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关系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本文在VAR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资性收入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同步发展变化情况。并阐述了它们相互变动对自身和对方影响程度的传导机制。以此为依据。提出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应折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分别以经济融合、社区融合、文化接纳、自我认同中任何一个变量为因变量,剩余三个变量为自变量,构建由经济模型、社会模型、文化模型和自我认同模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为主要方法,引入流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流动区域、民族等六个变量为控制变量,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四个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收入与社区融合统计关系不显著,与文化接纳和身份认同统计关系显著,表明收入越高文化接纳越好,身份认同却越差;经济收入对心理文化及社区参与的影响要略微强于心理文化及社区参与对经济收入的影响,经济融合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征,而社区参与、文化接纳与身份认同存在更高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数据,从消极、积极心理状态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现状,综合考察人口因素、流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农民工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发展并不平衡:其消极心理状态不差,但积极心理状态欠佳。改善经济状况和加强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均无消极影响,但社会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五类因素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贡献存在差异:人口因素对消极心理状态的解释比例最高;流动因素对心理健康各维度的解释程度均很低;经济因素对积极心理状态的解释贡献十分突出;社会、文化因素对消极心理状态的解释比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成人依恋及其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已婚人士的成人依恋的具体特征,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R)对已婚人士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与大学生相比,已婚人士对于伴侣的依恋较弱;在依恋类型上,已婚人士中安全型减少,冷漠型增多;(2)安全型和冷漠型是已婚人士的主要依恋类型;(3)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依恋焦虑维度的影响显著;(4)性别、年龄、子女、结婚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对依恋回避维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链条重要环节的居民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搞好居民消费管理反过来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在试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收入及其分配状况、社会保障支出、城镇化水平等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比较方法对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因素进行了对比检验。主要结论有: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统计意义上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反映收入分配均衡程度指标的基尼系数,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可能没有显著性差别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常熟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常熟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基本状况,得出常熟市农民增收仍存在部分本地企业倒闭,农民面临失业压力、农民生活保障收入不足、现代农业发展不完善、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保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居民养老金;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常熟市农民的整体素质等措施,期望能对提高常熟市农民收入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重庆农村居民收入构成状况的分析发现:劳务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是重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发展严重脱节,重庆市在劳务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持久稳定增长.为此,文章提出了建立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结合的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需要从农民、政府和企业三维视角入手,将三者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文章在构建农民及政府的农地流转意愿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农地流转可能性函数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农地流转受农民从农地流转中获得的流转收入ic、农民在农地流转后与农地流转前外出务工收入之差△iw、农地的区位因素sl、企业在农地经营中的资本投入量k等四个变量的影响.(2)提高△iw较提高ic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更显著;提高市场融资的可获得性较改善区位因素对农地流转影响更显著.(3)农地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结果,最终受制于农民的就业率、市场的容量及活跃程度、融资的可获得性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安徽省5个试点乡镇564位农民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了农民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二轮土地承包面积、家庭收入来自农业收入或流转租金、是否从事粮食生产、对农地流转的认知程度、微观政治参与度、微观政治参与意愿、所在地区地形为平原等变量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状况呈现为正向显著,而是否参与过人大代表选举的农民与认知程度呈现出负向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 1978~ 1997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预算数据检验了持久收入假说与随机行走假说。由于制度和经济的原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并非完全符合发达经济的消费函数假说。分析认为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与财富显著增加 ,农村民间信用和转移支付 ,也为农民降低流动性约束提供了部分条件 ,进行跨时预算的条件逐步成熟。然而由于短缺经济的制度惯性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很难获得官方的消费信贷支持 ,农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 ,目前在过剩经济形势下更应该承认居民消费行为的合理性 ,纠正舆论以“人情风”、“建房热”等对农民理性消费的责难。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三县812份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采用农业技术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制度安排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扩大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户主的文化程度对推广农业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农民收入在获得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逐渐扩大。本文拟研究如何测量农民收入的差异程度、差异的现状及成因、收入差异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了解农民收入的分配状况,制定农村收入分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收入差异的测量方法收入差异的测量方法有许多种,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了更好地反映农民之间收入的差异程度,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需要对有关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成人问卷"的数据信息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此研究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具体影响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男性要差;教育因素对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教育水平越高的流动人口心理状态表现更积极;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程度越高,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程度越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因此,在关注流动人口时不能只关注经济因素,城市应创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环境来接纳流动人口,并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空间,使其在城市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范晓静  张欣 《统计研究》2010,27(6):63-70
 本文使用社会核算矩阵(SAM)收入分配乘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2000年细分SAM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经济系统中产业部门、居民部门相对收入的变化,以及政府部门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引起相对收入变化的构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从相对收入角度来说,大部分产业之间是非相互促进的;产业对居民相对收入的提高与居民的初始收入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政府部门的投入会提高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但却会降低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  相似文献   

15.
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态度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身份等4个人口学变量考察了我国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意愿与态度.结果表明:在"汽车下乡"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态度明显增强;从农村汽车消费者的意愿与态度来看,男性较女性强;文化程度越高购买意愿与态度越强;家庭年收入越高购买意愿与态度越强;村干部购买意愿与态度最强,农村教师和工人次之,普通农民最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新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研究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1365名入学3个月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团体测试,将搜集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研究生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收入和社会地位比较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度,随着使用数据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基于2015年CGSS数据考察了个人总收入(简称收入)、社会地位比较对主观幸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收入对主观幸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门槛效应;社会地位比较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度有着正向的作用,其中家庭经济地位比较对个体主观幸福度影响程度较大;控制基本人口信息变量、社会地位比较相关变量后,收入对个体主观幸福度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存在门槛效应,收入高于门槛值的群体感觉幸福的可能性更高,且在婚姻状况、主观家庭经济地位、社会公平等变量对主观幸福度的影响程度上显著不同于低于门槛值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是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要着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据统计调查结果,2000年广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农民现金收入中有30%来自于出畜产品的收入,可见畜牧业仍是广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为此,现阶段发展畜牧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广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畜牧业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怎样发展畜牧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通过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全局性工作。通过对杭州市桐庐县"三农"问题的实证分析,指出其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农村理财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途径进一步拓宽,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呼和浩特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6元,同比增长12.10%,而且从2011年开始,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就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