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库恩认为科学发现与非理性因素有关,科学家的直觉、机遇、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均有助于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是内含结构、时空扩展的复杂历史过程;而科学发展是新范式颠覆旧范式、科学共同体更替的革命动态过程;强调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结合,把科学共同体当作重建科学史的逻辑起点。解读库恩的科学发现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历史观,可知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并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地球科学革命是很有特征性的 :这场革命推翻了经典地学的核心理论——洋陆固定论 ,树立了大陆 (连同海底部分 )之间可以相互“漂移” (drift)的激进概念。这场革命历经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三部曲 ,与哥白尼革命十分相似 ,地学革命用新的科学共同体代替了旧的科学共同体 ,新的范式代替了旧的范式 ,完成了由常规科学——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这一根本性的转变。科学革命由一个常规科学过渡到另一个常规科学 ,并最终使科学通过一系列的革命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库恩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科学社会学研究发生根本转向。库恩提出的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理论,为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研究指出了一条将科学的认识方面和社会方面结合起来研究的新方向。库恩的思想已经成为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联结桥梁,使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跨入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库恩通过考察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提出“范式”、“不可通约性”、“常规科学”、“科学共同体”等新概念,勾画出了一幅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但他所提出的范式论,尤其是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等思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通过对“范式”的讨论,及其与波普尔、海德格尔的科学观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5.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某个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依“范式”标准衡量来看,高等教育学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式,从最初的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向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变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在未来的发展中则应逐渐向问题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库恩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中,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是最具特色的部分。科学共同体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并且贯穿着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与科学发展同在,与范式共存亡。  相似文献   

7.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波兰尼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后,默顿和库恩也提出了各自的"科学共同体"的模式,但都主张科学家是唯一的构成人群.但科学共同体并非必为"科学家共同体",而公众科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共同体出现了模式转向——由公众与科学家共同构成且基于共同研究而非共同职业或共同学科的科学共同体.默顿提出的无私利性也已不适宜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气质的规范之一.这意味着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定义可能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9.
波兰尼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后,默顿和库恩也提出了各自的"科学共同体"的模式,但都主张科学家是唯一的构成人群.但科学共同体并非必为"科学家共同体",而公众科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共同体出现了模式转向——由公众与科学家共同构成且基于共同研究而非共同职业或共同学科的科学共同体.默顿提出的无私利性也已不适宜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气质的规范之一.这意味着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定义可能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10.
默顿的学院科学范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默顿范式是由默顿及其学生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路线,即把科学看成是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社会体制,并对它进行功能分析。默顿范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不仅首开对科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反映出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的新特征,还给出了对科学进行研究的新的研究纲领和研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独立的新学科———科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学"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学"和非科学的"马克思学"。把"马克思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学"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学",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科学”自然观不同的是,后者认为自然只是实现人类发展的工具以及人类进行理性统治的对象,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理性的统治关系。前者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必然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对“科学”自然观辩证的否定,要求应该正确看待自然的内在价值与人类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解,最终实现生态共同体的完整和美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对其"科学性"、"人文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首先通过分析"科学性"与"人文性"二者的内涵,再分别从哲学角度、实践角度及党建角度阐述二者的统一,最后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求实现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以一定的概念框架为基础,赋予经验事实以存在意义,并将其上升为科学事实的过程。发现科学事实并不等于看见经验事实。本文通过对科学史上科学发现典型案例的分析,证实了上述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发现实际上体现了用某个科学观念去理解周围世界的过程。最后本文得出结论:科学发现的本质就是理解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重温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论断,对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进一步准确理解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小康社会”构想体现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再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对科学的理解不应过于狭隘化,不能仅仅把自然科学视为科学,把18、19世纪实证科学的求真尚实规范理解为所谓的科学精神。科学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非人文性的科学性。文学理论和自然科学共同追求着科学精神。文学理论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文化价值判断具有内在的生命关联。在今天讨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还必须正视和努力打破18、19世纪实证科学和由此形成的科学主义传统、机械世界观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如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实现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深入分析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厚内涵,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科学,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标准、制定新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之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它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已久。科学实在论认为事物本质是真实存在,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存在;工具主义者认为所谓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都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科学在人手中只是适应环境的工具。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前者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则始终强调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人造的概念体系,是人所进行的科学实践的结果。表面上看二者截然对立,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让步的空间,二者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相互渗透、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