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北文艺》是东北解放区有较大影响的文艺刊物,本文介绍了它刊办时的资料,编排,机构和出版情况,刊物的办刊方针与性质。这有助于研究解放区文艺刊物编辑史。  相似文献   

2.
继2002年6月成功举办“征求专家意见座谈会”之后,《山西老年》又一次邀请数名作者、读者走进杂志社,与编辑人员座谈,共同商榷提高质量、贴近读者的良策。这是《山西老年》自年初改版以后,为进一步提升刊物品位和质量的又一举措。此次参加座谈会的作者都是多年来给予本刊不少的关注并经常撰稿的同志。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山西老年》不论是总编还是编辑,对用稿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不管作者是否名家,惟以质量第一,均一视同仁。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山西老年》的质量才堪称上乘,知识性、趣味性也较其它老年刊物为佳。大…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期刊作者观与编辑思想——以《文艺阵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编《文艺阵地》是茅盾期刊编辑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茅盾与生活书店合作,于战乱的艰难环境中创办这份文艺半月刊,并使之发展成为影响最深、最广泛的抗战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阵地》的成功编辑经验突出表现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茅盾在期刊初创之时,就着手建立作者队伍,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方法巩固作者队伍,编刊过程中尊重作者,珍视作品,从而为刊物赢得信任和良好声誉。在实践中,茅盾也阐发了成熟的编辑思想,他强调建立强大的作者队伍、强调利用编创结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1922年由叶圣陶、刘延陵等人编辑出版的《诗》月刊,是新文学史上第一奉新诗刊物,目前对它的认识并不全面,也存在诸多错漏。从当时全份刊物这一原始史料出发,对它的作品与作者队伍重新进行全面清理与统计,无疑以事实纠正前人的错漏和偏见。同时本文从当时新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编辑者的生存工作状态,以及刊物办刊方针、运作方式与编辑力量的消长等因素入手,站在传播学、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对它的创办、刊行、悄然停刊进行了合理分析,进而凸显《诗》月刊作为一个同仁刊物所具有的姿态与宿命,其开始与终结都具有偶然性,性质类似一个并不公开的自己的园地。  相似文献   

5.
《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一份颇具影响的刊物。它的出名,既与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密不可分,又与供职于其间的华人编辑息息相关。文章详细论述了这一群体,并分析了这批华人编辑在供职《万国公报》时期的活动和言论。  相似文献   

6.
办出一份高质量的刊物,是期刊编辑矢志以求的目标,也是高校学报编辑研究的热点课题,笔结合《绍兴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历程和对其这报的审读、分析,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注重思想启蒙,试图通过文艺的"新生"来重建"国民精神";参与编辑文学刊物,针对中国国情积极倡导现代知识分子言说方式的多元性。主编《语丝》周刊倡导以启蒙为主题并体现文学"自由"竞争的编辑理念,刊物栏目的设计与重视读者传播效果的编辑实践彰显了刊物品格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同时期《现代评论》相比较,更强调作家主体精神的投入和主体人格魅力的建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讨相得益彰的编辑实践进一步彰显了周作人编辑风格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的编辑理路呈现出很丰富的历史色彩,在中国期刊史上成为经典性刊物文本,也成为学术界研究日新的领域之一。从编辑学角度审视《新青年》的成长发展和演变,无疑会从内在机理上理解它作为公共传播媒介的成功路径,能够彰显出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性启示。《新青年》所反映出的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独白性”和“复调性”完美统一,从编辑主体“主撰陈独秀”的独白办刊走向同人“轮流编辑”时代的复调共振,这其中的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论路径和历史演变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青年》精准地把握了杂志编辑的时代脉搏,因此而彰显,而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丝》周刊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方面得益于语丝同人和广大读者群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和《语丝》周刊的生产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把握《语丝》周刊的生产与传播机制,不妨从它的编辑策略、出版发行以及与作者群、读者群的关系三方面进行考察:编辑策略上注重刊物栏目的设计引导功能和以读者为中心的传播功能;出版发行上在维护自由和独立品格的同时,也考虑到刊物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办刊资金上表现为集股制,发行上走精英刊物的路线。《语丝》周刊前后两期读者群的变化也不容忽视。《语丝》周刊不愧是适应现代传媒语境嬗变的范型。  相似文献   

