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希杰的修辞理论与转换生成语法学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所以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又各有其特点。1.理性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学是排斥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王希杰的修辞理论是结合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2.演绎的方法。转换生成语法学强调演绎法,轻视甚至忽视归纳法;王希杰的修辞理论在强调演绎法的同时,也不排斥归纳法,它不仅确定了演泽法的适用范围,还由演绎法入手建立了起语言预测学和修辞预测学。3.强调解释力。转换生成语法学主要运用潜显解释;王希杰的修辞理论还运用宏观解释和尺度解释。4.注重共性。王希杰修辞理论的形成,是受到转换生成语法学影响和启发的,同时也是王希杰先生不断观察语言现象,不断开发语言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本质问题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王希杰先生在语言本质问题的研究上,突破了传统语言本质观的束缚,形成了富有开拓意义的对语言本质观的新认识。本文从王希杰先生语言本质观形成的基点及王希杰先生语言本质观的基本思想等几个方面,对王希杰先生的语言本质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方法和方法论原则的高度重视,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一个特色。方光焘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作为方门弟子王希杰秉承这一治学传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方法论原则处理丰富复杂的语言学语料,建构了“三一语言学”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原则是:简单性原则、语言与言语区分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原则、三一语言学是方法论之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语文学界的前辈陈望道先生毕生致力于汉语语法革新。从三十年代他发起和组织中国语法学史上第一次“文法革新讨论”开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汉语语法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作了全面、深刻的研究,高屋建瓴地阐明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方向。今天,在中国语法学面临着体系和方法的新的突破的前夜,进一步研究陈望道的语法革新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陈望道曾经把他的研究方法归结为“古今中外”法。他指出,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中外派信奉外国的现代的东西,古今派信奉中国古代的东西。彼此之间既有中外的歧异,  相似文献   

5.
自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它是以话题居首要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tnt language)。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语法学体系,必须摆脱对西方语法学间架的依赖,根据汉语语法特征作探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语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随着西方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等新的理论和方法传入我国,不少语法学者感到汉语语法研究正孕育着新路子,也试图对汉语语法学体系作新探索,以使之更科学、合理和实用。《中国语文》从1981年第2期到1982年第3期关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1981年在哈尔滨召开的  相似文献   

6.
邢福义先生语法研究的"小三角"中,"语值"跟"语表"、"语里"同等重要。其语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外语言研究理论的借鉴,二是对学术界语法研究思想的吸收,三是他自己长期语法研究实践的理论升华。邢先生语法研究的语值观是一种动态观,是他提出的语法研究"三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邢先生善于从具体语言事实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发掘出不同语法单位和结构的不同语用价值,他往往结合社会、文化的大环境辨察语法单位和结构的特殊语用价值。深入分析、科学评价、努力学习和借鉴邢先生语法研究中的语值观是当代汉语语法学史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义功能语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语法理论,它有助于认识语法的本质,建立新的语法观,扩大语法研究的视野,充实语言学的理论系统;更新语法学的研究方法,提高语法学的研究品位;科学地揭示语法发展规律;是今后汉语语法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研究,表现为从词法研究到句法研究的发展过程。其间,出现了词本位理论、句本位理论、词组本位理论、“三个平面”的理论,建构与推动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留下了逐步演进的理论轨迹;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始终未能摆脱对西方语法理论的移用与模仿,则是它的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9.
学科史的分期问题是写史中必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期标准不同会导致分期的不同,由此牵扯到一些关键性材料的评价也不同。如中国语言学史、汉语音韵学史、汉语语法学史等的分期都有争议。以汉语语法学史为例,如果否定《马氏文通》的创造性,就会把1889年至1936年,甚至到1949年,均称为汉语语法学的摹仿期;否定迄今为止所有的汉语语法书的创造性,则认为“直到现在也没有写出真正符合汉语语法特点的语法书来”。  相似文献   

10.
“没有意义的语言是不可思议的”,这句名言出自著名语言学家R·雅可布逊,他道出了语言的本质特点。“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这又是一个科学的概括,作为语法的定义,恐怕很少有人会不同意它。 于是在语法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倾向:一部分语法学者信守意义的原则,把语言的意义作为研究语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另一部分则坚持结构的原则,把意义排斥于语法研究之外;当然也有人努力把这二者统一、调和起来,但往往顾此失彼,陷于困  相似文献   

11.
一汉语语法的研究,是依靠模仿西方语法建立体系并形成宏大规模的。整部汉语语法学史.从《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乃至现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几乎全部抄袭西方语法学理论和体系,借助某种西方语言理论的框架和方法来描写汉语语法。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演绎研究。结果是完全掩盖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总结出的语法规则与汉族人的实际语文感受相距甚远。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演绎研究成了汉语语法学方法的第一个误区。如果说解放前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六次大规模方言调查还夹杂着历史语言学东西的话.那么解放…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和明确提出来的"本位"学说主要有八种。"本位"理论的发展史就是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西方语法学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我国语法研究者为探索适合汉语的语法理论体系所做的不懈努力。对"本位"理论发展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认清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希杰修辞学研究和修辞学观点的嬗变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精神,浸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它揭示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王希杰修辞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以非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表现在对传统的“修辞立其诚”原则的重塑和“得体性”原则所表现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4.
语法是随着语言一起出现的,有了语言就已有语法存在.各民族、各个国家的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语法同样如此.因此,探讨各民族、各个国家的语法,应该是共性、个性兼顾,而以个性为主.一、对于中国传统语法的不同认识关于中国的传统语法,迄今为止有三种认识:一种是认为汉语语法学的开创之作《马氏文通》和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形成了汉语语法学的最早传统,标志着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建立.[1]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的语法严格说来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传统’.因此说不上中国的传统语法.”[2]另外还有人认为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语言学界中,老中青三个阶层,知道王希杰的是很不少的。”①胡裕村先生如是说。王希杰先生1940年10月生于江苏淮安,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留在著名语言学家万光寺先生为主任的语法理论研究室做实习研究员,成为方先生的关门弟子。早在1960年,还是二年级大学生的王先生就在《中国语文》上先后发表了《列举和行承》与《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两篇文章,引起语言学界的注意,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在修辞、语法、语义、文章、语言理论等领域锐意进取,辛勤笔耕,写下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汉语句型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学的根本任务是要“通过语法分析,分析出全部的汉语句型”,从而揭示汉语的结构规律,“使汉语规范化和语法书更加趋于完善”。可是,从《马氏文通》(1898)以来,“到今天我们语法学界还没有搞清现代汉语究竟有多少个句型”。可见,建立句型系统,是汉语语法学界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末,黎锦熙、刘世儒二位先生把句群、段落首次详细地写进了汉语语法教材里。最近,这个问题又一次引起了语法学界的重视,这说明语法的研究向实践的方向跨进了一步。毫无疑问,它将有助于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语法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马氏文通》的严重缺憾并不在于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葛朗玛”,而是在于把许多无指代词当作动词,把句末语气助词“者”当作代词这两个问题上。这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写作本稿经余心乐教授指教和改修,在此特表感谢。 以往我国的语法学都是把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当作研究的对象,通过大量而又详尽的分析,力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种研究是必要的。现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已基本摸清,因此,语法学不仅应该继续分析各种语言现象,而且应该以这些语法规律的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应该研究如何系统、概括、明了地阐述这些语法规律。吕叔湘先生说过:“怎样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变化无穷的语句,这应该是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更为有用的工作。”(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语法学得到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