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2.
在李贺的诗集中,有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这组马诗以取材之丰富,构思之精巧,联想之新奇,寄托之深远,尝为读李贺诗的人所乐道。以马为题材的咏物诗,在历代的作家中是不乏其人的,但是李贺竟能以五言绝句的短小形式,写出了如此之多而又各具特色的诗歌,“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王琦《李贺诗歌集注》),这确实是李贺呕心之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李贺的《马诗》创作,能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马”既写出了“马”的个性,又描绘出了马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诗人刘征,用寓言诗倾诉自己对祖国、人民的深情,表述自己对现实人生特有的认识和发现。他的诗作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美的享受。寓言诗是一种古老的样式,刘征却把它运用得近乎纯熟,因为他在选择适合自己表现生活题材的同时,也选择适合于表现这些生活内容而又符合诗人创作个性的诗的  相似文献   

4.
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1814——1841)一生短暂,逝世时不满二十七周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四百余首抒情诗、完成的与未完成的叙事长诗三十余首、六部剧本、六部小说。就他的大部分作品而论,他主要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语言尖锐犀利,同时又带有浓厚的阴郁色彩。他在诗中发出的抗议极为激烈,但诗中也有失望的悲叹和惊心动魄的呼  相似文献   

5.
觉罗廷奭是一位少年天才诗人,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存诗八卷,积诗千首,绝大多数可观可诵。他论诗崇尚肝胆和性灵,既有不为成法所囿、拔戟自张一军的胆量和胸怀,也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机和真趣。他痴于诗,钟于诗,诗乃是他生命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也是他思想情感的最忠实载体,生活中的悲喜哀乐、忧怨憎恶无不发之于诗。前期诗风华艳,随着年龄增长渐趋清新流利。题材以咏物诗较多,山水之作很少;体裁以近体为主,古体较少;风格多样,个性鲜明;华章丽句,时贤多有称赞,有突出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人李颀的边塞诗作,存于今者只有五首.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把他当作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来看待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作品的数量较少,或者是他们某些题材的作品只有寥寥数首,但却能够受到后人重视的并不少见.左思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李颀以五首边塞诗著称,也是一例.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诗歌流传至今者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白居易的作品,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由好友元镇协助,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当时白居易将他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前三类都是古体诗,又按题材分为三类:讽谕诗注意反映种种政治社会问题,向帝王和当权大臣进行讽谏;闲适诗表现暂离政务休闲在家时的悠闲恬适心情;感伤诗表现亲朋聚散丧亡等使人悲悼之事。杂律诗即是律诗,它重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咏物诗,也不是单纯的赠别诗、爱情诗或者政治诗,它是诗人种种理想碰壁后的沉默放歌.康桥是诗人的母校,但更是他的精神故乡,是他各种理想的象征.沉默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寞灵魂的诗歌意象,也是诗歌主旨之载体.  相似文献   

9.
《天野海郊集》:唱给民族昨天与今天的歌高文升1831年,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艺时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①。艾青在论述诗的美学品格时,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他又在“诗人论”里说:“每个诗人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一、还诗以声予诗以美诗是美的。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形容和描绘美好的环境、美好的事物。同时诗又是可以歌唱的,故称诗歌。诗歌是伴随着音乐而产生的。它是语言的艺术又具有音乐的节奏,还追求和谐悦耳的旋律,它不仅具有形象之美又蕴含声音之美。它给人以美的思想、美的意境、美的情操,美的教化。在文学的品类中,诗可以说是最精粹的。诗人艾青说:“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种闪烁”。还说:“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又说:“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  相似文献   

11.
曾赢得"诗家天子"之美称的王昌龄,是中国诗歌史上出现的最早的以七言绝句名家的诗人之一.在他为我们留下的180余首诗中,七绝诗就占了75首.这些诗作多以边塞从军、宫怨闺情、饯行赠别等为题材,反映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社会意义.尤其在艺术上,他的创作吸取了建安风骨和乐府神韵之美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他成为唐代诗坛上享有极高盛誉的"七绝圣手"!  相似文献   

12.
诗人张枣一生仅仅创作了百余首诗歌,但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关于传统,他始终有着一种相对明晰的态度。本文选择以声音的视角切入,将通过句式、停顿、词的选择等包孕在情感与意象中的内在化节奏展开,从而在声音传统中去洞悉张枣的诗歌所彰显出的哀鸣与急促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江淹选取从汉代到刘宋三十位诗人进行模拟,取名“杂体诗”,意为诸种体式相杂而成.《文选》选诗特设“杂拟”一美,将其三十首诗全部收录.江淹在对具体作家进行模拟时,采取“杂拟”的创作手法——将所拟作家的不同诗歌题材、内容、风格看作一个整体,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再创作.针时于此,以其中五首诗为例,探讨这种创作手法的使用对于诗人个体风格的确认和汉魏六朝诗歌题材的定型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的抒情诗《歌:在我死后》是一首在中国流行甚广的抒情诗。诗以引人共鸣的临终告别为题材,表现了一种梦境般凄美而又超脱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关于李、杨情史的天宝遗事极易成为讽喻诗的典型题材,却为白居易吟咏为感伤诗,这是创作对题材的颠覆;而后世论者又多按讽喻诗来评析<长恨歌>,则是评论对作品的颠覆.本文从诗人的创作心态入手,仔细分析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心态的演绎过程,指出诗人是用人性、人情去审视男女主人公,使之在人性和情感的坐标中获得正值的定位,从而创造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伤的爱情童话和寓言.  相似文献   

16.
当郭沫若以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进行历史剧创作时 ,他的诗人的禀赋、个性、气质、才情便无形中灌注到创作之中 ,因此他的历史剧呈现出一片葱茏朴茂、灵气飞动、摇荡心旌的浪漫主义诗意美。这种诗性审美品格在郭沫若历史剧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贯串全剧的诗魂和全剧主人公的诗人气质 ;二、融合在戏剧情境中各体各样的诗 ;三、诗的戏剧结构情节、戏剧场景、戏剧气氛 ;四、诗的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1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把这首诗作为抒情小品来举例的,有人认为这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窃不敢贸然赞同。 如所周知,诗是社会的产物。而抒情诗的特点又在于,它所抒发的虽是满腔的激情,却又是为一种特定的因素所触发的感情的涟漪,是那一刹那间思想火花的闪现。因此,我们要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作者写这首诗的客观因素,然后才能找出诗人的主观情愫,由表及里地去探讨诗人是怎样在诗里把他的主观情愫和客观感受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论曹植的怨妇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述的“怨妇诗”是指曹植的诗歌创作中以“怨女”、“思妇”、“弃妇”为题材的一类诗。曹植的这类“怨妇诗”的创作,既继承了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又具有其自己的独特性。由于曹植“怨妇诗”的鲜明特点,使他的“怨妇诗”产生了它所特有的审美价值,从而促成了政治抒情诗与“怨妇诗”的合流。然而,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性主体地位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乔治&#183;赫伯特的宗教诗《复活的翅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活的翅膀》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一首宗教诗,这首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赫伯特象形诗中的杰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象征艺术的独特运用,把诗歌的外在形式与所宣扬的宗教主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20.
今人对于王粲诗赋的看法虽间或有所论及,但迄今还没有见到比较全面的专文论述。至于谈到他的创作道路的发展,以及后期作品的思想意义,某些论见倒是很值得商榷的。他的诗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来诗人的深刻影响,更有待人们逐步作出较为深入的评论。王粲在建安诗人中是一位很有才华而又早熟的作家。从他十六岁写《七哀诗》第一首起,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这是在他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和思想等各方面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