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消极影响,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在大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重要战略之一,当代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积极推动者。因此,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关系到国家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缺失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这种现状,亟需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方法的创新,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肩负民族希望的大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怎样,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机制,是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表面接受、自愿认同和真心接受三个阶段,其认同机制存在主动性、渐近性、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其发生过程是认同过程中各主体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易受家庭、学校、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有计划的文化战略的影响、大学生缺乏文化自觉意识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失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认同缺失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作为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国际文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影响有其内在的机理,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核心价值观对该国的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主导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或集团成员的统一意志和美好愿望的表达,对该国家或地区制定有关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提供现实的依据,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利益调节和利益整合机制,把分散的、异质的、多元化的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进行整合,有利于形成共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认同与经济认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促进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他们的民族心理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相统一、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相协调、原发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相适应三大要务。  相似文献   

11.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阐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引领和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针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偏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有:深化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体现真理的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寓教于行;彰显隐性课程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构筑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总体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方位、实现有效的价值认同、确立清晰的价值目标、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把握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从而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以期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高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培育也就成为了题中之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瓶颈在于现行教育体系中实践育人功能不足,建立有效的实践育人模式是破解这一瓶颈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价值观的含义、特点,并根据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编制了适合于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探讨了高校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加强高等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让大家从内心接受并成为自己自觉自愿的追求,就必须追根溯源,切实转变研究思路。从推动这一体系内燃的"核"动力入手,在心理认同上内燃,让人们自觉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情感意志上内燃,让人们牢固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行动转化上内燃,让人们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作用使中国国民心态经历了天朝大国心态、自卑心态到复杂嬗变心态的演变。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塑造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开放、理解和包容的国民心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价值观是网民基于自身需要对网络价值以及创造、享受网络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点、心理、行为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形态,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生成有其必然机理:大学生的数字化生存创造了网络价值观生成的现实必然性;社会既存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体系向虚拟空间的渗透,为催生网络价值观提供了养料;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作为网络主体的信息获取、网络社交、个性自由需要,则是网络价值观生成的内在动力。正确把握并合理利用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生成机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客观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对我国公民的社会活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调控和规范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