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苦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我11岁,最小的弟弟还不到半岁。父亲实在很难照顾我们5个孩子,打电报回乡下老家,叫来了15岁的梅表姐。于是,弟弟有人带了,可家里也多了张吃饭的嘴。粮食不够吃,父亲就把细粮换成粗粮,表姐还在屋子后面种了好大一片菜地,有菠菜、小白菜、土豆,还养了两只羊和一大群鸡。羊奶是喂弟弟的,鸡蛋也是给弟弟吃的。那时,我们都以为表姐无所不能。快入冬了,我们的棉衣棉裤都还没有做好,表姐看着父亲买回来的棉花发愁。她告诉父亲,她在家没有学过做棉衣。父亲请来了秀莲阿姨,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我们所有的棉衣、棉裤做好了。…  相似文献   

2.
那天早上,当我触摸到母亲冰凉的脚时,我还不知道母亲已永远离我们而去.父亲喊我和弟弟赶快下炕,说你娘死了,我和弟弟才哇哇大哭.那时我才五岁.那是1954年的冬天.  相似文献   

3.
问: 张某夫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张明,小儿子叫张亮.20多年前张某病逝,留有一套房产.当时母亲健在,两个儿子没有提及父亲遗产分割问题.上个月,母亲也病逝了.临终前她给在身边的小儿子张亮立下了一份遗嘱,遗嘱中明确张某留下的房产归张亮继承.在外地工作、赶回来的张明,对母亲的遗嘱并不认同.他认为母亲没有权利处分属于父亲的遗产部分,对父亲的遗产部分他要求继承.弟弟张亮以父亲已去世多年,哥哥张明的请求已过诉讼时效为由予以反驳.请问:弟弟张亮的反驳理由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4.
三叔     
戈鲁 《中外书摘》2010,(2):92-92
我的三叔和我的爸爸只差1岁,据三叔说,小时候他老受大他1岁的哥哥欺负。同样吃饭,父亲离饭盆近,也让离饭盆远的三叔给他盛饭,如果不从,三叔就会吃拳头了。所有的活儿都是三叔干,父亲不但不干,还爱对干活的弟弟指手画脚,不听话,就对弟弟拳打脚踢。当然了,所有好吃的,基本都被哥哥吃掉了。  相似文献   

5.
墨非 《伴侣(A版)》2015,(3):24-26
时运不济,失业女孩做了大款情人 在成为“小三”之前,赵美春的职场生涯一路坎坷. 今年25岁的赵美春是吉林省东丰县人,父亲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母亲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2008年夏天,赵美春从中专毕业后,做过酒店迎宾员,当过商场售货员,工作很辛苦,收入却很低.为此,她一直闷闷不乐. 两年后,赵美春成功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做文员.从商场售货员变身白领,她心里着实高兴了一把.  相似文献   

6.
当初她嫁给他时有些不情不愿. 她的老家地处大巴山深处,一个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小山村.父亲举债供她读完高中,她却在高考中落榜了.此时,父亲外出打工,积劳成疾造成胃部大出血,做完手术后,家里已是债台高筑.医生说,父亲再也不能干重活了,一定要好好休养.想尽快摆脱困境,摆在她面前的最好出路也就是嫁人了.她请在城里做工的姨父帮忙,给她介绍一个愿意拿笔钱娶她的人家,姨夫给她介绍了他.他有城市户口,有一家卖百货的小店,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母--就因为这个需要人照料的母亲,他难以找到愿意嫁给他的城里姑娘.他当然明白,如果不是有债务非还不可,她也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在城里找男人,不会这么痛快地嫁给他.  相似文献   

7.
刘公南现在是黑龙江省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他的父母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山东茌平县迁到牡丹江市林口县的。开始,刘家没有想到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只是想找口饭吃。刘公南当时4、5岁,弟弟2岁。“在我的记忆里,老家的贫困印象是很深的。”刘公南说,在他的印象中,一次父亲做工回来,拿回一包糖果,他和弟弟吃了几天,这一包糖果是童年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回忆。父亲在牡丹江农业科研所做了两年的木工。第一年,农科所只管吃住,没有薪水。第二年,在农业科研所领导的帮助下,父亲把一家人的户口办了过来。后来,又跟牡丹江市军分区的一位领导做工,因为表现挺好,这位领导帮着转了干。之后,当上干果木材加工厂厂长、牡丹江市农委劳服公司经理。1990年辞职下海。“父亲是在1997年回山东的。”刘公南说,父亲开始去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1945年出生的。我41岁时,突然知道自己在台湾有个亲生父亲。之前我对亲生父亲完全没有了解。我不知道父亲还健在,母亲(崔秀英)也没跟我讲过。因为当时中国大陆的形势,我想,母亲可能是为了保护我,没告诉我真实情况;再一个,好像我母亲也不知道父亲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9.
退伍的爹     
我从没想过,他老得竟这样仓促,躬身的样子已经像个老人了。父亲几乎很少来上海,我也不喜欢回东北去看他。说不出为什么,仿佛黑帮洗底似的,不想和过去发生任何联系,我不说东北话,硬拗出一口"上普"。后来,我开了家小公司,生意做得最风光的时候,我曾准备订机票接父亲来上海玩,可他一口回绝了。他在电话里说:"少军,有钱也别乱花,  相似文献   

