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原则的界定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中可知,产业化是"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鉴于"非遗"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着的几种争议,依据项目自身文化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全部产业化、部分产业化、非产业化三种类别."非遗"产业化应该主要追求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传承和文化资本不断积累的社会利益.由于"非遗"项目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其存在状况和市场价值等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与原则,以符合产业化模式的构建规律.  相似文献   

2.
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要注重原生态本质的保护,又要将其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当今社会,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适合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把井陉拉花改编为大众健身操的设想,探讨如何使非遗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与保护问题.将井陉拉花改编成广大民众参与的健身操,引入全民健身的范畴之中,既可以达到传承与保护"非遗"的功效,亦可达到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树景 《东岳论丛》2019,40(8):41-49
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运动的一项重要策略,旨在将非遗项目纳入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遗产所在地本土性现代化发展的实现。其中涉及到的文化权利及其兑现问题在实践中成为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持续展开的关键一环。因此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内涵是什么、当前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兑现程度怎样、如何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落实便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遗"音乐文化引入现代高等音乐教育的课堂,这是实现"非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并已经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在现代高等音乐教育中建立"非遗特色教学体系"是颇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非遗特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非遗"项目的合理选择,构建地域性特色学科,并重点实现"非遗"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5.
韩桂英 《理论界》2014,(7):47-4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是阜新市"非遗"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中,以蒙古贞(也称蒙古勒津)蒙古族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非遗"为众多。本文认真总结了蒙古贞"非遗"挖掘、保护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当下蒙古贞"非遗"挖掘、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站在阜新市全市"非遗"工作的角度,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蒙古贞少数民族"非遗"挖掘、保护的有效对策,有望为蒙古贞少数民族全力推进"非遗"挖掘和保护工作,尽一份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临着愈演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跨国保护困局,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不利影响。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创设了有利于自身的知识产权制度并将"积存性"智力成果摒弃在保护范围之外,同时垄断了国际组织主导权和国际条约的诠释权。当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对"非遗"的忽视与保护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要积极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更新立法理念、完善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对"非遗"相关权利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援引"文化例外"等相关原则扶持与壮大相关文化企业,为"非遗"资源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戴魁  张翼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205-208
河北省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河北",实现河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内丘纸马艺术的发掘与保护过程中成功的一些做法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得与失,以期对我省其他"非遗"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护和传播方式也日益多元.其中,文化创意产品以其特有的艺术呈现形式,使"非遗"在传承、传播上更加生动和直观.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种新的方式,其核心就是在传统的文化精髓中再注入创意理念,让各自价值充分展现并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与保护,原因在于传承链条的脱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探索其传承规律,摸索其有效传承途径.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充当"演员"和"观众",从而使传承链条得以维系.同时非物质文化可以同高校校园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本文通过探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及存在问题,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症结在于理论认识的薄弱,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概念及其基本原则认识模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有关"非遗"保护的一些提法与"非遗"观念和基本原则不符、对"非遗保护"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非遗"保护主旨的把握还不够准确等问题,亟待遵循保护理论及原则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民族菲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菲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更容易市场化、产业化.但在实践中,“保护”与“开发”仍是个不易协调的难题.壮族织锦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壮锦、绣球的生产性保护折射了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产业进程,对其考察可管窥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与困惑,从中亦可尝试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遗文化门类众多,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我国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民间音乐传承萎靡的原因,探索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路径,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3.
张小军  徐琨 《河北学刊》2014,(2):216-218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加,音乐类"非遗"项目也随之增加。因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保护,深入探究河北省音乐类"非遗"特色品牌文化的构建,以期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妇女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践行着提升妇女社会价值、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使命。云南楚雄"彝绣协会"在彝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弘扬社会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创立品牌和加大彝绣技艺人才传习培训、研发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利用电子商务推广等手段,是彝绣产品保护和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彝绣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更好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影像传播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非遗"影像传播验证了这一观点.上海世博会通过影视影像、虚拟影像、动画影像等传播种类,有效地展示了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城市风貌.合理应用传媒影像、影视影像、"表演"影像等多种传播途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展现,将有助于实现影像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非遗传承人包括"传授者"和"承袭者"两类行为体,传承是传与承的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人的"活态化"。本文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对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传与承的主体,又要为两者互动循环提供足够的空间,最终目标是形成本土非物质文化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非遗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蟳埔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的渔女,她们独特的穿戴习俗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特殊的海洋生产方式形成的,也是由其当地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作为"非遗"的蟳埔女服饰,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也体现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多元性。文章从传统与时尚设计相结合,数字化设计传播,服饰文化的旅游,新海丝之路的建设等方面探讨"非遗"蟳埔女服饰习俗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8.
韩宇宏 《中州学刊》2012,(2):107-11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单一化、趋同化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独立的多元民族文化的维护;从现实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日益失去必需的土壤。即使像武术、中医药、瓷器烧制、烹饪等仍具有适用性和市场前景的制作技艺也面临本质性的濒危。"非遗"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在于它与人们所追求的社会发展方向截然相悖,与时代的人性以及人类的发展观、文明观、生存观截然相悖。  相似文献   

19.
《西藏日报》作为西藏自治区机关报,也是西藏最权威最有影响的一份报纸,在西藏"非遗"保护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该报在"非遗"保护中的责任是通过"非遗"报道来呈现的。分析该报2013年1月至12月的报纸,能够自觉地把"非遗"作为自己重要的议程设置,在"非遗"报道中见"人",见"物",更见"精神","非遗"报道的去"阶层化",积极探索"非遗"保护的路径。但《西藏日报》"非遗"报道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对宗教节日的规避,专家意见的缺席和舆论监督的缺位。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族群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文化资源,其"活态性"特征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融入新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非遗资源的产权确认与产权交易,离不开非遗资源的创新创造,离不开创意成果的市场转换。当下,有必要依循非遗资源"公权"与"私权"并存的法律属性,结合非遗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尊重非遗、保证非遗传承"原真性"的基础上,以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立法内容,关注核心技艺与核心意蕴的产权确认、产权授权和交易监管,确定产权交易的基本原则,以保护与发展并存的理念,展现非遗的文化价值与资源效益,守护私权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