10.
《红黑》月刊是一部由沈从文、胡也频、丁玲三人合力筹资创办的文艺同人刊物,专注于文学创作。《红黑》月刊是他们三人在上海当时恶劣的商业环境中,争取文学独立与自由的一次浪漫"冒险"与勇敢试验。但在出版至第8期后终刊,主要与资金短缺、创作队伍狭窄、脱离文学生产与消费环境、思想走向分歧等因素有关。《红黑》月刊虽然最终走向失败,但它为丁玲与沈从文今后从事的编辑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左联”时期编辑出版文化在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其意义决不亚于以往从政治因素、时代社会背景、文学文本构成等方面审视文学;“左联”时期编辑出版行为作为在革命、战争的罅隙间生存的新文学发生机制之一,体现在一是“左联”时期的文学生产与编辑出版文化市场关系密切;二是“左联”时期编辑出版行为有意开拓作者群,在其制约下的新文学生产具有鲜明的文化“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于1935年8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办。作为一份全英文期刊,它倡导中西文化交流的理念,着力将中国文化译介传播到国外。作为作品发表的园地与文化交流的载体,《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文化评论与文学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并为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向外传播开拓了先河。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恒先》自2003年12月面世以来,其蕴涵的丰富的文学思想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恒先》在文学发生论上的价值在于:一是对文学发生过程进行了最为详细的描述;二是将文学发生的最终根源追寻到形而上的道;三是重视文学发生过程中符号概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宋季的拟人制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后期,文人写作了不少拟人制诏表疏,现在仍有当时编行的专集三家四种、总集两种传世.本文论述拟人作品的源流及写作特点,指出拟人制诏在宋季大量产生,既是对六朝、唐代文学的继承,又是宋人戏谑风气由诗词向文体的扩展,也是诗词中拟人修辞手法的延伸,同时还是接受民间文学(如"说话")影响的结果.拟人制诏在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是文体解放的大胆尝试,为后代神话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成为民间文学向文人创作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颇有成就的编辑大家,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他存有偏见。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推介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也培养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还为左翼作品提供了发表平台。《现代》杂志的商业运作模式,自由精神所表现出的包容性、开放性,充分展示其特有的现代意识。值得编辑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16.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引发的争鸣现象,形成文学生存与发展状态的聚焦点,折射出文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的内在活力与外部影响,以及文学与时代的敏感关系。因此,反顾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曾自然引发或有目的组织的形形色色的争鸣、论辩甚至斗争,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认识、把握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思潮的生发、演变及其兴衰的原因;文学争鸣传达出的思想倾向、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批评方法等,也从侧面构成原生态的文学发展史与文学批评史。  相似文献   

18.
《不京不海集》为章培恒先生编定,收入章先生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论文近四十篇。文集展示了作者数十年的文学批评实践,无论身处顺逆,都无悔无咎,坚持马克思"改变世界"和鲁迅"人性的解放"的理想,围绕"个人"、"个性"、"自我"等概念,建构了一套系统性、富于中国特色的批评体系。这部《不京不海集》凝聚着章先生"追求真理,毋变初衷"的精神成果,置身于全球化的潮流冲荡之中,不断挑战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途径,保持开放的姿态,也时时检验自己的论述,力求臻之完善的境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现代文论史上一名杰出的文艺工作者,瞿秋白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观,并且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苏俄一些文艺革命家的文艺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革命实际,在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及文艺的实践理性等方面对中国的文艺发展现状进行了时代意义上的重新建构,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对革命文艺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对当下文艺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同为理性文学,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又在反封建、狭义与广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各具差异。理性文学曾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