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96-98,104
语音象征指的是音具有意义这样一个概念,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声音象征意义的存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英诗与语音象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单个音和音组都具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并且音和音之间,以及语音和语篇之间都密不可分,同时,语音象征也可应用于英诗教学。 相似文献
2.
陆如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1)
英诗的排行是判断一段文字是不是诗的重要依据。一首诗以一定的排行形式出现是诗人的内心思想、诗的内容、和诗的形式的有机结合。对英诗的排行和形式的分析也就自然成了英诗欣赏的通幽之径。 相似文献
3.
曹萍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4):38-40
变异,是英语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赋予诗歌一种不平常的气氛,增强了诗歌的魅力,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语域、书写、语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5.
6.
诗歌语言的变异集中体现了诗人对语言创造性的使用。一首诗是否具有别树一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感染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变异。本文结合诗例,从语符、词汇、音韵格律、语法等方面对英诗语言变异手段及其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从语言变异这一独特视角来欣赏英诗中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英诗的音步、诗行、诗节的内涵作了全面的介绍,对音步的种类和格律用实例作了精确的研究和分析,对英诗的押韵规则作了详细的归类,并以名诗名段辅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主义死亡观是唯一科学的死亡观。人固有一死,死是自然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者从不畏惧死亡。马克思主义死亡观认为死的意义有不同,只有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死亡以后精神永存,永远成为后人继续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王承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5):91-93
文章指出了当前我国诗歌翻译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译诗的出发点就是要寻找既符合中国读者审美情趣又符合原诗意境的合适体裁,并介绍了“仿古、定势、存美”3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吕改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1-62
英语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19世纪英国诗人阿诺德所说,在英国引以为荣的事物中,没有一件堪与英诗相比。格律诗是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历史的产物。合理而巧妙地运用格律和韵律,可以使诗歌在音、形、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分别从诗的格律、韵律与欣赏方面对英诗进行探析,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英语诗... 相似文献
12.
吕改改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3):61-62
英语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19世纪英国诗人阿诺德所说,在英国引以为荣的事物中,没有一件堪与英诗相比。格律诗是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语言历史的产物。合理而巧妙地运用格律和韵律,可以使诗歌在音、形、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分别从诗的格律、韵律与欣赏方面对英诗进行探析,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英语诗歌。 相似文献
13.
理解转喻过程应充分分析转喻的词汇、百科、逻辑信息,考虑诗歌赋予的语境效果,使之达成最佳关联,结合关联理论提出的推理程序,确定转喻的意义,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为解释、理解转喻提供一套更系统和具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玉芬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6-9
中国人传统的死亡观 ,是建立在自然宗教的基础上 ,具有神秘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特点 ,整体的文化意义高于生命的个体价值。中国人把生命看做一种自然现象 ,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不必那样痛苦。到了汉代 ,随着佛教的传入 ,死亡也变得阴森恐怖起来。到隋唐时代 ,死亡观有了相对确定的含义。新中国成立后 ,出现民间的死亡观与马克思主义死亡观并行存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的积极构建方面是它的纯粹认识性 ,其最终目的是改造后的重建。从商业和经济运作角度对英诗进行部析解读 ,不难发现英诗中存在反商业反经济的意识倾向 ,这不失为解构英诗的一个新视解。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由于翻译的特殊性以及诗歌在汉语文学以及英语文学中的地位,汉英诗歌互译在英诗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必能为英诗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重大的作用,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诗诗意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英诗的格律、增强学生学习英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英诗的能力、激励学生去阅读英文原诗、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所以,只要任课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汉英诗歌翻译实践,英诗教学就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黎明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9(1):87-91
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死亡观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在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信天命,又强调对死亡的超越,墨家通过"非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道家持一种生死自然观;在对安葬的态度上,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道家持一种高度达观的态度;在鬼神观上,儒家持模糊立场,最终否定鬼神,墨家明鬼,道家持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在祭祀观上,儒家重视祭祀,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结合,墨家也重视祭祀,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道家认为信道胜于信鬼,故不必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18.
死亡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死亡观教育缺乏的现象.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死亡观的教育.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死亡观,大学生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看待他们的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社会服务中去. 相似文献
19.
节奏:构建英诗音乐美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76-80
英诗是极富音乐美的形象语言 ,而构建英诗音乐美的基石是节奏。本文在采集、分析若干英诗名篇的基础上 ,简要地探讨、概括和归纳了英诗节奏的基本构成规律 ,从而为英诗的写作、阅读与鉴赏提供了有用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存在死亡观教育缺乏的现象。我们的教育在对人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死亡观的教育。只有树立了科学的死亡观,人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看待他们的生命,才能正确认识死亡现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