、汕头等地传教;1854年12月21日曾闯入上海小刀会起义军总部,配合“英美领事”,企图“劝说”诱降小刀会领袖,“接受信中提出的调停”,遭到小刀会拒  相似文献   

16.
陕西护国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启该地区旷日持久的护法战争,意义重大。在讨袁护国之役中,陕西又是北方唯一宣布独立讨袁的省区。本文拟对陕西护国运动的历史加以述评,以从一个侧面来看护国运动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孙中山先生对护国运动的指导作用。一、“华山聚义”——陕西反袁斗争的酝酿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胜利的光辉顶峰。与之相适应,陕西革命党人建立的革命政权也隶属于了它的领导之下;南北议和实现后,袁世凯力图尽快实现其独裁统治,镇压了“二次革命”,在下令解散国民党、篡夺国会权力的同时,也在谋图北洋军阀势力对潼关以西地区的直接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否定了所谓孙中山1924年11月北上是应冯玉祥、段祺瑞邀请的说法,认为孙氏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而主动北上的。第一,冯玉祥等发动的北京政变,给统一中国造成了有利时机,为此孙中山“践”北方同志之“约”而北上;第二,北上是孙中山为振兴中华、和平统一中国所作的最后努力;第三,北上主要是要宣传三民主义,使打倒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更加深入人心;第四,北上是为了召开国民会议,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和民主;第五,北上也是发展国民党党务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革命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偉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偉大的革命的兒子。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人民的自由幸福,献出了他的一生。在清朝反动統治时期,他第一个提出建立資产阶級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不顧生命的危險,为它的实現而斗爭。辛亥革命失敗以后,在袁世凱、段祺瑞黑暗統治的时代里,他首先揭起“反袁”“护法”的旗帜,一天也沒有停止战斗。十月革命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光輝照耀之下,他毫无吝惜地放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和捍卫民主共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武装斗争的战略策略,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领导的武装斗争历程,前后经过以下三个时期: 一、武装创建民国时期(1895~1911年)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冀以中国之人力物力,而能步武泰西,参行西法,造成驾欧洲之上之国家”,但清廷的腐败、李鸿章的冷落,更由于此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以上书失败为转折,从此,孙中山毅然摆脱改良的羁绊,走上了以武装斗争倾覆清廷的革命道路。同年11月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即开始筹措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选定起义地点首为华南中心城市——广州。以此为起点,孙中山武装斗争的战略开始在斗争中产生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联德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在孙中山外交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一次大战期间到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致力于联德倒段 (祺瑞 ) ;从第二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到陈炯明叛变 ,孙中山将德国列为参与《实业计划》的重要国家之一 ,并寻求建立中德俄三国同盟 ;陈炯明叛变后到孙中山逝世 ,联德联俄是孙中山外交活动的基本取向 ,他不仅“以俄为师”,也称德国为“独一之导师”。孙中山一系列联德活动尽管收效甚微 ,却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广泛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