10.
临终托付 84岁高龄的经济学家张宏驰突发心脏病,在最后的清醒时刻,他拉住儿子张成的手艰难地叮嘱:“要是我熬不过去了,你和弟弟,一定要照顾好王姨……” 王姨是张成的继母王秀珠.张成和弟弟张敢万分疑惑:他们的母亲冯华去世5年后,父亲忽然宣布要和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结婚,对她的来历却一字不提.兄弟俩虽不敢反对,但从此对父亲冷淡了很多.父亲是大学教授,再婚为何要娶一个文言?现在父亲去世,这个来历不明的农村老太太,有什么资格分父亲的巨额遗产?  相似文献   

11.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打工的年仅20岁的弟弟张敬阳得了白血病!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看看一贫如洗的家,为了救治惟一的弟弟,作为大姐的张迎春毅然带着两个妹妹走上了艰难而漫长的求医之路……灾难降临,弟弟得了白血病1981年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赵屯乡的张敬阳,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他两岁时,父亲因患肝癌离开了人世,家庭的童担从此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由于家境贫寒,姐弟四人中只有大姐张迎春初中毕业后读了师范,张敬阳和二姐、三姐读  相似文献   

13.
五岁的时候问过邻居家六岁的帅哥小虎,问他愿意不愿意娶我?愿意我就嫁给他。那时他手上有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小虎说愿意。我嘻嘻地笑着说,那你把红苹果给我吃吧,他断然拒绝了我。我立刻生气了,去,离我远点,不和你玩了。那是我第一次想嫁,为了一只苹果,没有嫁出去。十五岁,正青涩  相似文献   

14.
2016清明随记     
<正>2016年4月5日,又是清明雨上,父亲开车载着我和弟弟去距离邵东县城50公里远的乡下老家的山冲祭扫祖墓。我们怀着感恩和怀念去拜祭爷爷。父亲带着我和弟弟走过蜿蜒的山路,除去众生的杂草,来到爷爷墓前。爷爷去世时,我并不太懂事,也不太了解爷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父辈们的叙说中渐渐了解了爷爷,爷爷出生于一个深山冲,我的祖爷爷是个破产地主,去世比较早,我的年仅15岁的爷爷便辍学在家务农挑起了家庭  相似文献   

15.
超平 《老年人》2013,(12):31-31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58岁。她和我还没有成家的弟弟住在乡下,母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度日。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富裕,倒也过得平平安安,衣食无忧。过了3年,弟弟年岁大了,结婚成家,母亲的人生大事算是做完了。弟媳人长得漂亮,但脾气性格却不好,和我母亲在一起,经常闹矛盾。弟弟生性懦弱,是个典型的“妻管炎”,不敢管也管不了自己的老婆,家里乱成一锅粥。于是。母亲只得自己开伙单独过日子。我看母亲日子过得艰难,多次劝她到县城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已89岁,出生在冀中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共有兄妹6人。那年头穷人吃不饱、穿不暖,一家人靠父亲熬盐土维持生计。父亲由于过度劳累而去世,母亲给地主家洗衣服,两个哥哥扛长工,弟弟则卖给了邻村的一户人家。  相似文献   

17.
父亲走后,母亲独自住在老屋里。老屋在市郊,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我几次接母亲来住,可母亲觉得吵,总是住不长久。弟弟在上海,也曾接母亲去住,但弟弟每天早出晚归,母亲孤零零的留在家里,呆了半年,母亲又坚决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闺女是要嫁出去的,是与这个家无关的,能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  相似文献   

19.
她是恨全家人的。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尴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老二。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还要生,结果,她还是女儿,父亲就有些恼,动过送人的心思,是母亲拦下了。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亲重男轻女。很小给她的理念就是,我将来所有财产全是儿子的!闺女是要嫁出去的,是与这个家无关的,能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她却嚷着,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  相似文献   

20.
他们认识时,介绍人对她说:“他比你大11岁,离过一次婚。要是不愿意,咱就不见了……”那年她23岁,是水灵鲜嫩的一朵花。只恨生错了地方,出门就是连绵的大山,把她所有的梦想都隔断了。她想,只要能出去,无论什么样的代价她都肯付。所以,当媒人把他的情况介绍给她时,她只听到他有个城市户口,还有正式的工作,没有迟疑,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